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大賺近百億 疫情帶慢港股IPO節奏
在執行《戰略規劃 2019-2021》的第一年,港交所(00388.HK)2019年收入和盈利再創新高。
2月26日,港交所發布2019年業績公告,2019年收入及其他收益為163.11億港元,較2018年上升3%;凈利潤93.91億港元,同比增長1%。
2019年,香港再次成為全球最大首次公開招股市場,以3142億港元集資額高踞全球首位,這也是港交所在過去11年內第七次全球稱冠。
不過,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2020年香港IPO市場的節奏。
“2020年1月,港交所有20余個IPO項目。受疫情影響,新年之后一切都放緩了,對上半年的IPO發行肯定會有很大的影響,但實際上,上半年本來就是IPO的淡季,大部分的IPO都是在下半年完成的,所以大部分IPO可能會推遲到下半年。” 在2月26日舉行的港交所2019年全年業績傳媒發布會上,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如是表示。
李小加指出,香港市場的韌性很大,有時候一年有100多個IPO,去年甚至一天有8個IPO,所以新冠肺炎疫情對于香港市場全年IPO一年的影響未必很大,現在下結論還太早。
滬深港通貢獻10億
從全年各收入板塊來看,根據財報顯示,港交所2019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較2018年上升3%,主要來自滬深港通的收入及其他收益創新高,投資收益凈額(包括集體投資計劃的公平值收益及利息收益)增加,但現貨市場及衍生產品市場成交量減少令交易及結算費收入下降已抵銷了部分增幅。
2019年分別是滬港通及深港通開通的5周年及9周年,滬深港通的北向交易在2019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再創人民幣417億元的新高,較2018年增加104%。
南向交易亦很活躍,2019年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買入+賣出)為108億元。在此基礎上,港交所2019年滬深港通的收入及其他收益為10億港元,連續第三年創新高。
“我們與滬深交易所就納入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的具體方案達成共識后,在 2019年10月將兩家合資格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納入南向交易。這反映了滬深港三地交易所完善及優化互聯互通機制的決心和努力,并促進亞洲資本市場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李小加表示。
自滬深港通推出至2019年底,內地和香港市場分別錄得人民幣9935億元及10583億港元的凈資金流入。
財報顯示,現貨市場2019年全年平均每日成交額達872億港元,較2018年減少19%;股本證券成交總額達155979億港元,較2018年減少20%。
衍生產品市場方面,香港證券化衍生產品(包括衍生權證、牛熊證及界內證)總成交額達44137億港元,盡管較2018年下跌23%,但仍連續第13年蟬聯全球最大結構性產品市場。
2月26日,中泰國際分析師顏招駿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港交所2019年業績有韌性,雖然港股成交、期貨和期權交易量都按年下跌,但港交所全年收入仍增加3%。
投資收益抵銷現貨市場及衍生產品市場交易及結算費收入的下降;而來自滬深港通的收入達到10億港元,收益創新高,隨著A股成功納入MSCI、富時羅素及標普道瓊斯指數,有助引入更多海外資金,支撐港交所收入增長;另外,成本控制能力仍然卓越,EBITDA利潤率同比增加1個百分點等。
IPO募資創新高
在首次公開招股方面,港交所2019年集資額再次蟬聯全球首位,全年新上市公司183家,共集資3142億元,較2018年增加9%,也是2010年以來最高的單一年度集資額。
阿里巴巴(09988.HK)和百威亞太(01876.HK)功不可沒。
百威亞太的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達450億港元;阿里巴巴的第二上市集資額達1010億港元,阿里巴巴的第二上市也是香港首家以全電子化進行公開招股的公司。
在2018年推出25年以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制度改革后,香港在不到兩年間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公司集資中心。
2019全年,共有16家生物科技及醫療公司到港交所上市,合共集資 391億港元。
不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原本不少有意在港上市的公司延緩了IPO計劃,中概股回歸香港二次上市的計劃或也受到影響。
顏招駿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疫情影響短期IPO上市意欲,但相信隨著疫情緩和,IPO市場在下半年會重新加速,疫情影響企業的短期經營狀況及現金流,相信資金需求較大的企業仍愿意赴港上市。
2020年香港IPO市場的焦點也圍繞著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李小加也表示,將繼續致力于推進同股不同權和二次上市公司納入港股通事宜。同股不同權和二次上市公司納入港股通的事情只是時間問題。
顏招駿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一方面,港交所在修訂了主板及創業板上市規則后增加了創業板轉主板難度,成功減少創業板上市數目,期內GRM新上市公司數目同比大跌80%,同時主板上市公司數目同比上升17%,有助改善香港股市的形象及吸引力。
另一方面,恒指公司對同股權不同權或第二上市企業納入恒指及國指進行咨詢,增加中概股回流上市的吸引力。
2月26日,林達控股金融科技部執行董事林子俊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中國企業選擇香港作為第二市場上市,預計在2020年會陸續增加,但第一梯隊并不會太多,主要是大型互聯網企業或本身在國內知名度較高的企業。
赴港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美股處于歷史高位,現階段在香港融資容易享受較高溢價;香港處于亞洲,交易時段覆蓋大部分亞洲交易市場時間周期,且貨幣自由流動,更加吸引亞洲尤其是內地投資者。尤其是阿里巴巴交投和漲幅均為不少中資企業提供了很好的近例參考。
“疫情對這些大型互聯網企業線上業務本身影響不大,另一方面,香港市場成交量和估值受的影響也不大,加上香港大部分是機構投資者,無論是被動型基金和主動型基金,基本上都會配置,且較為理性。”林子俊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踏入 2020 年,亦是新一個十年的開端,環球及區域市場無疑仍會繼續受制于地緣政治及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面對不可測的未來和挑戰,我們將繼續努力維持市場的穩健營運。”李小加表示,踏入新的十年,港交所會進一步優化和拓展互聯互通機制,加大對人才培養的投入,提升香港對東西方市場的影響力,努力實現“成為國際領先的亞洲時區交易所”的愿景。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