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科創板公司52億元買理財 結構性存款產品受青睞
截至目前,科創板上市公司28家,首發共募集資金413億元。在正式投入到募集用途之前,對這筆錢進行靈活投資也能為公司帶來一筆不錯的收益。如果按照4%的年化收益率計算,28家公司平均每天也能獲得合計450萬元左右的收益。
因此,科創板上市公司紛紛加入理財的隊伍中。如睿創微納(57.320, -0.45, -0.78%)在7月31日公告稱,首發募集資金為11.3億元左右,計劃使用不超過人民幣11.2億元的部分暫時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用于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有保本約定的投資產品(包括但不限于結構性存款、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等)。最長期限不超過1年,資金在上述額度范圍內可以滾動使用。成為目前公布的擬購買理財金額最高的科創板公司。
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共有1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購買50款銀行理財產品,合計金額高達51.85億元。從投資理財產品類型來看,主要包括結構性存款、協定存款、定期存款、組合型保本理財、大額存單等理財產品。
具體而言,認購理財產品款數最多的是福光股份(82.800, -0.10, -0.12%),其主要購買的理財產品為結構性存款,共認購了10款結構性存款產品,合計金額為8億元。
樂鑫科技(145.050, -0.78, -0.53%)、光峰科技(48.990, -1.81, -3.56%)、方邦股份(116.400,-0.91, -0.78%)認購理財產品的金額分別為10.5億元、9億元和9億元。其中方邦股份首發募集資金為9.79億元,已經用了9億元進行投資理財。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錕表示,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是正常的現金管理行為。上市公司將閑置資金用來購買理財產品,多數是為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加投資收益,同時大多數理財產品風險較低,能夠在短期內提高收益。但是,隨著資管新規的發布與推行,結構化存款成為理財新寵。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回報率取決于掛鉤資產的表現,因此掛鉤標的物的價格波動就是面臨的風險。
從銀行角度來看,招商銀行(35.250, -0.08, -0.23%)發行的結構性存款最受歡迎,共有4家科創板上市公司購買了10款招商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認購金額為12.4億元;浦發銀行(11.350, -0.02, -0.18%)位列第二,共有8款結構性存款產品被科創板上市公司認購,認購金額為11.29億元;華夏銀行(7.320,-0.01, -0.14%)發行的結構性存款產品也十分受寵,共被科創板上市公司認購了6款,認購金額為4.43億元。此外,中信銀行(5.540, 0.00, 0.00%)、光大銀行(3.710, -0.01, -0.27%)、興業銀行(18.030,-0.13, -0.72%)、建行、工行、農行、上海銀行(9.020, -0.03, -0.33%)、江蘇銀行(6.660, 0.02,0.30%)、中關村(7.770, -0.04, -0.51%)銀行、寧波銀行(22.590, -0.10, -0.44%)、浙商銀行等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產品認購情況也較好。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在銀行理財的選擇上還有協定存款、定期存款、組合型保本理財、大額存單等。
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不完全統計,上周(2019年8月12日至2019年8月18日)結構性存款產品發行數量93只,上周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較前一周下降2BP。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