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資本市場服務普惠金融效能 形成層層遞進的中小企業成長路徑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在提升資本市場服務普惠金融效能方面提出了三點:一是拓寬經營主體直接融資渠道;二是豐富資本市場服務涉農主體方式;三是滿足居民多元化資產管理需求。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普惠金融在整體規模與多樣化服務上均實現較快發展,《意見》的提出有利于推動普惠金融體系建設,促進普惠金融擴容提質,并加強金融風險控制,從而更好地服務中小微企業,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能。
“過去資本市場主要聚焦于服務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企業。”渤海證券創新投資總部副總經理張可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但新三板、北交所涉農類企業做出了很好的探索,不少涉農類企業都在新三板掛牌融資,也有涉農類企業已經在北交所上市。未來通過多元化技術手段,可以探索出資本市場服務涉農主體的成熟有效手段。
具體來看,在直接融資渠道方面,《意見》明確,健全資本市場功能,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差異化制度安排,適應各發展階段、各類型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優化新三板融資機制和并購重組機制,提升服務小微企業效能。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和業務試點,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
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過去普惠金融的成果多數以間接融資的方式開展,從長期看,直接融資還需繼續加大力度。
“要發揮普惠金融功能,北交所要打造成有影響力和品牌力的‘龍頭’,而新三板創新層要打造有活力有融資能力的活躍市場、基礎層要和區域性股權市場互聯互通。同時,加強與滬深交易所互通互聯,形成層層遞進的中小企業成長路徑和良好的多層次市場發展生態。”諸海濱說。
《意見》還提出,完善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募投管退”機制,鼓勵投早、投小、投科技、投農業。發揮好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作用,引導創業投資機構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小微企業支持。鼓勵企業發行創新創業專項債務融資工具。優化小微企業和“三農”、科技創新等領域公司債發行和資金流向監測機制,切實降低融資成本。
在張可亮看來,應將中國資本市場建設成金融基礎設施,增加資本市場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服務于廣大的創新成長型中小企業,讓這些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獲得金融支持,將資產證券化,既可以實現創新資本歸集形成,也可以實現社會存量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而促進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應該是普惠化的資本市場,應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讓結合了資本和人才的專精特新企業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