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套標準進入精選層 專家表示新三板322家企業已達標
一直以來,市場分層管理制度作為新三板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在經歷了三年多的市場實踐后,11月8日出臺的全面深改細則推出了設立精選層的重大改革舉措,并進一步優化基礎層和創新層,完善各層級“進出”機制。
對于精細化分層改革的原因及意義,北京金長川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新三板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劉平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設精選層是本次分層管理的核心改革舉措。由于新三板市場掛牌公司數量眾多,發展階段不同,規模大小不一,風險水平各異。因此,有必要通過市場化機制遴選和聚集同類型企業到同一層級,并在不同層級匹配差異化的制度安排,實現對掛牌公司的分類管理和服務。
四套入選標準
11月8日,全國股轉公司發布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分層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提出了掛牌企業進入精選層的“四套標準”,內容主要包括市值條件和財務條件等硬性要求。
具體細則顯示,標準一為“市值不低于2億元,最近2年凈利潤均不低于1500萬元且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的均值不低于10%,或者最近1年凈利潤不低于2500萬元且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10%”;標準二為“市值不低于4億元,最近2年平均營業收入不低于1億元且增長率不低于30%,最近1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正”;標準三為“市值不低于8億元,最近1年營業收入不低于2億元,最近2年研發投入合計占最近2年營業收入合計比例不低于8%”;標準四為“市值不低于15億元,最近2年研發投入累計不低于5000萬元”。
對此,劉平安分析稱,在市值標準和財務標準方面,標準一為“市值+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著重遴選已有穩定高效盈利模式的盈利型公司;標準二是“市值+營收+現金流凈額”,側重關注盈利模式清晰,業務快速發展,已初步具有盈利能力的成長型公司;標準三是“市值+營收+研發強度”,主要針對具有一定的研發能力且研發成果已初步實現業務收入的研發型企業;標準四為“市值+研究投入”,主要面向市場高度認可、研發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企業,但不對企業收入和盈利等作要求。
華財新三板研究院副院長、首席行業分析師謝彩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掛牌標準體現了精選層與新三板市場整體定位的一致性,以及與國內其他資本市場交易所的差異性定位。綜合來看,四套標準是低于國內現有的滬深主板、科創板、中小板、創業板這四個板塊的。
在謝彩看來,精選層能夠激活新三板作為我國證券交易場所的重要功能,精選層相對應的連續競價交易方式,有利于增加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提升掛牌企業的融資額、滿足投資人退出渠道通暢性需求等,從而全面激活新三板市場。
入選企業數量
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分層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規定,在全國股轉系統連續掛牌滿12個月的創新層掛牌公司,可以申請公開發行并進入精選層。
值得一提的是,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彭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截至11月8日,尚在新三板掛牌且時間滿12個月的創新層企業有675家,按照以上四套標準對其篩選后可以得到:在不考慮公開發行市值的情況下,符合精選層財務標準的創新層企業共有322家,占全部創新層企業的47.7%。
彭海分析稱,僅符合一項標準的企業最多,有214家;89家企業同時符合兩項標準;18家企業同時符合三項標準;1家企業同時符合四項標準。合計共有108家企業同時符合兩項及以上標準。
“在這675家企業中,符合標準一的企業數量最多,有250家;符合標準二、三、四的企業數量分別是82家、37家和81家。僅就財務標準來看,標準三最為嚴苛。”新三板評論人、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周運南認為,預計在明年分層后,創新層企業可能不低于1500家,符合精選層標準不低于900家,但首批精選層或在30至50家,2020年內精選層掛牌企業有望達到100家。
謝彩還表示,精選層差異化的交易制度以及轉板上市制度安排,能夠讓優秀的新三板企業“心無旁騖”地留在新三板市場發展。未來,隨著轉板上市通道通暢,將有望吸引大量現階段還達不到上市標準的優秀企業進入精選層掛牌、合規、融資和發展,為市場不斷補充大量優質的“新鮮血液”,提升新三板掛牌企業的整體質量,逐步活躍市場流動性。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