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要搞納斯達克?可能以債券為主
上周末,粵港澳大灣區又傳來好消息:繼港交所、深交所之后,澳交所已聞樓梯響。
澳交所被“安排”上了
10月12日,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何曉軍在“第八屆嶺南論壇”上稱,澳門證券交易所方案已經呈報給中央,希望能夠將澳門證券交易所打造成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
今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20周年。何曉軍表示,希望能夠在澳門回歸20周年的禮單里出現一個新的交易所。
此外,何曉軍還表示廣州期貨交易所已在部門征求意見,年底前可能會批準,該交易所將與綠色和碳排放相關。這些都會讓廣東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創新走得更快。
10月13日,澳門金管局官方消息稱,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澳門金管局已委托國際顧問公司對此開展可行性研究。目前,相關研究工作正有序進行。
利好消息刺激概念股走高
受上述利好消息推動,周一(10月14日)A股市場上的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表現活躍。截至當天收盤,恒基達鑫漲停,珠海港漲超5%;達安股份漲超4%;南山控股和嶺南股份則漲超3%。
有分析稱,除了區域發展相關的概念股有走高空間外,由于本次重磅消息主要集中于金融領域,券商、期貨相關板塊也有望受到提振,迎來一波上漲行情。
恒泰證券表示,首先,證券交易所的設立無疑會刺激券商股,澳門證券交易所則更可能給廣東本地券商帶來想象力;其次,證券交易所設立亦會給金融科技類的上市公司帶來新的機遇;
第三,廣州期貨交易所設立的概率可能更大,這將給期貨概念股帶來實質性利好。
澳交所為何對標納斯達克
據何曉軍所言,之所以將澳交所對標納斯達克,是為了中小企業服務,目前中小創業企業的融資,是一個全球性難題。交給政府去做,一方面政府的資金不是無窮無盡的,另一方面效率與公平的兼顧難以做到最佳;而完全交給市場去做,又會出現對中小創企業的價格歧視。
全球來看,比較有效的就是通過直接融資的方式(股市),讓風險偏好高的資金與對應風險級別的資產在金融市場上去彼此匹配。最成功的案例無疑是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
何曉軍指出,廣東有4.5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但廣東的上市公司只有600家。上市公司數僅占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1.8%,太少了。
目前,中國的中小創企業直接融資途徑主要有三個,納斯達克、科創板、香港。其中后兩者是近兩年才開通的,包括2018年4月推出的港交所“上市新規”允許了同股不同權的互聯網企業以及未有盈利記錄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以及今年7月份推出的采取注冊制的科創板。
澳交所要如何立足大灣區?
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目前已有深交所和港交所兩大交易所。如果澳門證交所順利建成,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內將會出現三家證券交易所。如何在兩大交易所的夾縫中定位澳交所是澳門金管局面臨的首要問題。
對此,澳門金管局表示,考慮到澳門鄰近已有多個成熟的金融中心,澳門要在此領域有所突破,達致錯位發展,必須充分了解自身的優勢。因此,澳交所的可行性研究將以“發揮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的原則,并根據國家對大灣區的戰略部署作整體性的考慮。
至于澳交所建成后,是否會對港交所形成競爭壓力,目前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預計影響不大。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表示,澳交所暫時對港交所不大影響,因為港交所定位獨特、又有成熟的金融基礎設施、金融人才、及資金,這是澳門短期難以競爭的,澳門要定位為吸引歐洲企業,離岸人民幣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這方面才能突出。
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杰也認為,澳門證交所的成立對香港影響有限,因為建立交易所需要很長時間,而澳交所將以發展債券為主。讓投資者熟悉交易規則,以及實現產品多元化需要一個過程,未來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會令澳門經濟更多元化,亦令澳門更容易融入整個大灣區發展。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