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數據疑點重重 先臨三維欲登陸科創板終止審核
自1986年第一臺商業3D印刷機面世發展至今,3D打印已廣為人知。《沃勒斯報告Wohlers Reports 2019》(被譽為3D打印業界非官方“國情咨文”)揭示,2018年全球3D打印總產值約97.95億美元,并將于2025年達到300億美元全球產值,復合年均增長率約為21%。其中,中國3D打印產業年化增長率達40%,遠高于全球增速。
據賽瑞研究機構發布的《3D打印行業研究報告2018》,先臨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先臨三維”)位列全球企業第9名、中國企業第1名。該公司于5月10日向上交所提交IPO招股書申報稿,欲登陸科創板。僅過6個多月,11月13日,先臨三維便申請終止上市審核。自此,科創板IPO終止審核企業數量增值16家。
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早于2010年便試圖入場登陸資本市場。據創業板發審委2010年第21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當時先臨三維主要因公司抗風險能力較弱,公司成長性和持續盈利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以及公司存在喪失技術領先風險等原因被否。
上交所并未披露先臨三維終止審核原因,從該公司13日發布的公告了解到,先臨三維申請撤回審核,主因擬對下屬子公司進行調整。時代商學院發現,先臨三維2016年年度報告披露的研發投入金額與招股書數據嚴重不符,同時,其貨幣資金財務真實性存疑。這是否與其終止審核有關?
11月18日,時代商學院就上述問題向先臨三維發函咨詢,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對方回復。
當天,華南某企業財務總監在與時代商學院分析師交流中透露,企業有目的地調整財務報表屬于違規行為,如果情節特別嚴重構成犯罪的,還會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因此,一般而言,企業不會以身犯險,但也不排除企業為達上市目標,對財務數據進行“微調”。
兩版研發數據有出入
成立于2004年12月3日,先臨三維主要從事3D數字化與3D打印設備及相關智能軟件的研發、生產、銷售。2016―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3.13億元、3.63億元和4.01億元;同期,其扣非凈利潤分別為981.52萬元、-135.79萬元和-2145.38萬元。可以看到,先臨三維的業績在近三年處于增收不增利的狀態,且扣非凈利潤虧損額逐年擴大。
不過,科創板為擬上市企業提供五項不同的標準,為許多有發展前景但目前暫未盈利甚至虧損的企業帶來希望。先臨三維選擇的是標準二:“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2018年,先臨三維營業收入逾4億元,達到上述標準對營業收入金額要求。那么,該公司近三年研發投入占比情況如何?
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先臨三維的研發投入占比分別為25.29%、26.87%、35.08%,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比達29.47%,高于標準二要求的15%。然而,時代商學院在對比該公司于新三板公布的歷年財報數據后發現,2016―2017年,年報披露的研發投入占比與招股書有不小的出入。
年報顯示,2016―2017年,先臨三維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4465.84萬元和1.01億元;分別占營業收入比重14.26%和27.96%。而招股書披露的數據則顯示,2016―2017年,公司研發投入金額為7919.45萬元和9748.93萬元;占比分別為25.29%和26.87%。招股書中,2016年的研發投入占比被明顯調高。
4月29日,先臨三維對其2015―2017年的年度報告進行更正,更正后的研發投入數據與招股書披露數據一致。但該公司并未對更正數據的行為進行解釋,外界亦無從得知其更改數據的真實原因。
銀行存款與借款異常
財務報表上存款與有息借款余額都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屬于“存貸雙高”現象。中金公司曾在研報中指出,“存貸雙高”意味著發行人在賬面資金充沛情況下仍在借取需付息的負債,極有可能是實際流動性狀況遠沒有財報表現的那么優質,其可靠性存疑。
時代商學院在翻閱先臨三維招股書后發現,其存貸規模并不低。
2016―2018年,先臨三維的銀行存款分別為0.98億元、1.12億元、1.16億元,整體呈上升趨勢。同期,有息借款金額分別為0、0.74億元和1.34億元。可以看到,彼時先臨三維銀行存款金額基本可以覆蓋當期借款,但該公司卻向外借取大額需支付利息資金。
此外,2017―2018年,該公司獲取的利息收入分別為9.14萬元和26.13萬元;同期利息支出金額分別為199.55萬元和532.98萬元。兩年間,用于支付借款利息的總額超存款利息收入19倍,資金使用如此低效顯然不太符合商業邏輯。
這不禁讓人想起年初康美藥業的財務造假事件。2019年4月30日,康美藥業(600518.SH)發布公告稱由于會計差錯,造成貨幣資金多計299.44億元,引起市場一片嘩然。
長期以來,康美藥業都處在同時擁有巨額貨幣資金與巨額有息借款的異常狀態。2016―2017年,康美藥業年報顯示,公司銀行存款金額分別為272.28億元和340.45億元;同期,公司有息負債總額分別為206.41億元和271.77億元。對應的利息支出高達8.67億元和12.16億元。而其同期的利息收入僅為1.81億元、2.69億元。
2017年,先臨三維利息收入明顯低于正常值。招股書顯示,2016年末與2017年末,先臨三維的銀行存款分別為9821.75萬元與1.12億元,而其2017年度的利息收入僅為9.14萬元。
哪怕按銀行存款中利率最低的“活期存款利率”來計算,先臨三維的利息收入都應遠高于其披露的利息收入9.14萬元。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2017年央行活期存款基準利率為0.35%,按2016年末與2017年末先臨三維的平均銀行存款1.05億元來計算,利息約為36.87萬元,而非9.14萬元。
但由于活期存款實際收益率受時間及具體存款余額變動的影響,時代商學院通過利用先臨三維利息收入/當期銀行存款的方式,計算得出該公司銀行存款利息收益率分別為0.27%、0.08%和0.22%。不難發現,先臨三維2017年存款利息收益率明顯區別于其他年份數據。如此異常的銀行存款究竟是會計差錯還是另有隱情?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