新三板現狀及其業務分析
一、新三板歷史沿革
20世紀90年代股份制改革,為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設立法人股,限制這些股份在二級市場上進行交易——法人股流轉困難,改革瀕臨失敗;建立專供這類股份流通的STAQ市場和NET市場——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監管收緊;將發展不成熟、各地標準不一致的場外交易市場停運,STAQ市場和NET市場也在其中——法人股流通困難;建立由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業務的場外交易制度,也就三板的形成——市場關注度低,交易清淡,缺乏融資功能;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在北京試點“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也就是新三板的雛形——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加劇(2011年);新三板擴容,籌建全國股份轉讓市場——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2013年);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正式運營,成為繼滬深交易所后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2020年);新三板改革,包括增設精選層、修改股票交易規則(增加連續競價)、降低投資者準入標準,以及加強信息披露、異常交易行為的監管。
二、新三板注冊制
1、掛牌注冊制:證券發行審核機構只對注冊文件進行形式審查,不進行實質判斷。只要信息披露規范、完整、合格,符合掛牌條件的企業基本上可以順利登陸新三板。
2、退市注冊制:包括主動摘牌(股東大會決議主動摘牌,包括不能披露年報、轉道申報IPO、被上市公司并購;股東大會決議解散),強制摘牌(包括未在法定期限內以及之后的兩個月披露年報和半年報、連續兩年被注會出具否定或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重大違法行為、欺詐掛牌、三次紀律處分;持續經營能力缺陷;不能召開股東大會、與主板券商解除持續督導協議、被依法強制解散、被法院宣告破產)。2019年新三板摘牌企業達到1977家,相比2018年增長30%,是2017年的 2.8 倍,近5年摘牌的企業累計達到 4272 家,在目前整體新三板掛牌企業(8970 家)中占比接近一半。表明新三板的退市制度效果較好。從摘牌原因來看,近5年的數據顯示,公司申請終止掛牌占比86%,而轉板摘牌僅有2%,且轉板主要轉到創業板,占比超過一般(為52%)。
二、新三板現狀
截至目前,券商作為做市商,目前做市股票僅有656只,而作為主辦券商,目前督導的新三板企業有8262家,也就是說,做市股票數量僅有整個新三板市場的不到8%(為7.9%)。這些做市的股票主要分布在制造業和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其中前者占比一半左右,后者占比超過1/5。另外,目前督導的新三板企業主要分布在一線城市,占比達到30%,其次是新一線城市,占比也達到約28%。
目前,新三板上市時間會根據不同類型的公司而定,一般需要6個月或者一年以上時間;平均融資1.22億元(包括已摘牌公司,2013年至2019年,共有6524家公司完成定增融資,平均累計融資規模為7978.87億元)。
三、新三板問題
1、新三板企業風險問題:新三板的注冊制對掛牌企業的規模、年利潤以及存續期等準入門檻較低,使得新三板市場的掛牌企業質量參差不齊,部分企業內部治理有待提高。但由于退市制度比較有效,近年來淘汰了1/3的企業,因此新三板的企業質量總體在提高。
2、新三板市場監管制度不健全阻礙了新三板市場有效性的發揮,造成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不足,影響新三板市場未來的發展。新三板屬于適合高風險偏好投資者的中間層資本市場,準入門檻過高并缺乏轉板退出,將使得市場流動性嚴重不足,從而喪失了合理定價功能。而A股也有這樣的問題。在A股,出于對散戶投資者的保護,行政監管對機構投資者行為干預較多,妨礙了機構履行受托人義務,機構投資者和長期投資資金規模增長乏力。長期投資資金規模小,容易導致定價體系失靈,股票價格暴漲暴跌,損害市場的投融資功能。目前,新三板實施了改革,投資準入門檻大幅降低,同時退市效果也較好,因此監管制度不健全對市場的影響有明顯降低。
3、流動性不足。截至目前,做市股票數量僅有整個新三板市場的不到8%。新三板改革后可以公開發行,而且是采取保證金申購模式,一方面打新成為新三板投資重要的盈利點,可以吸引投資加入,另一方面保證金申購可以提高市場活躍度。加之投資者門檻降低、在原有的分層基礎上再增加精選層、在精選層中實行連續競價交易的模式等,這些措施實施后,新三板的流動性會得到顯著改善(申萬宏源)。
4、做市商制度不合理。如果沒有IPO,則利潤主要集中在一級市場,做市商沒有參與二級市場的動力,就會將股份在二級市場賣出,從而使新三板市場陷入流動性不足的困境。新三板改革后可以公開發行,從而改善了做市商制度。
5、轉板機制不足。轉板退市股票占全部的比重僅有2%,表明轉板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四、上市條件、流程
1、上市條件
新三板企業上市條件:存續滿兩年(公司根據《公司法》登記,并有《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公司設立的主體、程序以及公司股東的出資合法合規,公司有兩個完整的會計年度)、有穩定持續經營能力、主營業務突出、公司治理結構健全、股份發行和轉讓合法合規、注冊地址在試點國家高新園區。
創新層上市條件:需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之一,總結起來就是有規模優勢就不要求成長性,沒有規模優勢則收入要求成長性,利潤要求凈資產收益率。規模為2年平均凈利潤2000萬以上,6個月平均股東人數200人以上,盈利為凈資產收益率10%以上;規模為2年平均營收5000萬以上,總股本4000萬以上,增長為2年復合增長率50%以上;規模為6個月市值6億以上,最近一期股東權益5000萬以上,做市商6個以上。
精選層上市條件:需滿足以下四個條件之一,總結起來就是有市值優勢僅要求研發投入規模,市值低一些則要求營收以及研發投入比例,市值再低一些則要求營收增長和現金流,市值低則要求凈利潤和凈資產收益率。規模為市值15億以上,2年研發投入合計不低于5000萬;規模為市值8億以上,營收2億以上,2年研發投入合計占營收比例8%以上;規模為市值4億以上,2年平均營收1億以上,增長率30%以上,經營現金流凈額為正;規模為市值1億以上,2年平均凈利潤1500萬以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8%以上,或者最近凈利潤2500萬以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8%以上。
基礎層上市條件:其他所有未入選創新層的股票,全部列入基礎層。基礎層基本是沒有市值財務要求,一般只有公司經營、治理、合法合規上的要求。
2、上市流程
企業與主辦券商簽訂推薦上市流程協議——主辦券商開始進行推薦新三板上市流程——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革,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申請主體須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尚處于有限公司階段的企業首先需要啟動股改程序,將凈資產值整體折股變更為股份公司)——主辦券商對擬上市股份公司進行盡職調查(需設立專門的項目小組),編制推薦掛牌備案文件(對擬新三板上市公司歷史上存在的諸如出資瑕疵、關聯交易、同業競爭等重大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承擔推薦責任——主辦券商應設立內核機構,負債備案文件的審核(主辦券商根據內核意見決定是否向協會推薦該公司新三板上市)——通過內核后,主辦券商將備案文件上報是證券業協會審核(有問題反饋,無異議則出具備案確認函)。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
- 上一篇:企業資產重組過程應注意哪些問題?
- 下一篇:香港上市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