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新生活赴港IPO 15家物管緊隨其后
建業新生活登陸港交所、碧桂園服務市值破千億元、萬科物業宣布退出各大排行榜……步入5月,備受資本青睞的物管行業,依舊火熱。
5月15日,建業集團旗下物業管理公司建業新生活(9983.HK)在香港敲鐘上市,成為年內第三家上市的物管公司。
與2014年第一只物業股彩生活上市時的形單影只相比,截至目前,共有27家物業公司登陸資本市場,其中港股24家,A股3家。
另有多家物管企業正在闖關IPO。截至4月底,海倫堡、奧山控股、萬創國際、領地控股等10家企業在港交所等待IPO;正榮服務、弘陽服務、金融街(6.570, 0.01, 0.15%)物業等5家企業已經遞表;陽光城(6.960, -0.07, -1.00%)、合景泰富、華潤置地、世茂房地產、金科股份(8.000, -0.06, -0.74%)、越秀地產等多家企業相繼宣布計劃分拆物管業務上市。
據克而瑞預計,2020年至少會有10家物管公司上市。
5月17日,碧桂園服務執行董事兼總裁李長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房企分拆物業上市,可以獲得獨立的融資平臺,也有利于吸引更多優秀人才。
市值一年多增逾3倍
物業板塊上市企業增多,與近年來資本的青睞不無關系。
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7年,每年只有1―2家物業公司上市。2018年增至6家,其中包括南都物業(24.120, 0.61, 2.59%)、碧桂園服務、雅生活、佳兆業物業等。
到了2019年,共有12家企業以IPO或借殼上市的方式登陸資本市場。
這一年也是上市物管企業的高光一年,來自克而瑞的數據顯示,在恒生指數全年漲幅9.41%的背景下,于香港上市的20家內地物業股取得了全年平均45.82%的漲幅。
其中新城悅服務、永升生活服務及佳兆業美好三家公司股價基本翻了兩倍,雅生活服務、中海物業、碧桂園服務等股價也已翻倍。
2020年,疫情下的物管行業仍延續了去年的熱度。
來自樂居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5月15日),23家已上市(不包括2020剛上市的3家)物業公司,共有18家股價上升,平均股價漲幅為35.57%。
其中永升生活服務的漲幅高達136.74%,保利物業、中海物業、鑫苑服務、新城悅服務漲幅均超過80%。
更可觀的是估值。
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13日,A股加港股的上市物管公司總市值合計約3335億元(人民幣,下同),相較2019年底增長了41.0%。其中港股物業板塊的總市值從2019年初的736.59億元增長至2020年5月7日的3080.21億元,一年多增長超3倍;物業板塊平均市盈率達33.37,遠高于港股主板的市盈率9.68。
“物管行業之所以受到資本的青睞,其一,它是輕資產模式;其二,它是服務類行業,受政策的影響比較小,甚至還可以得到政策的扶持;其三,在資本市場看來,這是一個全新的行業,大家所接受和認可的時間還比較短。”李長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而且物管行業除了提供基礎服務外,還有增值服務以及跨行業服務。尤其是疫情期間, 物管行業更是被各地政府認識到專業服務的重要性。
5月18日,一位行業分析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近幾年房地產細分行業中最穩妥的是物業管理。尤其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大家充分認識到該行業的重要價值,而資本市場也是看中了這一點。
但該分析師也提醒,目前整個物管行業的估值過高。
警惕商譽風險
資本加持下的物管行業,也逐漸擺脫過去分散格局,快速進入“收購兼并”時代。
2019年6月,永升生活服務以4.62億元收購雅園物業55%股權;7月,碧桂園服務以3.75億元收購港聯不動產100%股權;9月,雅生活以20.6億元收購中民物業及新中民物業各60%股權……據克而瑞統計,2019年上市內地物管公司并購對價總額約79.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1.4%,預計經收并購獲取的管理面積在5億平方米以上。
2020年初至今,上市物管公司共發生10起并購,合計對價5.9億元人民幣,其中7起為對物業管理公司的并購,另外3起與增值服務相關。
一系列并購動作,也讓物管行業集中度得以快速提升。據統計,26家上市物管公司(不包括建業新生活)2019年在管面積合計22.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8.8%,占全國物管行業在管面積的比例也從2017年的5.3%提升至7.4%。
從上市物管公司的在管面積增速來看,2019年在管面積增速前兩名是時代鄰里和佳兆業美好,分別為104.7%和72.0%,他們去年新增在管面積來自并購的比例分別為70%和83%。
通過收并購的方式固然能直接并迅速增加管理面積,但存在商譽減值、增加管理壓力等風險。
以雅生活收購中民物業及新中民物業各60%股權為例,該交易將給雅生活帶來13.2億元的商譽。
“企業如果經營不善,的確有可能出現商譽減值風險,這也要求企業在大舉并購的同時,也應注重風險管理。”上述行業分析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公司在處理收并購項目的時候,推進時較為謹慎,擔心投資者會減分。”5月18日,一位負責投資業務的物管企業中層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