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2020年A股IPO大爆發:融資金額1400億 暴增130%
2020年,注定是A股IPO的大年。
時鐘擺過6月30日,號稱“地獄難度”的2020年進度條的50%已經過完。雖然,疫情爆發之初,給A股IPO市場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在新股發行常態化的定調之下,2020上半年的A股IPO呈現爆發的態勢。
全景財經通過數據統計,按上市日統計,截至6月30日,2020年A股首發企業數量達119家,同比增長80%,IPO募資總規模已達1392.7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30%,更是創下近5年以來的新高,僅次于2015年的大牛市。
而這或許只是前奏,2020年下半年,創業板試點注冊制即將啟動、新三板精選層已經拉開大幕,A股的IPO數量、募資金額或將再上一個臺階。
A股IPO大爆發,對于寒冬中的一級市場而言,無疑是一陣春風,項目儲備豐富的頭部創投機構,正享受著政策紅利。
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6月30日,2020上半年盈科資本的表現最為亮眼,多達11個投資項目在A股實現IPO,達晨財智緊縮其后,斬獲10個IPO項目,深創投、高瓴資本亦成為大贏家,分別有9、8個投資項目成功IPO。
2020年,A股IPO大爆發
119家企業上市、募資總額接近1400億元,意味著,2002年上半年A股IPO市場,受疫情影響幾乎微乎及微。
受疫情影響最大的2-3月份,中介機構的現場輔導工作無法開展,導致申報IPO的企業數量不如預期。
但隨著全國各地逐步解封,4月A股的新增IPO申報數量呈井噴增長之勢。據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6月21日,2020年新增申報企業為230家。
截至6月23日,科創板的申報企業數量已經達到370家,其中111家已經完成上市,所有上會企業100%通過。另外,到目前為止,A股主板的IPO過會率也保持在96%以上,創下歷史新高。
一位資深券商人士表示,目前境內的公開上市門檻已經明顯低于港股,與美股基本持平了。未來的市場門檻會比政策門檻更高,政策門檻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
數據顯示,春節過后的IPO首發家數呈現出逐月遞增的狀態,其中2月-6月的IPO家數分別為16家、17家、23家、22家、29家,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
從省份分布來看,2020上半年的119家首發上市企業中,廣東省以23家IPO企業拔得頭籌,江蘇省、浙江省分別位列2、3位。這3個省份合計占據了59個席位,占總比例達到49.6%,接近過半。
幾家歡喜幾家愁,盡管在IPO大爆發的背景下,依然有15個地區IPO企業的數量為零。
上交所,拿下全球IPO冠軍
2020年A股IPO大爆發,離不開試點注冊制的科創板。
全景財經通過數據統計發現,2020上半年,科創板為A股IPO市場貢獻了46個項目,位居首位,占首發企業總數的38.6%,合計募資規模達507.6億元,而同期中小板、創業板分別僅有116.7億元、159.3億元。
科創板強勁的融資能力,直接令上交所的IPO數量、融資金額高居全球第一。
另外,得益于市場化詢價發行制度,沖刺科創板IPO的企業募資金額,不再受盈利規模的限制。
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A股IPO募資規模排名前20的項目中,多達10家是科創板上市企業,其中募資規模前3的科創板企業分別是石頭科技(404.810, -0.86, -0.21%)、華潤微(46.300, 0.62, 1.36%)、天合光能(16.760, -0.08, -0.48%),募資金額分別達45.19億元、43.13億元、25.31億元。
此外,2020上半年上市的46家科創板企業的平均募資規模超過11億元,也遠遠高于中小板的6.86億元、創業板的5.69億元。
據投行人士表示,科創板的注冊制,無論是發行效率,還是募資規模,都明顯高于核準制,越來越多的券商投行在承攬項目的時候,都會優先考慮科創板,科創企業、投資機構也都樂見其成。
據上交所的數據顯示,科創板在開板一周年內便已實現了110家公司發行上市,日均交易金額達156億元,企業上市首日的漲幅中位數高達111.25%。
截止今日收盤,科創板市值突破1000億的上市公司已有3家:金山辦公(327.000, -1.80, -0.55%)(688111)、中微公司(231.000, 4.29, 1.89%)(688012)、瀾起科技(101.360, 1.33, 1.33%)(688008),總市值分別為1516億元、1213億元、113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創業板也即將拉開注冊制改革的大幕,截止目前已受理了122家企業的上市申請。因此,可以預見的是,2020年下半年,A股IPO數量、融資規模將更上一個臺階。
39家投行,瓜分119個IPO項目
面對A股IPO大爆發,券商投行業務也順勢站上了風口。
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的119個IPO項目,為券商貢獻的承銷及保薦收入為67.6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30.8億元,大幅增長119.5%。
但值得一提的是,2020上半年的119個IPO項目被39家投行機構瓜分,而具備IPO保薦資格的券商有93家,意味著2020上半年,仍有54家券商的投行業務顆粒無收。
就市場份額來看,2020上半年排名前10的券商斬獲IPO承銷收入合計達44.91億元,占總承銷收入的66%。而承銷收入低于5000萬元的券商數量仍有21家。
兩極分化的現象,較于2019年更為明顯,IPO承銷業務中強者恒強、弱者恒弱正在加劇。
在核準制之下,IPO發行價格由監管指導,對券商投行的專業能力、定價能力要求極低,從而導致承銷業務陷入價格戰。
而在注冊制下,發行審核側重強化信息披露,由市場投資者來對企業投資價值做出判斷。發行時機的選擇、發行價格的確定,與投行的研究實力、機構銷售能力緊密相關。
可以預見的是,在注冊制時代,擬上市企業更愿意為定價能力、承銷能力付費,這也將促進中國券商投行實現良性競爭。
一級市場,享受退出“盛宴”
A股IPO大爆發,對于寒冬中的一級市場而言,無疑是一陣春風,項目儲備豐富的頭部創投機構,正享受著政策紅利。
數據統計,2020上半年已上市的119家企業中,多達88家具有PE/VC背景,滲透率達到73.9%。
從創投機構來看,2020上半年盈科資本的表現最為亮眼,多達11個投資項目在A股實現IPO,達晨財智緊縮其后,斬獲10個IPO項目,深創投、高瓴資本亦成為大贏家,分別有9、8個投資項目實現IPO。
可以預見的是,即將啟動的創業板注冊制也將開啟創投基金的退出盛宴。以第一批受理的32家申報企業為例,其中19家企業獲得過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占比接近60%。
這19家企業背后,集結了超過30家VC/PE機構,其中既有眾多中小型機構,也有高瓴資本、深創投、毅達資本等管理規模較大的頭部機構。
雖然,退出端迎來了爆發,但創投行業的寒冬仍在繼續。
據虎博搜索數據,疫情黑天鵝下,一級市場表現疲軟,2020上半年,投資筆數及金額都明顯縮水,完成投資僅827筆,公開披露的總投資金額3115億元,皆不足2019年數據的1/3。
其實在2019年,投資金額已經出現陡然下降,降幅達到63%,投資筆數更是自2015年開始持續下跌。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