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赴美IPO背后:資本退潮,投資人或尋求退出
隨著用戶越來越愿意為內容付費,中國的在線音頻行業發展勢頭迅猛。幾年廝殺后,在線音頻市場基本形成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三強爭霸格局。如今,隨著荔枝在美遞交IPO申請,新的格局變化似乎將產生。
荔枝、喜馬拉雅爭相赴美IPO,搶占“第一股”概念
10月28日,荔枝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申請,預計以“ LIZI”為股票代碼完成上市,募資金額最高1億美元。這意味著,荔枝有望成為“中國音頻行業第一股”。
從招股書公布的數據來看,荔枝今年上半年營收4.87億元。這些錢來源于兩大業務,一個是音頻娛樂,收入4.82億,這是營收的主要來源,占了99.1%;另一個是播客廣告及其他,上半年收入422萬,只占0.9%。
所謂音頻娛樂業務,主要是指用戶在荔枝App里看到的“音頻直播”等內容。從實際的營收數字上來看,首頁代表的“播客,廣告及其他收入”正在逐漸減少。2018年第二季度該項業務的收入還有501.6萬元,到了2019年第二季度就只有281萬元了,同比暴減約44%。
不僅如此,荔枝這三年來的財務表現都并不太好。根據招股書公開的財務數據,荔枝到目前為止還未盈利。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54億元、7.99億元和4.8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54億元、-934.2萬元、-0.56億元,這兩年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對于虧損原因,荔枝方面稱主要源自“主播補貼”支出的提升,以及對AI研發和培育全球化市場的投入。
荔枝的現金流問題也不容樂觀。荔枝今年上半年經營活動現金流為-3126萬元,期內減少的現金流或現金等價物價值4406萬元。
在活躍用戶方面,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荔枝擁有超過4660萬移動端月均活躍用戶,570多萬的月活躍內容創作者,超過月活躍用戶總數的12%,移動端用戶日均使用時長約53分鐘。不過,截至今年9月30日,荔枝的音頻娛樂板塊在移動端的月活用戶只有596萬,占4669萬月活用戶的13%左右。而在這些用戶之中又只有不到38.2萬是付費用戶,付費用戶比例只占活躍用戶的6.4%。
盡管荔枝的各項財務指標表現都不是特別好,但是一直在加緊上市的流程,從當前荔枝與喜馬拉雅雙方的上市進展來看,如果此次IPO成功,荔枝有望多得在線音頻“第一股”名頭。
回看在線音頻行業的另一巨頭喜馬拉雅,從2018年開始,其就多次被傳即將赴美上市搶占行業“第一股”寶座,并且被多家媒體屢次報道已選擇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安排5億美元至10億美元的IPO。不過這些傳聞均被喜馬拉雅方面否認。
雖然否認了傳聞,但是今年5月份,喜馬拉雅發生了多項工商變更,股東和董事悉數退出,僅剩喜馬拉雅聯合創始人兼聯席CEO余建軍一人。喜馬拉雅當時的回應是“因為公司搭建VIE結構,所有境內VIE公司的董事皆變更為境外母公司的股東,屬于VIE標準結構”。但此種動作往往被看作是國內公司去海外上市的常規做法。
另外,喜馬拉雅官方一直在向外界釋放公司的利好消息,不排除也是為上市造勢。今年10月18日,其副總裁殷啟明在喜馬拉雅“萬人十億新聲計劃”中透露,“僅2019年1月至9月,他們賺到的錢就達11.5億元。此外,喜馬拉雅圍繞核心業務,累計投資音頻生態領域超過5億元,其中包括樊登讀書會、葉檀財經等頭部內容機構。”
互聯網分析師葛甲10月29日對時代財經表示:“喜馬拉雅屢傳上市,雖然都否認了,但不一定沒有計劃表,可能出于財務數據考慮,為了讓營收等指標更好看,才緩解了上市日程罷了,VIE架構調整就是很好的說明。細分領域內的公司都存在爭‘行業第一股’概念的現象,這也是很多公司上市動作快的原因之一。”
踩監管紅線、資本退潮等,投資人或欲求退出
事實上,近兩年的在線音頻平臺的日子不太平,因涉黃、打擦邊球等問題,喜馬拉雅、網易云音樂、荔枝等均頻頻踩到監管紅線。
幾個月前,在一份網絡音頻亂像整治行動的處理名單中,網信辦公布了包括網易云音樂、荔枝、喜馬拉雅、企鵝FM在內的4款應用程序存在有害信息的消息,相關應用程序被責令下架30天(2019年6月29日至2019年7月28日)。
成立6年的荔枝,共計獲得了四輪近7000萬美元的融資,還獲得不少知名風投機構的支持,領投方有小米系、經緯中國、EMC這樣專注互聯網新媒體領域投資機構。
但是投資人的退出路徑一直是大多數互聯網新創企業要面對的問題,荔枝也躲不過。近年來,小米投資的企業拉卡拉、金山軟件、虎牙、親寶寶等,都已經在寒冬來臨之際陸續融資上市,荔枝的上市操作也不排除背后投資人的推動。
環境遇冷、資本退潮、投資人開始觀望,頭部在線音頻都為現金流擔憂,自2018年初移動電臺行業的蜻蜓FM完成了10億人民幣的E輪融資,荔枝完成了5000萬美元的D輪融資等幾起事件后,直到現在,在線音頻行業都再未傳出過融資風聲。而且從荔枝的財務數據來看,現在仍是處于虧損狀態,面臨資金壓力。
速途研究院的分析師曾分析說:像蜻蜓FM等這樣的大手筆融資主要就是想解決“變現瓶頸”問題 ,這也是整個移動電臺行業的現狀。依靠廣告收入已經無法滿足盈利需求,知識付費成為了平臺必須要走的道路,更多的付費內容也隨之上架。另外,各平臺也免不了要搶占IP、與大v合作等競爭措施,但這背后仍然是一場“燒錢”運動。
對此,葛甲在10月29日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說:“投資人投資任何一家公司無非是想掙錢,都想在最短的回報周期內拿到最好的回報。然而眼看著行業大環境不好了,肯定要加緊上市融資。況且,音頻平臺掙的都是辛苦錢,營收結構中知識付費對用戶來說成本太高,付費的人群還是太少,主要還得靠廣告,事實上企業的廣告投放預算也相對銳減,不上市拿不到融資未來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這些,或許就是荔枝搶占“中國音頻行業第一股”背后,更“豐富”的內涵。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