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股東出貨逼近破發 新三板或再成PE/VC投資寵兒?
未受部分權重題材拉升帶動,今日(11月25日)盤面減持概念股延續此前的跌勢。值得關注的是,較之此前溫和的減倉動作,今日截至午盤休市,市場已有部分減持概念股拉至跌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發現,相較于個人及高管的減持套現,機構出貨的意愿明顯加強。以創投機構為例,多數擬被減持個股今日股價已有6%以上跌幅,且部分股價已逼近破發。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有分析指出,政策面基于多層資本市場的投資松綁和優化,或在刺激一級市場存量資本的流通,不排除資金過渡至新三板等有轉板預期強烈的明星標的中,套現資本在參與其定增或其他投資項目環節中仍有用武之地,預計在年內仍有持續回籠資金的可能性。
創投無畏“破發”兇猛減持
上周五的放量大跌讓不少樂觀派再次拿出2800點托底的技術分析給市場加溫,但謹慎一方卻認為,計算何時抄底勞民傷財,深諳現金為王之道的機構投資人尤其注重見好就收,巴不得空倉等待。
“‘假紅盤’要小心,個股其實分化還是相當明顯,畢竟沖上歷史高位的個股多數還是回吐倒貼的結局,次新尤甚、PE持倉解禁股尤甚。”北京某公募基金投資總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機構持股人借道ETF變相減持的操作被監管之后,沒來得及置換的籌碼只能規規矩矩從二級市場退出,“而對于有PE扎堆又臨近解禁的個股來說,顯然當前不是我們進場的最佳時機”。
可見,在次新板塊,由于公司在上市前部分增資機構變現愿望強烈,演繹在一二級投資機構的接力環節,后者對前者的拋售明顯不愿意買單,而一級市場的退出似乎也有些著急——僅在今日早盤,不少已公布創投股東減持計劃的個股紛紛走出了6%以上的跌幅,有些甚至跌停,異于往日。
Wind統計顯示,進入11月,A股上市公司已披露股東減持計劃的共有230家。其中,有154家企業在該月累計漲幅為負(截至11月25日)。值得關注的是,已披露減持預案的次新股跌幅猛烈,特別是在部分創投機構披露減持計劃后,近期的股價直逼破發。
以朗科智能(20.860, 0.13, 0.63%)為例,其在今日首次公布深圳市鼎科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減持計劃后,股價開盤便跳空低開,全天最大跌幅達6.81%,徹底跌穿120日均線,截至收盤,股價報收20.73元/股,距離其首發上市價格22.52元/股僅剩不到2元差距,臨近破發。
朗科智能日K線圖
更有甚者已經在被減持途中遭遇股價破發。如科華控股(12.600, 0.01, 0.08%)在今日披露尚欣一期、尚欣增富和揚州基金的減持計劃后,其股價盤中跌幅一度超過3%,而相比于16.75元/股的發行價,現已跌至12.59元/股。無獨有偶,南大光電(11.940, 0.20, 1.70%)在11月23日披露上海同華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減持公告之后,今日股價跳空低走,盤中跌幅一度超過7%,而對比其66元/股的發行價,如今已跌至11.74元/股。
科華控股日K線圖
記者統計發現,在11月已披露減持計劃的上市公司股東名單中,機構投資人的數量明顯少于個人投資者,但從其減持規模和個股單日股價跌幅來看,前者套現意愿明顯強于后者。
有分析指出,次新股的彈性空間有其生命周期,也有其估值回歸的必然性。前述公募人士表示,基于特定機構的業績鎖定和明年行情的再布局,四季度有著明顯的調倉換股需求。“無論公募還是私募或是創投,具備套現機會后拼的就是撤離速度。只不過在各個板塊均出現超跌的當前,機構持倉的觀望情緒濃厚,畢竟失去稀缺性的投資標的不太具備未來預期方面的估值可靠性。”
機構回籠資金劍指“轉板”題材?
按照資金回籠再利用的邏輯,聚焦一級市場的投資環境,當前實為募資困難期,眼前或多或少的收割能為機構再投資方面做多少“彈藥”是個謎。但毋庸置疑的是,機構對于擬IPO的“造富效應”仍然熱衷,對于題材炒作的風口漫灌已舉步維艱。
“后期投資雖然成本高但相對安全,一些擬IPO上市的項目至少在申請前期已經具有地方政府的推薦文件和材料,概率較大。”一位私募股權投資人士在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表示,由于現在的PE也缺少可投標的的選項,會導致項目估值從早期過渡后期過程中,幾倍地翻番。“但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操作。因為看不到有其他確定性的投資機會”。
據清科旗下私募通數據統計,2019上半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投資案例數為3592起,投資金額為2610.91億元,分別同比下降39.1%、58.5%。同時,平均投資額下降至0.94億元,同比下跌25.4%。清科數據分析稱,主要原因是上半年早期、VC、PE三個市場中,早期投資機構由于募資壓力最大,項目平均持有期較長,出手更加謹慎,投資案例數下降最多。
可見,立足于一級市場穩步過渡到二級市場上市的項目投資,機構的生意也不太好做,苦于募資難這件事,多數投資機構恨不得把所投項目的基金產品平價賣給下家也要穩穩握住現金。而要想發起新一輪投資,再入后期投資沖刺分享IPO紅利的時候,這些機構明顯囊中羞澀。
“可以做并購,也可以瞄準新三板做定增。”前述私募人士表示,機構避險情緒明顯,投資輪次偏好有所后移,“考慮新三板是創業板的蓄水池和孵化器的作用,未來新三板分層制度改革會強化精選層布局,亦可從中尋找潛力股,做好增量資源儲備。”
近日,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公開征求意見于11月23日截止,細則正式頒布已進入倒計時。證監會發言人常德鵬在10月25日曾公開表示,涉及融資、分層結構優化、退出機制等五大方面將有深入改革方案,其中提到“借力掛牌公司的轉板上市機制,掛牌一定期限,且符合交易所上市條件和相關規定的新三板企業,可以直接轉板上市”。
對此,前述私募人士表示,政策面基于多層資本市場的投資松綁和優化或在刺激一級市場存量資本的流通,未來投資新三版的門檻降低可以進一步激活流動性,為明星標的沖刺轉板增加市值底氣。“在此基礎上,PE及其他創投機構也會改變此前對于新三板投資有去無回的觀念,激活整個市場產業資本傾斜。”
據了解,目前PE及投資機構投資新三板公司主要的參與方式為定增,即通過認購定增份額后,折價隨機變現,或等待新三板退出或IPO退出。但據Wind統計,截至11月25日,新三板年內定增募資額度為230.71億元(按新增預案實施完成募資口徑計算),較去年同期的394.78億元縮水41.56%。
未來,隨著新三板投資門檻的降低和其他改革措施推進,無論是基于定增在新三板內投資,還是以此為過渡布局轉板低吸,PE及VC機構或有望從中分享紅利,至少在兩方面均有機會賺取收益的角度來看,新三板的改革或將成為私募股權投資的又一大利好。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