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注冊制東風吹開“滿園春色” 資本市場生態將進一步優化
4月10日,隨著滬深主板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注冊制改革最后一塊拼圖補齊。至此,全面注冊制的東風吹開資本市場的“滿園春色”。
風好正是揚帆時,快馬揚鞭再奮蹄。全面注冊制的實施不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結束,而是一個高質量的起點。業內人士表示,全面注冊制必將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優化資本市場生態、進一步督促市場主體歸位盡責,在A股市場結出高質量發展的累累碩果。
掀開A股市場新篇章
全面注冊制帶來的深刻變化,包括上市條件更加包容,發行定價更加市場化,發行全過程更加規范透明可預期,對首批平移及過會企業來說感受很強烈。可以預見,未來會有更多優秀企業在主板上市,共享改革和發展帶來的紅利。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全面注冊制的平穩落地意味著我國A股市場開啟了市場化新篇章。其一,全面注冊制具有發行上市條件的多元性,具有股權結構的包容性,具有上市流程的便利性,能夠吸引更多優質企業登陸A股市場。其二,全面注冊制大力推動信息披露質量的提升,推動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推動交易及退市制度的發展,推動資源配置的優化,能夠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產業升級以及科技-產業-金融的聯動依賴于資本市場的良性運作和循環。隨著全面注冊制落地,有限的金融資源會源源不斷去支持真正優質企業做大做強,這對培養大市值以及科技密集型公司而言,應當是一個良好發展契機,有利于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強。”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說。
重塑資本市場結構
“注冊制改革是一場觸及監管底層邏輯的變革、刀刃向內的變革、牽動資本市場全局的變革,影響深遠。”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強調,與核準制相比,實行注冊制不僅涉及審核主體的變化,更重要的內容體現在“理念的變化、把關方式的變化、透明度的變化、監管執法的變化”四個方面。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經過四年多探索,注冊制改革已重塑資本市場生態和市場結構,包括投資者結構、上市公司結構、估值體系等。
一方面,機構化進程加速。去年11月,易會滿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介紹,近年來,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發生積極的趨勢性變化,機構投資者持股和交易占比穩步上升,個人投資者交易占比逐步下降到60%左右。另據中金公司測算,截至2022年底,機構投資者在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占比已升至56.7%。
另一方面,近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在A股嶄露頭角,一大批具備硬科技、創新性、高成長屬性的企業得以獲得資本“活水”,進而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拓寬入口同時暢通出口,A股優勝劣汰機制逐步形成,吐故納新的功能不斷強化。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實施注冊制試點以來上市公司數量大幅增加,但并未出現嚴重“抽水”效應。“這是因為市場化詢價使得發行定價更為合理,‘打新’套利空間被極大壓縮。新股上市后,不同質地股票表現分化,新股整體未明顯分流市場資金,并倒逼投資者不斷提升投研能力和資產定價能力。”富國基金權益研究部總經理陳杰分析。
如今,全面注冊制已至,資本市場生態有望進一步優化。“全面注冊制牢牢抓住信息披露這個‘牛鼻子’,推動我國資本市場形成公開、公平和公正的新生態,價值投資、專業投資和長期投資的新理念。”田利輝表示。
壓嚴壓實中介機構責任
注冊制絕不意味著放松審核,須對信息披露嚴把關,從源頭提升上市公司質量,這已成為全面注冊制下的行業共識。隨著全面注冊制時代的到來,資本市場參與主體面臨著不同的機遇與挑戰,“申報即擔責”的新規進一步壓嚴壓實中介機構責任。
申萬宏源證券公司副總經理、執委會成員、投行委主任張劍表示,注冊制以信息披露為核心,把企業上市、定價的選擇權交給市場,監管部門不再對企業的投資價值作出判斷,中介機構的責任前所未有地被加強和壓實。
“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壓實主要體現在四方面。”張劍稱,一是中介機構的把關責任進一步前移。在優化發行上市審核制度方面,此次改革將發行上市申請文件由以前的“受理即擔責”調整為“申報即擔責”。二是對中介機構的歸位盡責有了更高要求。中介機構由原來的提高“可批性”到現在需要保證“可投性”,必須持續加強與注冊制相匹配的專業能力。三是投行業務強監管態勢趨嚴。四是中介機構違規違法后果更重。
“全面注冊制下,上市公司質量‘關口’前移,對保薦機構的履職盡責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保薦機構應切實提高站位,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完善內控制度,真正發揮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中金公司投資銀行業務負責人王曙光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全面注冊制下,投行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價值發現能力上。在做好自身業務的基礎上,投行有責任引導市場預期,推動長期資金通過戰略配售等方式參與認購、增加權益配置,助力資本市場穩定、高質量發展。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