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殼上市:市值管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市值指的是每股價格乘以總股本數,而股價等于每股凈利乘以市盈率,每股凈利就是凈利潤除以總股本。
可以看到,由于總股本數通常不會經常變化,我們所說的市值管理其實通常來說就是除權后的股價管理。而股價的決定因素為兩個,一個是凈利潤水平決定的每股凈利,另一個是市場上投資者給予的估值倍數。前者是“基本面”,后者是“未來”。本文中所述的“股價”均為除權后。
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指的是會改變公司估值水平的信息,包括來自內部和外部的信息。內部的利好消息例如簽訂大額合同,新技術研發成功等;外部的利好消息例如扶持政策出臺,限制政策撤銷,相關大宗商品價格有利變化等。利空則相反。
股價的影響因素
公司的盈利是一個相對客觀的數字,是企業實際經營成績的體現,通常有較為客觀的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進行評價,盡管可以通過一些會計技巧來進行利潤調節或隱藏/虛增,但是大型的利潤數據不真實,無論是相比真實情況多了還是少了都會引起投資者的不信任。這種不真實通常也會帶來監管部門的處罰,因而通常來說,在一個監管嚴格的市場上這種情況較少。
而市盈率則相對要主觀地多,例如我們常聽說的“概念股”、“利好”、“利空”就是這種主觀性的體現,在短期,實際上是投資者用錢進行信心投票引起的,例如一些市盈率達到成百上千的股票(特例可能是那些股價已經不能用未來凈利潤折現衡量,而是用其他方法例如每股凈資產來衡量的時候),股票的高市盈率在大多數情況下意味著這些公司的投資者對于公司的未來前景越看好。從較長的時間上來看,股價的支撐不僅在于凈利潤,而是在于凈利潤的不斷增長這一趨勢。如果公司的凈利潤增長出現減緩,通常就已經會出現股價下跌,即我們常在財經新聞上讀到的“XX公司公布了XX年的財報,利潤增幅低于預期,導致股票大跌X%”。
常見的市值管理策略
對于小投資者來說,他們對股價沒有多少影響力,他們通常是價格接受者。而如果股東同時又是管理層或熟悉企業運營的人,那么就有很多空間。
最近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具體名字不提。實際控制人自上市以來不斷減持,而且每次減持前一段時間都有些利好消息放出。這種行為雖然作為證券市場投資者來說,應當預見到這樣的風險,但是略有吃相難看的感覺。這是一種比較極端的市值管理,我個人不推薦這樣的行為。
但是上面做法的原則大致就是通過影響投資者對公司的估值達成市值管理的一種方法(再次強調這種做法比較極端),作為股東+管理者雙重身份者來說,股價低時買入股票,并在買入后釋放對公司經營利好信息。或者通過釋放利空信息,股價下跌后進行增持。減持的時候就反過來,不再贅述 。此處股價的高低衡量標準是股東+管理者的視點,而由于管理者的身份,他的視點通常來說相較一般投資者來得準確。
股價的影響因素包括凈利潤和市盈率。市盈率變化主要依靠信息,那么是否有辦法在不影響審計報告意見的情況下改變凈利潤呢?可以,通過公司并購重組。
借殼上市實際上控制者和管理層通常來說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我個人覺得不能算本問題的“市值管理”所討論的范疇。在不根本改變控制者和管理層的情況下,通常通過并購一些公司來達到市值管理的目的,而且往往是凈利潤和估值水平同時提高。
比如:
(1)并購一家或數家具備較好凈利潤水平的同行業公司,可以較好的將收進來的公司消化,市值可以至少提升利潤增長的百分比,此外由于降低了競爭水平,對于兩者的利潤投資者會預期有所提升,也可以有助于股價的進一步提升。就我感覺好像通常發生在行業的前幾名之間,老二和老三合體防止被老大收購,也可以抱團和老大拼一下,老大和老三合體可以和老二甩開差距。各有各的動機。
(2)并購一家具備較高估值的企業,這也是中國資本市場上近兩年來最最火熱的活動。各種亂七八糟的跨行業并購,餐館收了游戲,化工收了傳媒等等等等。這種行為的邏輯就是公司將具備高成長性的資產/運營實體納入了上市公司范疇,這部分資產/實體帶來的利潤增長可以支撐公司的股價成長。說的直白點,就是一家30倍公司用20倍收了一家60倍的小公司,結果把公司整體股價帶到40倍去了。對上市公司包括散戶在內股東來說獲得了10倍的額外估值,對非上市公司股東來說,手里的股票突然變成了40倍,還一下子上市了,簡直是大股東、被收購股東、散戶的三贏。
這樣的并購狂歡發生在TMT行業的高估值、小體量、難以單獨上市、大市又熊的大背景下。狂歡結束之前這樣的奇怪并購還會繼續發生,但在狂歡真正結束之后,只有能真正帶來良好協同效應的并購才能真正繼續長期推動股價上漲。比如,通過并購實現傳統產業向新興轉型,或者產業鏈上下游整合等等。
此外,分拆估值較低的資產也是一種市值管理的思路,但在中國資本市場見得不多。多見于BAT這些巨頭之間,比如疼訊就把易迅丟出去了……期待海外并購專家舉例詳細說明。
市值管理的一些具體手法
(1)公開市場增持和減持
過程無需多介紹,缺點是動向完全透明,成本較高,對于上市不久,股權還相對集中的企業操作空間較小。公開市場減持基本同上,大股東的集中大額減持對股價打擊很大。通常需要事先披露減持計劃。
(2)定向發行和非公開發行
定向發行是指目標確定的發行,可能是非公開發行,也可能是超過200人的公開發行,通常用于并購重組,例如用向收購標的股東定向發行股票換取其持有被收購標的的股權。有時將上市公司體外同樣由上市公司股東持有的,但質量較好的資產裝入上市公司,既不稀釋自己股權又提振股價,但小的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通常難有這樣的精力,多見于大型企業集團。
非公開發行是指對象不超過10人,非公開發行是定向發行的一種,相當于私募股權,由非公開發行對象向公司增資,通常用于增持。
(3)分立、分拆
將估值較低,盈利狀況較差的資產/實體,在不違反同業競爭相關規定的情況下轉讓給第三方或者移出上市公司體外。少見這樣的案例。
(4)盈余管理
在不違反會計準則和不影響審計報告意見的前提下,做一些會計調整,例如確認收入,資產折舊等科目,在跨期處理上做一些文章。通常空間比較小,對股價的影響一般也有限。
(5)利好/利空信息管理
前面已介紹不再重復。
(6)公司回購/公開增發
在管理層認為公司股價被低估時,可以用公司的自有盈余現金對流通股進行回購,可以提振股價,提高凈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指標;另一方面,在公司不缺現金,也沒有很好的投資項目時,回購比分紅通常在稅務等方面更為劃算和便利。回購的股權也不一定注銷,也可用于股權激勵等。
但是回購通常不會對投資者的判斷產生本質影響。為了市值管理的公司回購目前在國內是不允許的,國內的上市公司股權回購必須有規定的目的。
如公司有較好的投資項目,而管理層又認為目前公司股價高估時,可以進行公開增發,向資本市場募集資金進行新項目的開發。如新項目屬于較高估值或凈利率高于原有水平的項目,則會帶來股價的成長。
(7)杠桿比率調整
杠桿比率指的是公司的總資產和股東權益的比值,當公司現金流較好,具有較好投資項目時,但股價較低時,使用債務融資對股東成本更低。新增債務會導致杠桿率增大,只要新項目凈利率高于原有公司經營項目即可帶來股價成長。
通過(6)和(7)股和債分別調節,可以達到資本結構最優化,提升公司股價的目標。
小結
市值管理是一個很大的話題。
上市公司地位是一個寶貴的融資平臺,在中國尤其如此。在中國的民營企業中巨頭除外,只有上市公司具備同時玩股和債的條件,實際控制人也可以利用其巨大的信息優勢。躋身上市公司的新貴們對于市值管理也不再是一無所知,有相當多的企業家從實業家變成了資本玩家。但我相信大部分的中國企業家對于上市公司平臺作用的發揮仍然是懵懂的,如果成功上市,但沒有做好市值管理導致公司市值長期低迷實在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
- 上一篇:注冊制IPO發行定價:如何平衡各方獲得感?
- 下一篇:香港上市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