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IPO中考:全面注冊制落地A股領跑全球
2023年上半年正式收官。
今年4月,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全面落地,中國資本市場進入里程碑式的全面注冊制歷史時刻。隨著改革的徐徐推進,在全球資本市場發展趨緩的大環境中,A股IPO再次領跑全球。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A股合計有173只新股上市,募集資金金額合計2097.38億元,IPO數量和融資額分別占全球的28%和50%。但對比2022年同期,新股數量微升1.17%,融資額卻下滑32.76%。
“上半年上市的新股體量相對較小,缺乏超大型的IPO,去年同期的幾家‘巨無霸’企業,顯著拉高了IPO總融資額,所以今年的融資額有所下降,但隨著注冊制持續推進,下半年A股的IPO數量和融資額還將保持高位。”澤浩資本合伙人曹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6月30日,交易所在審的國內A股IPO項目合計687單,同時,擬上市公司在地方證監局上市輔導家數則達到2230家。
根據德勤資本市場服務部預測,全年A股市場將會錄得430-510只新股,融資額突破六千億元,大約為6200億-6990億元。
平均IPO募資金額僅12.12億
分板塊來看,滬深主板在全面注冊制推動之下,新股上市數量顯著提升,不過整體來看,雙創板塊的IPO活動依舊保持領先。
2023年上半年,滬深主板上市企業新股分別為21家和17家,而去年同期,這一數據分別為16家和14家,主板上市企業數量同比增長了26.67%,合計募資金額為490.33億元。
創業板和科創板IPO分別列數量和籌資額第一,創業板52只上市新股合計募資648.44億元,而科創板41只新股合計募資金額卻達到了876.79億元。
北交所上半年IPO增長最快,共有42家企業上市,在數量上僅次于創業板,但新股規模普遍較小,合計募資金額僅81.81億元。
相比于2022年同期,今年上半年缺少超大型IPO,A股平均募資金額僅12.12億元,其中募資額前三名分別為中芯集成(688469.SH)、晶合集成(688249.SH)、陜西能源(001286.SZ),IPO募資規模分別為110.72億元、99.61億元、72億元,年內前三名IPO合計募資282.33億元。而去年同期,A股IPO募資前三名分別為中國移動(募資519.81億元)、中國海油(募資322.92億元)、晶科能源(募資100億元),3只“巨無霸”IPO合計募資達942.73億元。
除此之外,今年上市的新股中,還有5家企業募資金額低于一億元,均為北交所上市新股,其中最小的馳誠股份(834407.BJ),募資金額僅6800萬元;凱大催化(830974.BJ)、保麗潔(832802.BJ)、華原股份(838837.BJ)、花溪科技(872895.BJ)融資金額則分別為7200萬元、8700萬元、9000萬元和9200萬元。
從募集資金金額區間總結來看,173家已完成上市的公司中,募集資金金額超過50億元(包括50億元)的上市公司僅4家,20億元到50億元之間的上市公司共有21家,10億元到20億元之間的上市公司共有43家,5億元到10億元之間的上市公司共有57家,5億元以下的上市公司則有48家。
蘇浙粵IPO持續領跑
從區域分布來看,2023年上半年上市的173只新股來源于合計22個省市。其中,江蘇作為近年來的IPO大省,一舉超越浙江和廣東問鼎2023年上半年新股注冊地之最。
當期,江蘇省合計有37家企業成功IPO,募資金額高達407.72億元,緊隨其后的是浙江省和廣東省,分別有29家、19家公司完成IPO,募資金額分別為315.08億元、293.91億元。
從行業分布來看,制造業仍是IPO的主力軍,尤其是信息技術產業,新股頻出。
2023年上半年完成A股IPO的173家上市公司屬于36個證監會行業,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和電氣機械以及器材制造業分別有28家、16家和14家新股上市,募資金額分別為566.17億元、227.06億元和204.29億元。
從企業性質來看,2023年上半年上市企業多為民營企業,173單IPO中,央企、地方國企分別為7家和14家;民營企業則高達134家,占比超過77.46%;此外,金融企業、外資企業和其他則分別有1家、8家和9家。
超6成企業凈利潤低于1億元
在全面注冊制背景下,各板塊定位更為清晰,資本市場對于上市企業的包容性也越來越強。市場對于企業的財務指標要求降低,更強調企業科技含量、研發指標等。
具體來看,上半年上市的173只新股中,最近一年扣非后凈利潤(下同)10億元以上的上市公司有6家,凈利潤5億元到10億元的上市公司共有2家,凈利潤1億元到5億元的上市公司共有58家。而凈利潤在1億元以下的企業卻高達107家,占比超過六成。
包括凈利潤0.5億元到1億元(包括0.5億元)的上市公司63家,凈利潤0億元到0.5億元(包括0億元)的上市公司36家,凈利潤為負值的上市公司8家。
其中,凈利潤最高為晶合集成,凈利潤為28.78億元;凈利潤最低為中芯集成,凈利潤為-14.03億元。
不過,這些企業的研發投入水平較高,173家企業2022年全年研發支出合計125.08億元,其中晶合集成、中芯集成-U等31家企業研發支出過億,17家企業研發支出占研發比例超過15%。
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華南區上市業務合伙人劉芳認為:“注冊制實施的意義不只是預期會帶來更活躍的新股發行,更重要的是通過資本市場的改革和發展,給不同行業的企業提供了通過IPO募得資金、改善治理、最終壯大發展的機遇。此項資本市場的重大改革將為經濟的長期發展帶來強大的支持。”
北交所新股破發率達57%
受市場行情影響,今年以來新股破發情況依舊嚴重。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3日晚收盤,173只上市新股中,59只已經破發,破發率高達34.10%。
分板塊來看,北交所和創業板破發最為嚴重,均有24只新股破發,其中北交所破發率達到57.14%,創業板破發率則為46.15%。36只新股上市首日即破發。
跌幅最大的是創業板新股宏源藥業(301246.SZ),其于3月20日上市,發行價50元/股,開盤即破發,上市首日大跌16.1%,隨后股價持續下跌,截至7月3日晚跌幅已達到37.05%。
值得一提的是,該股原計劃募資8.18億元,但最終超募近兩倍,實際募資23.63億元。公司發行市盈率為41.21倍,高于中證指數有限公司2023年3月2日(T-4日)發布的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26.98倍,超出幅度為52.74%。
也有新股上市后備受追捧,合計有14只今年上市新股截至目前股價漲幅超過100%,巨能股份(871478.BJ)、中電港(001287.SZ)、中科飛測-U(688361.SH)等15只新股上市首日即上漲超過100%。
“新股的表現受多重因素影響,比如宏觀政策、市場大環境、行業熱點、發行價、企業質地等多方面,有的企業可能質地不錯,但在發行階段定價過高,上市后股價不斷下行,有的企業在上市后迎來行業利好或契合當期熱點主題,也會受到投資者的追捧。”曹剛說道。
尚有687家企業在審
展望2023年下半場,行業人士預測,隨著注冊制持續推行,A股IPO有望保持常態化高位發行,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后,A股新股市場將于今年下半年漸趨活躍。在經濟及商業活動逐漸恢復、穩中求進的經濟政策和措施以及新股常態化發行的背景下,2023年A股新股融資額仍會較去年增加。上海和深圳兩大交易所全年的表現,不管在國內或全球都將非常亮麗。”劉芳指出。
從IPO企業儲備情況來看,“上市后備軍”著實充裕,截至2023年6月30日,交易所在審的國內A股IPO項目合計687單,其中,已出具問詢函的IPO項目374單,已受理277單,暫緩表決9單,中止審查27單,在審IPO項目計劃募集資金規模合計7215.91億元。
此外,地方證監局還有2230家擬上市公司正在上市輔導過程中,根據上市輔導企業注冊地統計,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分別有265家、220家、216家擬上市輔導企業,位居前三。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