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銀行“A轉H”再度沖擊IPO 面臨市場低迷考驗
2019年無疑是一個“回A”之年,多家H股上市銀行紛紛回歸A股市場。但也有銀行在“反向操作”。
曾經沖擊A股IPO的威海市商業銀行(下稱,威海銀行)在停下了“沖A”的步伐后,開始尋求H股上市。日前,該行H股上市申請獲得山東銀保監局核準。
顯然,對于中小型的地方銀行來說,在當前環境下,快速實現上市以得到資本補充,是這些銀行最為關注的頭等大事。而相較于大型銀行,此類銀行資本補充渠道相對較少,資本充足情況也面臨更大挑戰。
IPO目標 “A變H”
銀保監會網站顯示,4月8日,山東銀保監局批復同意威海銀行首次公開發行H股股票,發行規模不超過本次發行后總股本的25%。該行發行所募集的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充實資本金。
而此前的3月31日,證監會也已正式接收威海銀行提交的《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審批》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威海銀行首次開啟登陸資本市場之路,而該行沖擊IPO的首選地曾是A股市場。
早在2016年4月份,威海銀行就向證監會報送了A股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其擬在上交所發行股票,發行不超過13.9億股新股。隨后,該行正式進入了證監會排隊上市企業名單。而在排隊兩年后,該行A股IPO終止審查,首次沖擊資本市場的努力無果。
資料顯示,威海銀行前身為威海城市合作銀行,成立于1997年,由威海市原5家城市信用合作社股東、威海市財政局和威海市金猴集團公司等6家威海市企業共同發起設立。
截至目前,威海銀行尚未披露2019年年報。根據該行去年三季度經營業績顯示,截至2019年9月末,威海銀行資產總額為2163.09億元,負債總額為2012.40億元。其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99%和9.81%,均較2018年年末有不同程度下降。去年11月份,威海銀行還曾經發行30億元永續債用來進行資本補充,而這也是全國首批第二單發行永續債的中小銀行。
地方銀行H股上市更便捷
盡管與A股市場相比,H股IPO需要面臨成交萎靡、大面積破發等窘境,但由于上市之路更為便捷,不少銀行此前均通過H股IPO完成了登陸資本市場的目標。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其實像威海銀行這樣從“A轉H”的銀行并非個例。此前就有多家曾經在A股IPO排隊序列中的銀行中途退出,轉而登陸港股市場并成功實現H股IPO。
此類銀行堅定地赴港上市,資本補充壓力顯然是最為重要的因素。相較于大型銀行,以城商行、農商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長期在資本補充渠道和方式上處于下風,而為了經營發展和利潤增速,資本消耗一直較快。在多家H股上市銀行的赴港招股書中,也都曾表示這是打通融資渠道和補充資本金的重要一步。
H股上市后,中小銀行不但獲得發行新股所帶來的資本補充,未來的資本補充渠道也將被打開并有所擴展。
但記者注意到,雖然中小銀行赴港IPO時間短、操作易,但港股市場整體環境卻并不樂觀。除了交易異常清淡、成交量長期低迷之外,大面積“破發”的狀態更是成為這些銀行成功上市后的煩惱。
也正是基于此,2019年H股上市的內地銀行數量要遠遜于A股市場,當年只有晉商銀行、貴州銀行實現H股上市,而A股上市銀行的數量則高達8家。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