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瑤大健康闖關IPO:實控人侄女一度失聯,產品青黃不接
近日,湖北均瑤大健康飲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均瑤大健康)的IPO申請獲審核通過,如無意外,均瑤大健康將順利上市,成為細分品類“乳酸菌第一股”。
伴隨著均瑤大健康的IPO征程,其內部事宜也被一一披露,一些風險點也引發資本市場乃至監管部門的注意。創始人王均瑤因病早逝后,其弟王均金成為實際控制人,然而此次IPO,王均瑤之女、實控人親侄女王瀅瀅卻一度“失聯“,至今也未公開對本次發行事宜發表意見,不免為日后公司的運營留下些許陰霾。
在此情況下,均瑤大健康業績增長顯露疲態,核心單品卻調低出廠價,這也令人擔憂均瑤乳業的造血能力,其后續成長性堪憂。
實控人侄女一度失聯,至今未發表意見
均瑤大健康是均瑤集團旗下食品板塊,創始人為知名溫州企業家王均瑤。
據均瑤集團官網介紹,均瑤集團是以實業投資為主的現代服務業企業,創始于1991年7月。現已形成航空運輸、金融服務、現代消費、教育服務、科技創新五大業務板塊,旗下3家A股上市公司,即均瑤大健康順利上市后,均瑤集團將手握四家上市企業。
2004年11月,王均瑤因病早逝。目前,王均瑤之弟王均金合計控制均瑤大健康67.90%的股份,為均瑤大健康實際控制人,實現了“兄終弟及”。
然而在均瑤大健康申請IPO之際,已故王均瑤之女王瀅瀅卻曝出一度“失聯”。
去年5月,均瑤大健康首次披露了招股說明書,其中提及,發行人按照相關規定向包括王瀅瀅在內的全體股東發出召開股東大會的通知,但王瀅瀅一直未予以回應、亦未曾出席相關會議。發行人已通過多種渠道嘗試聯系王瀅瀅,但多方嘗試未果,王瀅瀅未出席相關會議、也未進行表決或簽字。
均瑤大健康認為,作為持股 0.1875%的股東王瀅瀅對于合規審議通過的會議結果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但如果其提出超出本次發行事宜的其他訴求請求,存在可能影響本次審核進程的風險。
據了解,王瀅瀅所持股份是因繼承而來,其間還涉及了訴訟。
據招股書披露,2011年1月,王瀚、王超、王寶弟、王瀅瀅各自繼承原王均瑤所持有的均瑤大健康股份。其中,王寶弟(王均金母親),王瀚、王超、王瀅瀅為已故王均瑤的二子一女。
然而在均瑤大健康的關鍵節點中,王瀅瀅不僅“失聯”,且未領取現金分紅,其增資價款也是由王均金代為繳納。
上述的事件也引起了證監會的關注。
據了解,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明確要求均瑤股份說明無法與王瀅瀅取得聯系的具體原因,均瑤飲品及其股東是否與王瀅瀅存在糾紛或潛在糾紛,是否達到了宣告失蹤的法定條件并向法院申請對其宣告失蹤。
其后,均瑤大健康的驗資方的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卷入康得新財務造假事件,導致其上市進程被迫中止。
直到今年4月,均瑤大健康再度披露了招股說明書,對于上述事件表示,現已與王瀅瀅取得聯系,尚待其對本次發行事宜發表意見。
但在均瑤大健康招股說明書中,依然特別提示有“小股東尚未對本次發行事宜發表意見的風險”。
藍鯨財經就王瀅瀅的最新態度以及此事對于企業影響等相關問題向均瑤大健康發了采訪提綱,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復。
產品結構單一,青黃不接
據了解,均瑤大健康屬于食品飲料行業,目前主營含乳飲料中常溫乳酸菌飲品的研發、生
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味動力”系列常溫乳酸菌飲品。
公開資料顯示,本次IPO,均瑤大健康擬募集11.99億元。其中,約有8億元將用于湖北宜昌和浙江衢州兩個產業基地建設項目,其余資金將用于品牌升級建設項目。若募投順利完成,均瑤大健康將增加約20萬噸產能。
均瑤大健康認為,在旺季到來前及旺季期間,公司自有產能有限的問題凸顯,存在相關生產線實際持續滿負荷開工運作卻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不足產能部分公司系通過提高該階段代工廠生產訂單量得以補充。
但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公司自有工廠(宜昌工廠和衢州工廠)2019年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5.96%和64.95%。
因此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產能利用率并不飽和,募投項目消化存疑。
從業績情況來看,2017年-2019年,均瑤大健康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1.46億元、12.87億元、12.4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26億元、2.81億元、3.03億元。其中, “味動力”常溫乳酸菌飲品塑瓶系列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 97.53%、96.51%和 89.48%,產品結構較為單一。
值得注意的是,2017-2019年,均瑤大健康乳酸菌飲品銷售收入呈現頹勢,分別為 11.3億元、12.6億元和 11. 9億元。均瑤大健康2019 年度核心產品平均銷售單價較2018 年度下降 1.65%。
均瑤大健康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銷售單價下滑主要系受線下促銷活動、前300名經銷商獎勵以及產品出廠價下調等因素影響所致。
據了解,2019年4月起,味動力”系列乳酸菌飲品(瓶裝)雙發酵系列產品出廠價向下調整6-8個百分點。
中國食品分析師朱丹蓬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下調出廠價應該是企業為了讓利渠道,借助渠道趨動力刺激銷售。均瑤大健康是一個大區域品牌,很難堅持長期的價格戰,因此下調出廠價提升核心競爭力。
盡管如此,均瑤大健康經銷商的更迭也較為嚴重,由2018年的1404家下降至2019年的1306家,當期退出數量622家,三年持續合作數量僅516家。
為了應對核心產品老化、產品系列相對單一的風險,均瑤大健康也做出新的嘗試。2017年,均瑤大健康與國際IP“小黃人”授權而設立子公司奇夢星公司,推出奇夢星系列乳酸菌飲品、膨化食品等產品。
然而由于由于奇夢星列膨化食品產品銷售不及預期,奇夢星自2019 年起不再經營休閑類膨化食品。
另一家主要從事草本植物飲料生產及銷售的子公司養道食品,2017 年至2018 年期間推出的“體輕松”草本植物飲料,市場接受度同樣不及預期,連續3年處于虧損狀態。
另外,招股書數據顯示,均瑤大健康的存貨周轉率逐年下降,2017年-2019年公司的存貨周轉率分別為14.57、12.01、9.73,存貨周轉率整體呈下降趨勢。
朱丹蓬表示,乳酸菌做為細分市場競爭激烈,均瑤大健康核心產品單一掣肘,整體財務數據表現一般,即使成功上市,其業績表現也不樂觀,后續成長性堪憂。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