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到家推遲赴美IPO CEO:家政行業或僅存10%至20%
疫情之下,上門服務供需兩側都遭重創,行業遇危機。2月6日,58到家母公司到家集團的CEO陳小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在一兩周后,新冠疫情的新增數量大規模下降,那么對未來就有樂觀的預期。而若疫情持續影響兩三個月,家政行業規?;騼H存原來的10%到20%。
截至發稿,58到家拒絕就其IPO和融資計劃置評。該公司補充說,它正面臨家政服務人員嚴重短缺的問題,如果疫情持續下去,家居和清潔服務行業的3000萬人可能會失去工作。
許多工人因回家過年仍被困在家鄉,為了確保在其平臺上工作的家政人員的健康,58到家一直在記錄他們的旅行記錄,并提供口罩和體溫檢查等。
58到家始終在尋求資金,為向中國競爭激烈的在線服務領域擴張提供資金。它的目標是在美國首次公開募股(IPO)中估值達到20億美元。
崛起于O2O元年的到家服務龍頭
58到家是中國鮮花遞送、家庭清潔等服務的領先者之一。公司上一輪私募融資是在2015年進行的,當時從阿里(220.36, -3.95, -1.76%)巴巴、KKR&Co、平安集團等投資者那里獲得了3億美元。據母公司58同城(59.07, -3.07, -4.94%)的年報顯示,前者持有該公司68.8%的股權,但沒有將該部門的財務狀況合并到自己的業績中。
58到家和達達集團均崛起于2014年。這一年,BAT、京東(42.01,0.37, 0.89%)、大眾點評、58同城、美團等國內互聯網巨頭群起逐鹿O2O領域,資金席卷了酒店、旅游、餐飲等更多細分領域,史稱O2O元年。
經過一年多的混戰,各細分領域的龍頭初露頭角。2015年堪稱是O2O江湖大洗牌時期,更是互聯網行業大整合時期,而58同城也在這年完成了其關鍵性布局和整合,包括收購安居客、趕集網及中華英才網,建立起招聘+住房的核心業務格局,而京東到家也在此時悄然上線。
雖然O2O領域玩家眾多,而且巨頭云集(4.85, -0.15, -3.00%)。但就目前主流分類方式來看,O2O平臺主要分為到家和到店兩類,目前58到家算是本地生活服務到家門類里的老大。
不過,即便經過行業大洗牌占據了領先位置,58到家的接下來的旅程,似乎并沒有想象得那么美好。在進行過頻繁的試錯工作之后,58到家的業務重點終于聚焦在了家政+同城貨運這兩個市場中,但它目前仍然還在面臨著巨大的盈利壓力與競爭壓力。
首先是盈利問題。在2018年發布的財報中,58到家披露了自己的財務狀況。在整個2018年,公司實現了9.5億元人民幣的總營收,增速明顯。但凈虧損同時也高達14.23億元人民幣,同比擴大了99.8%。財報披露的相關數據顯示,58到家之所以虧損的那么多,主要原因在高額的銷售費用和人工成本。在2018年,58到家的銷售費達到了11.26億元,比全年總營收還高出不少。人工成本也超過5億元人民幣,是全年總營收的一半還多。
基于此,58到家的商業模式讓公司經營受到了巨大的質疑,甚至還招致沽空機構GMT的“炮轟”。
再來看看行業競爭問題。盡管58到家在國內到家服務門類里的確做到了行業第一,但它在該細分領域的想象力卻一直飽受質疑。兩大主營業務中,家政到家服務市場面臨著眾多中小企業的瓜分,整合難度大,行業互聯網化前景似乎從未得到證明;而同城貨運業務又有像貨拉拉等這樣的更加專業的競爭對手直接競爭。
基于此,58到家不僅要想方設法解決自身的盈利問題,還要在未來的市場環境中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怎么想都是一場異常艱難的持久戰。再加之58同城一直以來所遭遇的大量質疑與口碑問題,作為“58系”企業的58到家想要在LBS本地到家業務中取得突破就顯得更加難辦。
赴美上市或成雙刃劍
需要指出的是,一直以來58到家背靠的都是圍繞58同城所構建起來的流量“生態池”,而隨著58同城本身都在持續面臨營收及毛利率增速放緩、流量危機、行業地位危機等,58到家在今后想要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績就更難了。
移動互聯網“紅利”消退的行業大背景之下,58到家既有的流量紅利已經使用殆盡,而之后它如果還想取得更大的增速,那么勢必就要花費巨大的成本去買流量,這顯然又與58到家目前的盈利狀況相沖突。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走到了上市的當口,58到家目前仍然還處于燒錢擴張的階段,這加深了其盈利狀況的不確定性。而58同城顯然又不再能繼續給到58到家足夠的輸血,所以58到家獨立上市工作目前已經毫無疑問地成為重中之重。
因為只有上市,才有可能緩解58到家目前所遭遇的種種難題。有分析人士指出,即便成功上市,58到家還將面臨股價表現、市場認可等考驗,鑒于其商業模式摸索至今始終未能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市場上對于58到家商業模式的質疑也在加劇。
在家政服務與同城貨運的現有市場環境下,58到家能否解決人力成本及銷售費用巨大的“痛點”?家政和貨運行業本身就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鑒于其服務低頻、非標化特征,58到家是否能夠推動這兩項業務實現規模化運作還是一個未知數。
與同是“到家門類”的京東到家等玩家相比,“電商到家”顯然更具想象力,其商業邏輯也更加具備有效閉環。相比之下,家政到家和貨運到家似乎永遠顯得有些業務場景“弱關聯”,這讓其商業模式上就存在了大量的硬傷。
基于此,58到家赴美上市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上市成功、股價表現平穩,那么在資本的加持下,58到家自然可以帶動起旗下業務的進一步規?;l展;但如果沒能受到股票市場的看好,企業業績與盈利表現仍然未達標,那么58到家的未來之路顯然就要被蓋棺定論了。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
- 上一篇:多家新三板公司奮戰抗疫第一線
- 下一篇:創企IPO遭遇斷崖式下跌,獨角獸終將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