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賺錢效應預期打破 價格發現重尋準星
科創板運行百天里,改革突破和制度創新持續落地的同時,也拋出更多發展過程中的思考和挑戰。
運行百日,十多家申報企業緣何止步?推行市場化發行定價,機構詢價的結果為何會“一波三折”?整體向好的業績表現中有哪些潛在風險?
2019年11月20日,“科技為擎·創贏未來”第一財經科創大會在北京召開。在會上,第一財經科創研究中心重磅發布《注冊制平穩運行 第一財經科創板百日運行全景報告》。報告立足于市場和企業的視角,全面覆蓋科創板IPO的全流程,對企業申報、審核推進、定價發行、新股交易和持續監管環節做了詳盡的數據統計與分析。
報告指出,在過去的百天里,科創板企業申報進入常態化,審核與注冊工作高效推進,發行定價接受著市場的調節與約束;新股在上市后基本能夠較快實現有效定價,板塊成交額與換手率領跑A股,市場情緒更趨理性;配套制度不斷完善并落地,上市公司整體業績的成長性優勢明顯。但同時,科創板企業經營風險不確定性大,業績表現分化明顯,這也值得引起市場關注。
深化改革進入新階段
“報告中梳理了虧損企業的申報和審核情況,這在科創板推出之前是不敢想象的。在此前,這類虧損的醫藥生物企業至少還要培育五年才敢上市。”對于當天發布的科創板百日運行全景報告,申萬宏源(4.700, 0.00, 0.00%)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周海晨對其中的虧損企業上市印象深刻。
根據上述報告統計,2019年6月10日,澤璟制藥成為第一家選擇上市標準五(預計市值40億元以上)的企業,公司2018年歸母凈利潤虧損4.4億元。此后的三個月里,先后又新增5家企業選用上市標準五進行申報。目前,澤璟生物已通過上市委審議,正在履行證監會注冊環節。此外,過去連續三年虧損的在審企業累計已有9家,都處在不同的審核階段。
多元化的上市標準,充分體現了科創板發行上市制度規則的包容性。自2019年7月22日至10月29日,科創板開市運行滿100天,科創板受理申報企業數量累計達166家。伴隨申報企業的審核進度推進,不同股權結構、特殊投票權、盈利模式有別的科創企業,其在A股的上市路徑也更加明晰。
大幅回落的企業申報數量,也引起了市場的討論和關注:科創板未來是否有充裕和可持續的供給?在梳理與統計之外,上述報告也指出,除了要通過體量和規模形成集聚效應,科創板更需要通過市場運行及配套制度,支持科創板企業做大做強,培育出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核心競爭優勢明顯的科創龍頭。因此,配套制度是否合理有效、企業發展是否持續向好、市場環境是否健康穩定,都更值得關注。
此外,本輪資本市場的深化改革,是以推行注冊制試點為主線的系統性改革。科創板先行先試,新三板深改與創業板改革將改革推向新階段。
目前,科創板下一步發展方向明確,將繼續堅守科創定位,鼓勵和支持“硬科技”企業。展望增量供給,科創板與創業板未來可能在發行上市條件、板塊定位和準入門檻上有所區別,形成差異化的錯位發展;這將有助于資本市場的內部層次更加豐富,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整體能力。而從當前新三板深改方案中的制度創新來看,新三板掛牌與科創板上市標準的理念相通、注冊制的核心一脈相承;而轉板機制等制度創新的突破力度超預期,這都為科創板的增量供給渠道增加了一種可能。
注冊制審核呈現新常態
科創板的審核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這個過程能更直觀呈現注冊制的改革方向、科創板的定位邊界。同時,審核過程中所形成的標準和結果,影響著市場對板塊的認識、對上市路徑的選擇安排;也是至關重要的“入口關”,是決定板塊運行和市場發展的基礎。
受明確的規則約束,審核的過程和周期可預期。運行百天,高效已經成為科創板注冊制審核的鮮明特點。從審核問詢回復的情況來看,9月中下旬的企業回復明顯提速,推動交易所發行上市審核也全面加快。截至10月29日,上交所審結上會的企業累計達到106家,同期審結率64%。預計前期存量大量消化后,審結率會保持在更高水平。而到今年年底,目前在審的絕大多數企業應審結完畢,年底前可以提交注冊的申報企業家數有望超過100家。
在證監會注冊程序階段,企業用時相差較大,但整體也伴隨前端發行上市審核的提速而加快。注冊批文下發的高峰期是今年7月,主要以首批上市企業為主,單月有20家通過注冊審核。其次是10月,單月有16張注冊批文下發。
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與注冊環節,審核通過率較此前保持平穩,審核保持有序退出。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企業主動撤回申請和注冊材料、上市委行使否決權、證監會不予注冊等都有案例出現。分化的審核結果,有助于市場各方從不同方面加深對注冊制審核的認識理解。
從目前實踐情況來看,企業是否符合科創板定位,是注冊制審核的前提。從當前審核問詢的情況來看,除了發行人自我評估、保薦人核查把關之外,交易所主要針對企業核心技術水平、先進性程度、研發投入等情況進行重點問詢,其目標是讓企業充分披露科創屬性與核心技術競爭力等。在目前已終止和被否決的企業中,泰坦科技、木瓜移動、海天瑞聲等,可能都是因此折戟。
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是發審機制的根本,也是科創板注冊制下需要進行審核判斷的環節。從否決企業的實踐來看,同業競爭、獨立持續經營能力、關聯交易、財務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性、內控有效性等都是審核機構重點關注的領域。
堅持以信息披露要求為中心,科創板將此前諸多隱形上市門檻,轉化落地通過信息披露去完成,以真實、準確、完整,和充分、一致、可理解的信披要求去約束。這也減少了審核判斷的動作,進一步強化審核結果可預期。
市場化改革煥發新動力
就在11月19日,科創板申報企業祥生醫療公布了發行定價,最終確定的50.53元/股低于主承銷商投價報告估值區間下限。這是科創板新股首次打破投價報告的估值區間。
在科創板市場化詢價中,詢價對象限定為基金公司等7類專業機構投資者,以此來提升定價約束和定價專業性。但截至運行百天,完成發行報價的51只新股中,機構有效報價的區間(有效報價上限~有效報價下限)曾出現明顯收窄。
第一財經上述報告統計,首批上市的25家企業中,有效報價區間幅度的平均值為1.5元。但在首批之后,尤其進入10月之后,有效價格區間基本都收窄至0.1元之內。其中,長陽科技(18.670, 0.30, 1.63%)成為第一家詢價區間幅度為0.01元的企業,即“多出一分錢就被剔除”。7月25日首批之后完成發行的26只新股,有效報價區間幅度平均值僅有0.14元。
但科創板發行定價,也在接受著來自市場的波動和約束。在此之前,由于科創板新股的“賺錢效應”、申購競爭加劇、市場對詢價規則更為熟悉等影響,機構為提高“入圍率”而依賴投價報告推算定價。但目前,新股供給正在全面提速增量,上市后走勢整體有所回落,市場情緒更加理性。這都在影響一級市場機構報價的邏輯。
10月31日招股的卓越新能(49.960, 7.03, 16.38%),其有效報價下限43元、上限46.77元,有效報價區間幅度為3.77元。是在安集科技(118.070, -2.32, -1.93%)之后,機構有效報價幅度最高的新股。11月6日,昊海生科(89.210, -0.19, -0.21%)在上市后6個交易日出現破發,上市僅兩個交易日的久日新材(59.730, -0.73, -1.21%)也在同天出現破發。次日,容百科技(22.890, -0.32, -1.38%)破發。當前科創板新股的詢價已經出現了分化,機構報價也更為謹慎。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