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躍亭的FF納斯達克上市腳步加速,依賴SPAC模式會否僅是一場“割韭菜”?
沉寂良久之后,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以下簡稱FF) 通過SPAC上市腳步或更進一步。
4月6日,法拉第未來正式向美國證監會遞交S4上市文件。目前,法拉第未來正計劃與SPAC公司PropertySolutionsAcquisitionCorp.合并交易,并以股票代碼“FFIE”在納斯達克上市。法拉第未來預計二季度登陸納斯達克,上市交易流程或將在5月份之內完成。
據悉,Property Solutions是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它希望籌集4億多美元用來支持交易,合并之后公司的估值約為30億美元。
對于國內來說,SPAC這個詞似乎還略顯陌生,但這一上市模式在美股市場在2020年呈爆炸式增長,2021年更為炙手可熱。目前各大家族辦公室、國際知名投行紛紛開始搶占這部分市場。但與此同時,美國證監會已經對此引起警惕,開始收緊監控。
炙手可熱
SPAC是一種“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是一種為企業提供上市融資的投資工具,是由共同基金、對沖基金等募集資金而組建上市的“空殼公司”,公司除資金外沒有其他實質性資產。
SPAC公司通過尋找未上市的目標公司,對其投資并購,幫助其實現上市目的。如果18個月或24個月內沒有完成并購,那么這家“空殼公司”將面臨清盤,將所有托管賬戶內的資金附帶利息全額歸還給投資者。
近兩年,SPAC越來越受歡迎,特別在海外市場中吸引了眾多超高凈值投資者和家族辦公室投資。Refinitiv數據顯示,SPAC上市2020年掀起狂潮,IPO融資總規模達到創紀錄的1570億美元,而進入2021年提速更甚,今年以來融資規模已飆升至 1700億美元。
根據美國SEC的要求,SPAC的發起人要在5人以上,發起資金至少500萬美元,而發起人只要出資500萬美元中的5%也就是2.5萬美元就可以獲得上市后公司20%的股權,投資者出資95%獲得80%的股權。
“實際上,SPAC能繁榮起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如是資本董事總經理張奧平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第一,所用時間周期短,IPO至少需要一年,而SPAC上市最短3個月就可以,能更快地幫助企業融資。第二,SPAC可以繞過美國證監會的監管和審查,對一些中小企業來說,增加了他們上市的機會。第三,融資的成功率高,且估值也高,因為SPAC只需要收購雙方同意即可,價格也是商量好的,沒有其他的不確定性因素。
張奧平向界面新聞表示,如果公司成功上市,股價上漲,出資方持有的股份從5%提升到20%,SPAC承銷商可以拿到5%-6%的承銷費,管理團隊拿到幾個百分點的工資,外部投資者套現,標的物實現上市目的,大家都能盈利。如果公司上市之后股價下跌,出資方因為股權提高依舊獲利,只是收益率相對來說低一點,承銷商有2%-3%的承銷費,管理團隊仍然可以拿到工資,受到損失的主要是投資者。如果公司沒有上市,出資方和外部投資者可以收回資金,管理團隊沒有完成任務,拿不到工資,因此管理團隊會想法設法找到標的公司成功上市。
隱憂突顯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通過SPAC上市而具有的時間短、費用少、要求低、成功率高等優點廣受歡迎,但同時也是SPAC潛在的風險。
張奧平表示,首先,通過SPAC上市的公司常常并沒有達到傳統IPO的要求,甚至有的公司還沒有成熟的產品,只是有了一個初步想法,這樣的企業上市之后經不起市場的考驗,最終承擔損失還是投資者;第二,上市成功后,發起人擁有標的公司較多的股份,會稀釋掉初創投資者和外部投資者的股份,對他們不利;第三,當前SPAC市場火爆,估值存在泡沫,如果因為通貨膨脹提高利率,泡沫破裂,無論是對公司還是投資者都會造成損失。
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認為,“由于上市流程簡單、監管相對較松,SPAC上市模式相對缺乏投資銀行的嚴格把關,因而埋藏了較大風險,比如上市標的虛假注資、業務主體不合上市規范,還有目前由于SPAC模式熱度很高,存在較大的泡沫,一旦美國貨幣政策收緊,上市標的盈利能力不強的負面影響就會顯現出來,導致SPAC模式整體過高的估值泡沫破滅。”
據斯坦福大學收集的數據,2021年一季度,投資者起訴與SPAC合并公司的案件已多達八起。其中一些訴訟表示,在SPAC完成收購目標公司后,SPAC的發起人獲得了巨額報酬,且標的公司在收購前隱藏了弱點,讓其他投資者利益受損。
SPAC的火爆讓一些地方交易所計劃引入這樣的模式來提升當地資本市場吸引力,但越是受到歡迎,其背后的風險和泡沫也越大,美國SEC已經開始對SPAC收緊監控。
路透社近日援引四位直接知情人士消息表示,SEC致函華爾街各大銀行,要求了解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的交易信息。SEC要求銀行自愿提供這些信息,尚未達到正式調查的程度。不過,這些信件是由SEC執法部門發出的,可能是正式調查的前兆。
一位消息人士表示,SEC希望獲得SPAC交易費用、交易量以及銀行對這些交易的監管措施等信息。另一位消息人士表示,SEC提出了與合規、上報和銀行內部控制有關的問題。
獨立分析人士王赤坤認為,SPAC本質上是一種金融產品。金融產品一直在政策允許和市場需要確定的象限內生存和發展。金融產品的投機性和風險性越高,受到政策的限制和約束越大。投機性和風險性較大的SPAC在當前市場環境和政策允許下受到青睞,也可以預測在將來的某個時間點,SPAC的市場環境或政策環境不復存在,SPAC將會再被冷落。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