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摘牌或主動離場,金融業“逃離”新三板
新三板的金融類掛牌公司似乎正在進入一個更加尷尬的時刻。
另一方面,東海證券(832970.NQ)、創元期貨(832280.NQ)、天圖投資(833979.NQ)等金融類掛牌企業則選擇向滬深或境外其他市場發起IPO沖刺。
紛紛“逃離”的背后,是金融類企業難以在新三板市場獲得有效融資及流動性加持的苦惱。
一方面,小貸公司等類金融企業受近年來經濟形勢沖擊經營不善,紛紛觸發摘牌條件;另一方面,原本以掛牌企業身份具有更大上市便利性的北交所市場,目前并不接受金融類企業申報,這也進一步降低了該類企業在新三板市場掛牌的必要性。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促進北交所市場做大做強的目標下,可適當為掛牌的中小金融企業的準入釋放可能性;但也有分析指出,北交所的定位在于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金融企業具有較強的外部性特征,一旦放行金融企業上市,則有可能造成金融企業上市門檻的變相降低,進而誘發潛在風險。
金融業紛紛“離場”
新三板掛牌小貸公司恒晟農貸9月22日宣布,其于當日正式終止掛牌。
摘牌前的恒晟農貸已經陷入經營困境。據其此前提示,由于大量貸款客戶無法償還本息導致該公司2021年業績出現大幅下滑,截至2022年6月底未經審計的不良率已高達92.89%,一系列的經營問題,也導致其遲遲無法披露2021年年報,最終觸發了股轉系統的摘牌條件。
無獨有偶,另一家掛牌保險經紀機構怡富保險也于同日因未能如期披露2021年年報而摘牌。
披露至2021年6月底的財報顯示,怡富保險當期開始出現虧損,而收入也同比下滑達57.05%。
一邊是經濟增長壓力抬升背景下,金融企業因經營問題而紛紛觸發摘牌條件;另一邊則有更多掛牌金融企業在通過IPO等方式準備著手“離場”。
其中最為典型的莫過于去年摘牌同時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齊魯銀行(601655.SH)和永安期貨(600927.SH);而在今年3月,已在新三板掛牌7年之久的東海證券宣布啟動上交所IPO輔導工作;創元期貨也于今年7月份召開董事會敲定了上交所主板的IPO籌劃。
與此同時,在新三板乃至A股存在一定募資障礙但又具有一定規模的掛牌私募機構也開始了境外運作——今年6月底,專注于消費行業投資的新三板私募股權管理機構天圖投資向港交所提交了H股的主板上市申請。
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天圖投資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4.89億元、20.26億元和1.53億元;而歸母公司凈利潤則分別為7.06億元、7.35億元和4.20億元。
由于新三板曾于2016年禁止“類金融”企業掛牌,加之目前金融類掛牌企業的持續出走,導致其存量的金融企業出現了持續減少。
Wind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已再無一家新增金融企業掛牌新三板,而同期存量金融企業的摘牌數量累計達到了59家之多,這也讓新三板的金融類企業數量從152家減少至如今的93家。
正如上述案例一樣,最終走向摘牌或轉赴其他市場IPO,可能會成為當前已不足百家的金融類掛牌公司的最終宿命。
北交所的封堵
更多金融企業紛紛選擇離場新三板的背后,和北交所對金融行業的上市限制有關。
早期金融企業掛牌新三板的動因之一,正是與寄望于能夠兌現潛在的制度紅利預期。
“最早掛牌新三板的時候,一來為了滿足國資的證券化率的要求,二來是為了融資和提升股本流動性,三來是為了以后的轉板可能性提前鋪路。”一家曾掛牌新三板的國資券商人士指出,“但是相應的紅利遲遲沒有到來,而新三板的流動性卻越來越弱。”
2021年北交所設立消息的發酵,曾一度被視為部分掛牌金融企業“轉板上市”的希望,但如此預期伴隨著北交所對金融業提出的明確限制轉瞬即逝。
在北交所發布的《北京證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業務規則適用指引第1號》所強調的30項北交所IPO審核要點中,第9條明確提出“發行人屬于金融業、房地產業企業的,不支持其申報在本所發行上市”。
“房地產一直就是受限行業,而不支持金融行業上北交所則是引導資金脫虛向實,更多的支持實體經濟。”北京一位投行人士指出,“同樣在實施注冊制的創業板、科創板也有一樣的要求”
在其看來,在北交所亟待做大做強的當下,可以適當為部分新金融、中小金融企業的上市創造可能。
“其實許多中小金融企業的自我造血能力是不足的,這也會間接影響這些機構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相反若打開中小金融機構的融資空間,也是對中小實體企業的一種間接支持。”上述投行人士指出,“目前限制金融類企業在北交所上市的結果是,未來很難有金融類企業來新三板掛牌。”
但有業內人士認為,限制金融類企業申報北交所上市亦是在滿足多資本市場的差異化發展的要求。
“限制北交所接受金融企業申報,主要還是為了凸顯不同交易所的多層次、差異化定位區分,北交所主要定位于服務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一位接近監管層的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但金融企業往往具有規模化、體量相對較大的特征,如果允許該類企業在北交所上市,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擠出’專精特新企業的融資空間。”
與此同時,一旦定位于服務中小企業的北交所向金融行業敞開大門,也有可能變相降低金融行業的上市門檻,進而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風險。
“對金融業一刀切的另一個原因是監管難度大,而金融行業的外部性風險又相對比較高,之前在新三板市場已經出過私募機構通過掛牌來解決份額變現的問題了,如果放任金融行業在北交所上市,那么許多類金融的亂象就有可能卷土重來。”上述券商投行人士指出,“所以對于金融企業而言,北交所肯定要慎之又慎。”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