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銀行業IPO暫“顆粒無收” 五大因素成“攔路虎”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2020年顯得非比尋常,對于銀行IPO來說亦如是。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截至6月9日,相比有8家銀行實現上市而被冠以銀行“IPO大年”的2019年,2020年可謂銀行“消失的光年”,前5個月不管A股還是H股,銀行在IPO方面居然“顆粒無收”,沒有一家過會。
對于中小銀行而言,情況更難樂觀。自從2019年4月蘇州銀行(8.230, -0.05, -0.60%)過會后,一年多時間過去,再也沒有中小銀行IPO闖關成功。
“2019年以來,相繼發生包商銀行、錦州銀行等金融風險事件,監管更重視中小銀行資產質量。”中信建投(33.730, -0.21, -0.62%)證券投資銀行業務委員會董事總經理常亮對記者表示,加之少部分銀行公司治理不健全以及銀行整體估值較低等,使得中小銀行IPO審核節奏趨緩。
實際上,對于根植地方經濟的中小銀行,監管層并未忽視。今年5月,國務院金融委就表示,中小銀行對服務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具有重要意義,要加快中小銀行充實資本金,相關部門應抓緊落實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的工作方案。
為此,業內人士呼吁,為響應上述國家戰略支持性政策,建議證監會發行部加快推進資質良好、條件成熟、堅持自身定位、踐行普惠金融的在會中小銀行上市步伐。
今年銀行IPO暫為零
銀行IPO正進入冰封狀態。
眼下科創板的企業上市依舊在火熱進行,深交所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也如火如荼,不斷有新的科創企業和高新企業走向上市。
金融業方面,今年落子上市的也有5月過會的國聯證券和6月3日在上交所上市的中泰證券(10.150, 0.92, 9.97%),但是輪到銀行業,今年已經過去5個多月了,銀行IPO數量依舊是零。
“今年疫情之下,A股這塊的銀行上市確實沒有突破,可能要看看下半年港股渤海銀行和威海銀行有沒有新的進展。”一位長期關注銀行上市的西部城商行董辦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回溯以往,2016年銀行開閘上市以來,當年上市的銀行就達到8家;2017年和2018年有所回落,上市的銀行分別為1家、3家。進入2019年,在監管層鼓勵銀行補充資本金的環境下,銀行IPO再次提速,當年實現8家銀行上市,成為真正的銀行“上市大年”。同時,2019年銀行上市類型也較為豐富,既包括了國有大行如郵儲銀行(4.760, -0.25, -4.99%),也包括股份制銀行如浙商銀行(3.950, -0.01, -0.25%),還包括諸多城商行和農商行等地方性銀行。
可以說過去4年來,銀行IPO綿延不絕。只是大多人可能沒料到,進入2020年,5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銀行IPO數量依舊為零。
“目前A股在會中小銀行的IPO審核推進放緩,去年通過發審委審核的如郵儲銀行、浙商銀行和渝農商行(4.940, -0.01, -0.20%)資產規模都是萬億級的銀行。”常亮對記者表示,中小銀行層面,自從2019年4月蘇州銀行過會以來,一年多時間里,再無中小銀行過會。
五大因素成“攔路虎”
根據證券時報記者多方采訪,今年中小銀行IPO審核推進節奏放緩,可能主要有包括中小銀行資產質量和風險受關注、治理機制不健全等五個方面的原因。具體而言:
一是中小銀行資產質量和風險受到關注。當前整體宏觀經濟處于下行周期,世界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存在不確定性,潛在的金融風險挑戰加劇,加上全球范圍內的新冠疫情影響,使得很多中小企業都面臨流動性風險。2019年以來,包商銀行、錦州銀行等中小銀行先后發生了金融風險事件,也有部分中小銀行面臨著流動性困難。
“相關銀行的風險事件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關注,所以從IPO審核角度,證監會更加關注中小銀行的資產質量和風險情況,出于擔心中小銀行資產質量持續惡化等因素的考慮,對于銀行的審核小心謹慎,要求在會銀行結合相關問題作全面核查。”常亮表示。
二是目前有少部分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不夠健全。通過媒體的報道質疑,以及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的專項排查整治工作可以發現,有部分中小銀行的主要股東通過關聯交易,謀求控制主導銀行經營,越權干預機構經營來服務自己的利益,把銀行當作自己的“取款機”。監管層關注到這類問題后,會更加審慎地問詢并審核擬上市銀行的公司治理是否規范。
三是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宗旨,銀行讓利中小微企業,審核進度相較于非金融企業較慢。目前中央宏觀政策反復強調要大力拓展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為中小企業輸血。在政策導向下,銀行讓利于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審核進度相較于非金融企業偏慢。
對此,常亮認為,實際上銀行通過IPO補充資本不斷做大做強規模后,是能夠通過信貸投放等業務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的,建議要更加注重市場機制和政策導向相權衡。
四是從銀行業整體上市情況看,國有大行及股份制銀行等規模較大銀行已基本實現上市。“從監管層的考量角度來看,在目前上市依然是稀缺資源的背景下,他們的審核重心會更加傾向于科創企業、高新制造業企業在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常亮說。
五是目前銀行業整體估值水平處于歷史低位,已上市的銀行市凈率普遍低于1倍PB,銀行股整體的股價低迷也是監管層審慎推進中小銀行IPO審核的原因之一。
赴港IPO亦陷停滯
眼下,香港H股市場正在迎接火熱的中概股回歸,網易和京東的上市就在眼前。
但是,對于銀行的上市,今年H股和A股一樣,銀行IPO亦是陷入停滯。
2019年,H股市場銀行IPO雖然沒有像A股那樣火爆,但是依然迎來了包括晉商銀行和貴州銀行兩家城商行的上市。
在業內看來,與A股相比,H股的上市門檻較低、程序更為便捷、時間較快,不少地方銀行都選擇在H股上市。
今年1月以來,相繼有新疆匯和銀行、山東的威海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渤海銀行提交申請招股書版本,但是至今未見有銀行在H股順利敲鐘上市。
常亮認為,港股銀行IPO停滯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是宏觀環境的原因。銀行IPO速度放慢和疫情有很大的關系,受疫情影響,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明顯,銀行今年的經營和資產質量壓力都比較大。受疫情影響,餐飲、住宿、房地產、文化娛樂等行業復工復產延遲,導致這些行業的中小企業不良資產上升相對較快,個人客戶收入下降也會增加信用卡業務的違約,使得銀行不良資產面臨一系列壓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上市的進度。
其次,銀行業整體的估值比較低。目前港股上市的銀行平均市凈率只有0.5倍PB,其中有不少在港股上市的銀行PB長期在0.5倍以下,且日常流動性非常低。
同時,銀行目前面臨的下行壓力也會持續影響投資者的信心。2019年,至少有2家港股上市的省級城商行凈利潤出現下滑,港股已上市銀行的現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小銀行赴港上市的積極性。
呼吁重啟中小銀行審核
中小銀行作為扎根地方的金融機構,其分支機構如毛細血管深入所在區域,與中小微企業發生著頻繁的經濟往來,對于支持地方實體經濟和普惠金融有著重要意義。
今年5月4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以及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召開,會議認為,中小銀行對服務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具有重要意義。有關部門已經制定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的工作方案,要抓緊落實。
5月27日,銀保監會發布實施《關于保險資金投資銀行資本補充債券有關事項的通知》,保險資金投資銀行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的可投資范圍大幅放寬,有利于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優化資本結構。
在一系列政策背景下,有關券商投行人士也呼吁重啟中小銀行的IPO審核,以幫助中小銀行拓寬資本補充渠道,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近期金穩委的幾次會議都傳遞出了相關信息,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建立起持續的資本補充機制。”常亮表示,中小銀行通過IPO上市能夠有效地拓寬資本補充渠道,首先IPO能夠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其次上市后發行可轉債轉股后可以繼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通過非公開發行也能夠直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因此,對于中小銀行而言,上市能夠幫助它們建立起資本補充的長效機制,對于未來持續發展非常關鍵。
另一方面,常亮表示,與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不同,中小銀行根植地方經濟,主要側重于服務區域實體經濟,服務于城鄉地區、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從行業發展的角度,目前區域性銀行仍然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上市能夠有效地夯實資本實力,從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很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2016年上市的常熟銀行(7.670, -0.05, -0.65%),在IPO上市、可轉債發行并完成轉股后補充了資本金,并大力拓展零售金融業務,形成了自己的發展特色。該行近年來發展迅速,資產質量優異,也得到了市場投資者的認可。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