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開年首單暫緩審議:天合光能45億信托貸款埋雷
1月8日,科創板迎來2020年的第一次上市委審議會議,天合光能和三友醫療一同上會。
不過,天合光能沒有實現開門大吉,三友醫療順利過會的同時,天合光能的上會結果卻是暫緩審議。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這是科創板上市委開出的第三例暫緩審議的公司。此前被暫緩審議的復旦張江和秦川物聯暫時還未有最新動態。
從審核意見來看,天合光能被暫緩審議的首要原因是實控人高達45.69億元的信托貸款問題,上市委要求公司進一步說明,如果實控人違反貸款約定,如何保證控股權不受影響。此外,上市委還關注到公司存在經營用地法律瑕疵、應收與補貼收入和商譽減值等問題。
天合光能作為光伏中概股中首例私有化的企業,其“回A”之路一直備受市場關注。在上會之前,市場上就有不少聲音質疑其實控人貸款、與第一大客戶關聯關系等問題,此番被暫緩審議,為其登陸A股又添上幾分變數。
中概股“回A”
天合光能是一家總部位于江蘇常州的太陽能(3.900, 0.05, 1.30%)光伏企業,其于1997年成立,是國內光伏行業起步較早的企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天合光能一路壯大,從最初的小作坊成長為光伏業巨擘,一度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出貨商。
天合光能亦是較早登陸資本市場的光伏企業之一。2006年,天合光能以天合開曼為境外上市主體,在紐交所上市。但由于中國光伏企業在美估值普遍過低等因素,天合光能雖然資產連年快速增長,股價卻呈下跌之勢。
2017年3月,天合光能完成私有化交易,并從紐交所退市。隨后公司明確表態,希望盡可能早地登陸A股市場。
上交所在問詢函中同樣關注了天合光能從美國退市的原因,公司對此回復稱,天合光能作為中國公司,從紐交所私有化退市系戰略選擇。一方面,中國與其他亞太新興市場國家光伏市場發展速度加快,退市是為了實現公司業務重心和資本市場重心的一致。另一方面,近年來美國資本市場融資能力相對較弱,但上市公司維護成本卻相對較高。因此,天合光能實施了私有化退市,并擬在A股上市。
作為光伏中概股私有化浪潮的先鋒,天合光能的“回A”進程一直備受關注。近年來,天合光能“回A”準備工作在不斷籌備中,包括一系列股權結構變化、完成股份制改造,甚至被傳言借殼上市等。質疑之聲亦一路相伴,如遭遇光伏行業政策面考驗,業績下滑、負債擴大等消息。
盡管傳言不斷,但天合光能一直未在A股有實質性動作。其余從美股退市的光伏中概股中,除了晶澳太陽能借殼天業通聯外,中電光伏、韓華新能源等上市動作亦乏善可陳。
2019年5月,天合光能科創板上市申請被受理,“回A”之路正式起步。
此番沖刺科創板,天合光能將自己定位為一家全球領先的光伏智慧能源(5.160, -0.01, -0.19%)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其公司業績再度被關注。
2016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天合光能營業收入分別為225.9億元、261.6億元、250.5億元和107.6億元。不難發現,2018年天合光能的業績有所下滑。
而這就不得不提及整個光伏行業的變化。2018年,中國“531”政策及美國“201”法案的出臺,開啟了中國光伏產業深度調整之門,導致光伏行業整體需求下降。2019年,受光伏指導性政策延遲公布的影響,整個光伏產業恢復緩慢,這從天合光能上半年業績便可見一斑。
“現階段光伏行業受國內外產業政策影響仍較大,裝機容量、補貼規模、補貼力度等都直接影響企業業績,其業績波動符合行業特征。天合光能是老牌企業,從出貨量和技術來看,在行業內還是相對領先。未來中國光伏由政策驅動向技術主導是必然趨勢,頭部公司的競爭優勢會越來越大。”一位上海的光伏行業分析人士說。
流動資金緊張?
盡管在體量上保持優勢,但天合光能因政策變化遭遇的資金壓力是顯而易見的。
此次天合光能的募資規模較大,達到30億元,在目前申報企業中募資規模排在前列,而其中13.5億元將用來補充流動資金。
天合光能在招股書中表示,所處光伏行業具有較高的資金壁壘,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此次補充流動資金項目,首先將有利于公司減少對銀行借款的依賴,降低償債風險及因銀行借款產生的財務費用,將資金負債率維持在合理范圍。其次,將對公司研發活動的開展提供一部分資金支持;最后,對公司各項業務的開展提供多維度資金支持。
這被外界認為是天合光能面臨資金壓力的信號之一。
另一方面,在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債務融資則成為天合光能融資的主要來源。
2016-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公司資產負債率(合并)分別為75.56%、69.19%、59.33%及63.26%。與此同時,天合光能的應收賬款也水漲船高。截至上述各報告期末,其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43.5億元、49.5億元、48.4億元和49.7億元,占當期營收的比例呈上漲趨勢。
一位光伏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光伏行業是需要資金投入較大的行業,天合光能自美股退市后,沒能快速登陸A股,加上有比較高的債務,現金流一度比較緊張,上市拓寬融資渠道的需求是比較強烈的。”
而最為市場關注的是天合光能實控人高紀凡的借款問題,該問題曾被監管層反復提及,或成此次暫緩審議的主要原因。
高紀凡于2017年2月與廈門國際信托簽署《信托貸款合同》,約定廈門信托向高紀凡貸款45.69億元,貸款期限為60個月,貸款年利率為6%,2017年至2022年每年6月20日以及12月20日為結息日,借款到期時支付最后一期利息及本金。
與此同時,高紀凡、盤基投資及清海投資于2017年11月將持有的天合光能全部股權辦理質押登記,后由于發行上市的需要,各方于2019年4月解除質押,但高紀凡與廈門國際信托之間不存在其他替代性擔保措施或利益安排。
上市委就此詢問,這樣的安排是否符合信托機構風控要求,如出現違約如何保證實控人控制權、實控人還款計劃的可靠性等。
對此,多位信托人士告訴記者,如果雙方當時協商一致,確實可以解除質押,但如果后續協商不一致,則存在股權被凍結等其他風險。
1月8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同樣就上述問題致電天合光能,但截至截稿時,電話未能接通。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