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心通遞表港交所 微創醫療為何頻頻分拆業務上市?
包含微創心通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微創心通)在內,港股上市公司微創醫療已對三大業務進行分拆上市。但最近要分拆上市的微創心通僅有一款TAVI(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產品——VitaFlowTM實現商業化產生了收入,公司目前尚未盈利。對于微創心通何時可以盈利?《證券日報》記者1月11日聯系微創心通,截至發稿前未收到回復。
盈利仍需時間
天眼查APP數據顯示,微創心通創立于2015年5月。公司在2020年遞交招股書之前,一共進行了6輪融資,最后一輪融資時間為2020年4月,吸引了包括AUT-XVIHoldings(母公司為高瓴資本)、LBCSunshineHealthcateFund(清池資本管理)等機構。
招股書顯示,微創心通主要從事研發、制造及銷售治療瓣膜性心臟病的器械業務。公司旗下的產品組合有3種產品已上市,分別為VitaFlowTM、AlwideTM瓣膜球囊擴張導管及AlpassTM導管鞘。不過,目前已經商業化并產生收入的產品只有2019年8月銷售的VitaFlowTM。
有業內人士指出,與其他同類醫療器械60%的毛利率相比,微創心通的毛利率較低。招股書顯示,公司2019年度和截至2020年7月31日的七個月,微創心通銷售VitaFlowTM的毛利分別為630萬元、2099萬元,毛利率分別為29.3%及43.3%。與此同時,截至2020年7月31日,微創心通銷售VitaFlowTM共601件,產品銷售數量也相對較少。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及截至2020年7月31日的7個月,微創心通分別虧損6026.3萬元、1.45億元以及1.93億元,剔除優先股造成的虧損因素,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7個月,公司分別虧損6026.3萬元、1.36億元以及1.64億元。
廣州眾成醫療器械產業高級研究員鄭珂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從目前現狀看,微創心通產品屬于高尖端領域產品,研發投入是很高的,然而市場滲透率低,且國內市場被進口品牌占據,實現盈利需要時間。”
微創醫療為何頻繁分拆業務上市?
微創心通的母公司微創醫療2020年動作頻繁,據不完全統計,其有過三次分拆動作。例如,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12.600,-0.21,-1.64%)(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20年12月31日與中金公司(72.710,-0.90,-1.22%)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科創板掛牌上市。2020年12月21日,“微創系”的上海微創電生理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華泰聯合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同樣計劃登陸科創板。微創心通則被指將于2021年1月14日尋求通過港交所聆訊。
《證券日報》記者此前曾就頻繁分拆業務上市的原因聯系微創醫療,不過對方并未對此進行回應。
HHC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劉兆瑞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分拆上市就像一個家庭有三個孩子,三個孩子又和別人家的三個孩子分別組建三個新的家庭,小家庭才能變成大家庭。分拆上市的過程就是讓不同屬性的業務找到喜歡它的資金,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每個板塊的發展階段、毛利率、ROE、增速都有差別,每個市場的投資者對不同板塊看法也有差異,為合適的子公司找到合適的資本市場也是‘長期主義’的一種體現。此外,通過分拆上市,也能對不同業務的團隊有更好的激勵。”
據了解,微創醫療早在2019年曾分拆心脈醫療(288.730,1.73,0.60%)于科創板上市。心脈醫療股票發行價46.23元,首日開盤價142元,截至2021年1月11日,收盤價為256.51元,較發行價已有數倍漲幅。
微創心通未來是否能如心脈醫療一樣,首先要看微創心通所處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領域發展前景。但在中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的滲透率仍然極低。招股書顯示,2019年,中國進行了約2400例手術,滲透率為0.3%。“微創心通當前處于研發投入與產品價格的平衡點,盡可能開拓國內市場,如果哪天原材料、制造工藝成本上實現突破,那么整個市場滲透率會提升,并帶動企業實現高額利潤。”鄭珂說道。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