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前突擊清理股權問題 諾禾致源能否成科創板首家基因檢測公司
沖擊創業板無果之后,諾禾致源將目光投向了科創板。6月4日,其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
諾禾致源是一家基因檢測企業,公司依托高通量測序技術,并結合其他基因檢測方法,為科研機構、高校、醫療機構、藥企等企事業單位提供基因檢測和生物信息分析等研究服務(科技服務),主要產品包括生命科學基礎科研服務、醫學研究與技術服務、建庫測序平臺服務。
根據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此次諾禾致源IPO擬募集資金約5.04億元,主要用于基因測序服務平臺擴產升級、基因檢測試劑研發、信息化和數據中心建設等項目的建設。
如果順利登陸科創板,諾禾致源有望是科創板首家基因檢測概念股,對標創業板和主板的華大基因(122.010, 0.01, 0.01%)(300676.SZ)、貝瑞基因(58.000, 0.60, 1.05%)(000710.SZ)。
歷史股權問題或致創業板IPO失敗
這并非諾禾致源首次謀求上市,早在2018年12月,公司便曾向創業板發起沖擊。不過,就在上會的前一夜(2019年11月27日),證監會卻突然公告,鑒于諾禾致源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取消第二天的審核會議。三個月后,諾禾致源申請終止審查。
對于諾禾致源此次創業板IPO被“臨門叫停”的原因,市場曾有諸多猜測,一些觀點則將其歸咎于基因檢測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公司盈利能力不斷下滑。不過,有接近諾禾致源的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公司IPO遇阻或因股權歷史遺留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初,正在籌備IPO的諾禾致源迎來兩名自然人股東—樊世彬、莫淑珍,兩人分兩批次從諾禾致源創始人李瑞強手中以不足2.5元/股獲得相關股權,而在之后不到半年的時間,這部分股權便給兩人帶來了超過60倍的賬面收益。
這一異常現象也曾引起證監會的注意,在給諾禾致源的反饋函中,證監會第一時間對發行人外部股東樊世彬、莫淑珍入股情況提出了質疑。而對此,諾禾致源回復稱,由于“基因測序服務行業整體估值波動較大”,因此該筆股權“定價不應視為股權轉讓收入明顯偏低”。另外,公司還表示樊、莫的入股定價是綜合考慮了兩人“對李瑞強個人事業發展曾給予幫助、與李瑞強個人關系較為緊密等因素”。
話雖如此,但從諾禾致源的科創板IPO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來看,在提出科創板上市申請之前,公司對于以上這一備受質疑的股權問題還是進行了清理。
2020年4月,樊世彬、莫淑珍兩位老股東將各自持有的諾禾致源4,245,881股股份,合計8,491,762股股份轉讓給了成長拾貳號。隨后在5月,公司又引入了紅杉安辰、招商招銀、中集資本、服貿基金、海河百川、建創中民等新股東。
市場競爭加劇,服務價格逐年下降
基因測序的產業鏈可以分為上游測序儀器、設備和試劑供應商,中游基因測序服務提供商以及下游使用者三部分,而諾禾致源則處于中游。
根據客戶類別的不同,基因測序服務提供商又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面向基礎研究的基因測序服務提供商;二是面向終端用戶的臨床、醫療類的基因檢測服務提供商,服務內容以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為主,還包括藥物靶向治療檢測、遺傳缺陷基因檢測、腫瘤基因檢測、病原微生物檢測、疾病風險評估等。
諾禾致源屬于前者,即面向基礎研究提供基因測序服務,同類企業還有百邁克、韓國的Macrogen等;第二類服務提供商包括艾德生物(86.250, 1.43, 1.69%)(300685.SZ)、燃石醫學、世和基因等。華大基因、貝瑞基因、安諾優達等公司則兩種服務均有所涉及。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市場環境逐漸成熟,國家政策逐步放開,基因檢測市場特別是國內成熟產品和服務的競爭變得愈發激烈,過去三年的服務價格持續下降。2018年、2019年,諾禾致源單GB測序平均價格也較上年度分別下降13.11%和19.44%。
同時,隨著業務規模的快速擴張,諾禾致源應收賬款近幾年逐年增加。2017年-2019年,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9,621.52萬元、17,848.7萬元和36,810.28萬元,占流動資產的比重分別為13.66%、26.21%和 32.76%,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10.44、7.67和5.62。
不過,與同行相比,公司的回款速度仍相對較好。以華大基因為例,2017年-2019年,公司應收賬款分別為8.116億元、12.50億元、12.32億元,同樣整體呈增長趨勢;應收賬款周轉率則逐年減少,分別為2.94、2.46、2.26。
基因檢測科研服務業務是基因組學應用行業起步較早的一個細分領域,不過市場容量較之其他應用領域卻有所不及。而對此,為了降低產品和服務較為單一的風險,諾禾致源也有延展業務的計劃。目前,公司自主研發的“人EGFR、KRAS、BRAF、PIK3CA、ALK、ROS1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半導體測序法)”已經于2018年8月取得國家藥監局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公司表示希望能借此進入腫瘤基因檢測市場。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