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家掛牌、923家摘牌,新三板已成雞肋?
與A股市場新股發行不斷、科創板蓄勢待發不同,新三板企業數量在上半年繼續出現了負增長,新掛牌153家遠遠少于923家的摘牌量。
陜西5家新掛牌7家摘牌,不少企業為“減少成本”
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三板新增掛牌企業153家,摘牌企業達923家,摘牌企業大約是新掛牌企業的6倍多。其實新掛牌不及摘牌,這兩年一直存在,但與去年相比,今年這一負增長趨勢要更加明顯。在新三板掛牌總量已少于1萬家的背景下,上半年新掛牌量較2018年同期下降49.17%,較2018年下半年下降了40.93%。截至6月末,新三板掛牌企業家數為9921家,其中有40%集中在廣東、北京和江蘇三地。
上半年陜西有158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與去年末相比總量減少2家。在上半年新掛牌的企業有藍岸科技、升達股份、陜西水電、西鐵電子和譽邦科技;摘牌企業有三角防務、華江環保、華億裝飾、鴻英股份、天美生物、識代運籌及博冠科技。
從這7家公司的退市原因看,除了三角防務因登陸創業板從新三板摘牌,其余6家公司均給出了“根據業務發展”或“長期戰略發展規劃”的理由,不少企業進一步提到摘牌是為了“提高運營效率”或“減少掛牌維護成本”。
“表面看新三板的退市潮是由經營調整掀起,但深層次原因是流動性不足。”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由于投資門檻設計比較高,投資量較少,所以新三板難以發揮融資功能,因而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
變現與抽血問題并存,新三板應堅持獨立市場設計
據股轉系統數據顯示,上半年新三板市場385.75億元,成交數量106.94億股,分別同比下降24.05%和14.82%。新三板如今也面臨外部市場抽血壓力的影響。設計之初,新三板主要為創新型、創業型和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如何與深市創業板、滬市科創板進行差異化定位,也是未來一道現實問題。甚至有觀點認為,隨著科創板的急速推進,新三板優質企業開始積極準備轉板,資本市場的目光也正在遠離新三板。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近期發布的一份專題報告認為,股轉系統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約占股權市場全部上市/掛牌企業數量的十分之一,數字仍然十分龐大。作為上承交易所、下接區域股權市場的中間環節,新三板必須通過增強自身實力才能對多層次資本市場形成支撐,而究竟是發展為主板的預備板,還是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該報告認為,新三板應堅持獨立市場設計,定位為預備板在很大程度上是短視的。
投行人士哈立新建議,對不少期望對接資本市場、完善公司內控的企業而言,新三板仍然有較強吸引力。要解決市場的問題,首先要從增加交投活躍度入手,放寬交易雙方條件,讓新三板成為一個孵化培育高精尖企業的溫床。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
- 上一篇:新三板并購市場熱度不減
- 下一篇:又有4家科創板公司招股 下周能打新14只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