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注冊制公司選擇上市標準一 牛股“雙高”特征明顯
新股注冊制實施以來,新股公司可選的上市標準更加多樣化,不同板塊、不同上市標準的新股公司亦呈現出不同特征,新股上市后不再呈現“套路化”的上漲行情,新股破發成為常態。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及2023年以來,新股首日破發率均超過20%,投資者閉眼打新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本文梳理自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開市)以來注冊制新股公司的各維度客觀數據,拆解分析注冊制生態之下各板塊新股公司“眾生相”。擬上市公司如何選擇上市標準、不同上市標準公司過會率、市場表現如何?哪些公司表現更優質?
多數公司選擇上市標準一
在注冊制的規則下,擬上市公司通常會根據自身財務指標、預計市值、研發投入等因素綜合評估,選擇對自身最有利的上市標準。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2019年7月22日以來上市的1100余家注冊制公司(截至2023年7月31日;下同,不考慮上市特殊標準),選擇上市標準一的公司占比近九成:其中主板達100%,創業板和北交所均有95%左右選擇上市標準一;科創板公司選擇標準相對分散,超82%的公司選擇上市標準一。
實際上,無論是已上市還是排隊公司中,不乏滿足多項上市標準的情形。比如先正達由科創板上市標準四轉申報主板上市標準三,森泰股份、國泰環保等由科創板轉申報創業板標準一。為何申請轉板,為何大多選擇標準一?
從上市要求來看,除標準一外,主板、創業板及科創板其它標準不僅對預計市值有要求,而且財務方面要求更嚴格,部分標準對研發、科技含量也有硬性要求。比如創業板上市標準一要求企業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5000萬元;標準二、標準三增加市值的要求,以及對企業最近一年凈利潤或營收的更高要求。
統計顯示,財務方面,以創業板上市標準二上市的公司前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速平均超100%,是標準一公司的2倍多;科創板上市標準四公司凈利潤復合增速均值超過標準二、三、五公司。
研發方面,創業板上市標準二的公司以醫藥、計算機等前期需要大量研發投入的科技型企業為主,上市前三年累計研發強度平均11.86%,是標準一公司的2倍多;科創板上市標準二、五公司平均研發強度遠超過標準一及標準三公司。
從IPO通過情況來看,以2019年初至今的可統計數據計算過會率(過會家數/(過會家數+被否家數+暫緩表決+撤回家數+終止家數)),注冊制以來各上市板塊的過會率均超過60%,其中科創板最高,超過75%。
分不同上市板塊來看,上市標準一公司的過會率均超過板塊整體的過會率。主板上市標準一公司過會率70.13%,超過主板整體3.85個百分點;創業板上市標準一公司過會率66.56%,略超板塊整體水平,超標準二1個百分點。科創板上市標準一過會率78.15%,標準二、標準五公司過會率在60%左右。
綜上所述,創業板、科創板之所以選擇上市標準一,一方面在于這些公司在規模、研發或近一年財務指標不能完全滿足其它標準的要求,對比之下,標準一的限定條件相對簡單,科創板的科技屬性顯著超越其它板塊,此前欲上市科創板的先正達2020年~2022年累計研發強度4.26%,遠低于科創板上市標準四公司的研發強度均值;主板注冊制公司均為原核準制下平移的企業。另一方面,注冊制下雖可以“寬進”,但嚴管之下100%的過會并非易事,上市標準一或成為“最優解”。
科創板新股持續性較好
不同上市標準下,各板塊新股公司的市場表現如何?
從基本面來看,創業板及科創板上市標準一公司的首發價、首發估值較其它上市標準公司偏低。具體來看,創業板上市標準一公司平均首發價33.35元,平均首發市盈率37倍以下,標準二公司平均首發價52.46元,平均首發市盈率近90倍。科創板上市標準三公司平均首發價20.19元,與主板上市標準一公司基本持平,科創板上市標準二、五平均首發價較高,科創板標準二公司平均首發市盈率超過230倍。特殊標準下,科創板境外已上市紅籌股上市標準二公司平均首發價超75元。
從上市后的表現看,各板塊新股首日表現整體亮眼,與它們優良的質地有密切關系;但上市次日、第3日(較發行價)以下跌為主,不過第3日股價回調略有放緩,上漲概率較上市次日上升。主板、創業板股次日跌幅較高,上漲股占比不到三成,科創板次日上漲概率35%以上。
按上市標準劃分,普通標準下,主板上市標準一公司首日平均漲超72%;創業板上市標準一公司首日平均漲超140%,標準二公司平均漲近86%,上漲概率分別為89.32%、70.59%;科創板除上市標準五公司外,其余標準公司平均漲幅均超過90%,且上漲概率均超過85%,標準二公司首日平均漲幅居首,接近190%,標準一公司平均漲超130%。特殊標準下,除科創板境外已上市紅籌股上市標準二外,其余公司上漲概率均超過80%。
拉長時間來看,科創板新股公司的市場表現更亮眼。數據顯示,新股上市首日、5日、10日、22日的收盤價均高于發行價的公司里,創業板上市標準一公司占比5.34%,科創板上市標準一公司占比18.2%,科創板上市標準二公司占比22.73%,科創板上市標準三公司占比居首,達到25%。主板公司首日上漲概率達到100%,但隨后幾乎全部呈下跌行情,對此有券商分析師表示,主板注冊制新股大多屬于傳統行業,成長性一般,經歷了首日的大漲后,出現下跌符合預期。
數據還顯示,隨著新股上市時間拉長,注冊制公司上市初期的上漲概率大幅下降,打新收益存在大幅回撤的風險,投資者應保持謹慎。
業績與研發“雙高”公司表現更優異
如何把握新股投資機會,“牛股”具備哪些基因?
從前文的分析發現,財務良好,且發行價和發行估值偏低的公司有較大概率獲得上漲行情。然而,高發行價公司上市后的表現并非完全墊底。投資者熱衷打新的原因在于新股上市初期能獲得可觀的收益。
統計顯示,注冊制以來,新股自上市首日、5日、10日、22日收盤價持續超發行價股(以下簡稱持續溢價股,不考慮北交所公司),以科創板上市標準一、創業板上市標準一、科創板上市標準四公司為主,主要分布在電子、醫藥生物、機械設備、計算機等新興行業。同期持續低于發行價股(簡稱持續折價股)集中在基礎化工、輕工制造等傳統行業。
對比持續溢價股、持續折價股及其余公司的特征來看,首先,持續溢價股平均首發價遠低于持續折價股,但超過除去持續折價、持續溢價以外的公司(簡稱“其余公司”);其次,持續溢價股平均首發市盈率超過持續折價股、其余公司。另外,持續溢價股平均棄購率1.56%,持續折價股平均棄購率接近4.5%,或與發行價較高有關。從業績增速來看,持續溢價股上市前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速超過持續折價股及其余公司,前者接近49%。
從研發角度來看,雖然并非所有注冊制標準對公司上市前的研發有強制要求,但持續溢價股的研發屬性明顯更勝一籌。統計顯示,持續溢價股歷年(2016年~2022年)研發強度中位數始終超過7.5%,持續折價股維持5%左右;持續溢價股上市前三年累計研發強度平均超過11%,持續折價股及其余公司均值不到8%。
可見,業績增速及研發強度“雙高”的公司更能經受得住二級市場的考驗。
超募越多首日表現越差
除上述因素外,新股表現與募資也有一定關系。統計顯示(不考慮定價發行公司),主板上市標準一公司平均超募24.18%;創業板上市標準一公司平均超募29.91%,標準二公司平均超募70%以上,標準一公司首日平均漲幅是標準二公司1.5倍以上??苿摪迳鲜袠藴室还酒骄?2.33%,首日平均漲幅超過130%,標準二、標準三公司平均超募超過40%,其中標準三公司首日平均漲幅超90%,標準五公司平均超募不足6%,系低募公司占比較高所致。
進一步梳理,可以發現注冊制新股超募比例與首日漲幅呈強負相關的關系:即超募比例越低,首日表現越好,超募比例過高時,首日大漲概率較低。其中,超募且首日破發公司占比超過17%,低募且首日破發公司占比15.13%。從近一個月的表現看,超募公司上市后20日(較發行價)平均下跌近44%,低募公司平均跌幅不到前者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超募公司中具備持續上漲特征的公司占比超過低募公司,前者為13.31%,后者為11.34%。業界認為,超募公司通常預期較好,市場認可度較高,具備持續上漲的潛力;不過,超募公司的平均發行價是低募公司的2.5倍有余,且平均發行市盈率遠超所屬行業市盈率水平。
基于該背景,無論是投資超募還是低募公司,都需結合其它指標綜合考量其后續市場表現。
記者觀察:新股投資已成“技術活”
注冊制實施以來,新股首日“穩賺”44%收益的現象已成歷史。記者根據歷史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7月22日以來(截至2023年8月21日),注冊制時期首日上漲新股占比83.7%,次日上漲公司占比下降至31.73%。
不過新股市場表現正逐漸好轉。首先是破發公司占比大幅下降,2023年以來注冊制公司上市首日破發率由前一年的34%降至20.56%,今年6月~8 月,A 股破發公司數量占比持續下降,8月份不到一成,僅2股破發。其次是首日極為“吸金”,8月份26只新股首日較發行價翻倍公司超三成,26股平均漲幅近150%,創今年以來單月最高水平。
再者,投資者對IPO公司打新熱情持續升溫。2023年注冊制公司平均棄購率2.65%,較上一年下降0.1個百分點;今年8月份平均棄購率2.24%,環比下降近1個百分點。
新股市場的回暖并非意味著中簽等同于中彩,畢竟諸多因素對新股走勢乃至整個市場會產生影響。華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軒偉表示,注冊制改革后,新股供應節奏可能會加快,全面注冊制下仍需“數量服從質量”,兼顧 A 股平穩運行及市場可承受能力。
在加快擴容的A股市場上,如何打新、如何在全面注冊制的市場下獲取可觀的投資回報被不少投資者稱為“技術活”。以史為鑒,方可知興替。通過一系列數據對比分析可以得出兩點規律:
一、短期來看,主板、創業板及科創板上市標準一公司的首日上漲概率普遍較高,市場認可度較高。有機構將新股首日表現視作“情緒指標”,統計顯示首日漲跌幅與上市5日內(較發行價)累計漲跌幅的正相關性較高,與長線收益相關性較低,表明首日漲幅對于投資者衡量短期賣出時點有一定參考意義。
二、長期來看,質地優良的公司更具備價值投資的潛力,發行價相對較低,且業績增速、研發強度較高,具備核心成果的新興產業公司更值得關注。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