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內14家企業趕考IPO 全年首發融資額將突破4000億
繼11月19日A股市場迎來13家IPO企業同日上會的盛況后,年內單日審核數量紀錄將再被刷新。
根據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審核中心、證監會發審委最新數據顯示,未來一周,將有20家企業上會接受審核,僅12月3日一天,便有14家企業迎來IPO審核“大考”,其中中小板有2家,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各有4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整理數據發現,自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以來,IPO審核節奏明顯加快,其中9月、11月便分別有95家、96家企業IPO申請上會審核。而今年上半年(1-6月)合計上會審核家次也不過165家。
此前,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孫念瑞曾在公開場合表態:“隨著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的先后落地,改革第三步——全市場注冊制將適時穩步推進。注冊制之下,企業發行上市效率明顯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質量也穩步提升。”
本周20家企業待審核
具體來看,本周有20家待審核的企業,預計募資規模合計153.87億元。其中在創業板上會的有8家占總待審核企業的40.00%,合計擬募資規模為49.30億元,是待審企業最多的板塊;科創板擬上會企業數量合計6家,擬募資規模合計69.49億元,是擬募資規模最多的板塊;中小板待上會企業2家,擬募資10.40億元;主板待上會數量4家,擬募資24.67億元。
行業分布上看,20家企業大多數來自制造業,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企業3家,位居首位,專用設備制造業、食品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以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則各有兩家企業上會。
從中介機構情況來看,本周審核的企業中,東吳證券(10.040, -0.08, -0.79%)和海通證券(13.510, 0.01, 0.07%)各擁有3家待審核企業,成為擁有最多待審核企業的保薦機構,會所和律所擁有最多待審核企業的分別是天健和金杜。
注冊制為科創企業提供了有力的直接融資支持,科創板和創業板仍是未來IPO擴容的主力軍。視覺中國(16.730, -0.17, -1.01%)
區域分布上看,20家企業來自7個省市,企業數量最多的為江蘇省,合計有7家企業上會,占比高達35%。緊隨其后的廣東省則有4家企業擬上會,山東省為3家,排名第三。
從企業上看,擬募資規模最大的莫過于新點軟件,公開資料顯示,新點軟件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重點軟件企業,專注于為智慧招采、智慧政務及數字建設三個細分領域提供以軟件為核心的智慧化整體解決方案。
2017年-2019年,新點軟件營業收入分別為84652.86萬元、118840.18萬元和152698.44萬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4614.32萬元、21604.78萬元和26345.79萬元。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比例為15.24%。
此次新點軟件IPO融資擬募集資金約29億元,主要用于底層技術研究、智慧招采軟件平臺升級、智慧政務軟件平臺升級、數字建設軟件平臺升級、智能化硬件設備升級、總部研究中心及區域運營中心建設及補充流動資金。
其次,青島中加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華潤化學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次IPO擬募資金額也在十億以上,分別達到25.02億元、14.5億元,兩公司分別為科創板、創業板排隊企業。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A股市場的新股擴容,目前是正常速度,是注冊制改革帶來的市場包容性的一個重要的體現。目前,中國經濟轉型產業升級需要A股市場尤其是科創板、創業板發揮帶頭作用。”
注冊制IPO迅勐擴容可期
下半年以來,隨著注冊制穩步推進,IPO審核節奏加快已是趨勢。
事實上,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上會企業數量就密集創出新高。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今年1-5月,除2月份外,IPO上會企業數量每月控制在30家左右,并沒有受到疫情干擾。
進入6月,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方案正式落地,大量中小企業密集申報創業板,上會企業家次突然躥升至52家,7、8月上會企業數量再創新高,分別達到72家、71家。8月24日,首批創業板注冊制企業上市,IPO審核節奏再度加快,9月IPO上會企業數量突破95家。
10月份,受國慶長假以及螞蟻集團IPO等因素影響,審核節奏略有下滑,但當月上會企業數量仍達到52家。11月IPO審核再次回歸常態,上會企業數量創出新高,達到96家,超過9月最高審核紀錄。
隨著12月到來,IPO審核節奏較往年進一步加快,根據當前創業板、科創板上市審核中心,證監會發審委安排,12月1日至8日,安排上會企業數量已經突破20家次。
“注冊制之下審核效率是有很大提升的,不過當前也確實有消化存量的動力。”華南一家券商投行部人士受訪指出。
事實上,注冊制鋪開后,中小企業申報IPO熱情高漲。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預披露且處于正常排隊狀態的IPO企業數量高達578家,其中注冊制下排隊企業合計433家,核準制下排隊企業145家。
截至11月30日,創業板受理企業中,還未上會企業合計294家,包括29家已受理,186家已問詢,79家中止審查;科創板受理企業中,還尚未上會的企業也高達138家,包括17家已受理,113家已問詢,8家中止及財報更新企業。
在較大的存量壓力下,審核節奏加快、審核效率提升是注冊制下主要思路。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由于審核效率高,交易所對IPO各個流程都有明確的時限要求,以創業板為例,申報IPO企業從受理到過會平均用時約60天。
隨著注冊制在A股市場落地,業內人士預測,A股市場首發融資額將創出新高。
截至11月30日,A股市場上市公司數量已經突破4087家,其中今年以來上市的企業突破369家,首發融資額合計3996.75億元。而2017年、2018年、2019年,A股市場首發融資額分別為2301.09億元、1378.15億元、2532.48億元。
分板塊來看,注冊制為科創企業提供了有力的直接融資支持,科創板和創業板各上市了123家、91家企業,分別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1996.12億元、796.31億元,占A股總融資額的比例分別達到了49.94%、20%。
董登新認為:“明年來看,我相信IPO的數量還會明顯增長。科創板和創業板,仍然會是未來IPO擴容的主力軍。我們的A股市場,將來對于新經濟公司、科創公司會有更大力度的扶持。因此,未來A股的IPO擴容,可能更多地集中在新經濟公司、高科技公司身上。他們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