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堅持金融持牌經營管理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今年兩會期間,《金融時報》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原主席肖鋼,他就金融科技監管以及上市公司等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金融時報》記者:您一直都非常關注金融科技、智能金融的發展,如何評價“十三五”期間我國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發展情況?您認為“十四五”期間這一領域的發展和監管重點在哪些方面?
肖鋼:我國金融科技包括智能金融的發展取得了很大成效,對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增強金融普惠性,加快數字中國建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金融科技在助力實現“六穩”“六保”方面作用更加凸顯。應當說,我國金融科技發展走在了世界前列。
當然我們也應當看到,金融科技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部分機構忽視了金融科技的本質仍然是金融,沒有按照金融監管要求從事金融活動,引發了金融風險;一些機構涉嫌壟斷、妨礙市場競爭,損害公眾利益;有些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的合作不規范;還有的機構利用互聯網的網絡效應,出現資本無序擴張現象;有的以金融科技創新為名,行欺詐、非法集資之實;在金融科技發展過程中,數據安全、隱私保護意識還比較薄弱。這些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并采取措施逐步解決。因此,如果把前些年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看作是上半場的話,那么,“十四五”時期金融科技進入了下半場,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從行業發展重點看,應當從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角度,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要加快發展與產業互聯網相關的金融科技,大力拓展供應鏈金融,幫助提升中小金融機構和中小微經營者運用科技手段的能力,幫助他們改善經營管理,增強風險識別和防范能力。
從行業監管重點看,應當堅持金融持牌經營管理,把所有金融活動和行為都納入金融監管,完善監管標準,加強監管協調,提升監管效能。
從科技賦能金融機構與金融業務角度看,金融科技下半場要重點突出深度賦能、規范賦能、高效賦能,讓金融與科技更好地融合,造福于實體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品質提升。
《金融時報》記者: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石,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一直受到黨中央、國務院和金融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在“十四五”期間,對于如何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您有哪些建議?
肖鋼:你講得對,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穩健發展的基石,也是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我認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關鍵在公司自身。就市場監管角度而言,一是要督促完善公司治理,只有公司治理機制健全有效,企業才能制定實施正確的發展戰略,才不會盲目擴張,企業持續經營能力和盈利能力才可能增強。二是要加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增強企業經營透明度,完整、真實、及時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履行社會責任情況。三是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依法查處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加大執法力度。四是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推進資本市場各項基礎制度建設,進一步優化再融資、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制度規則,助力上市公司加快轉型升級、做強做優做大。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