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大量關店勉強扭虧的德生堂闖關港交所
中國官方在12月初放寬新冠疫情管控后,確診個案大幅上升,各地出現“搶藥”、“囤藥”潮,藥店的重要性重回大眾視野。近日,一家連鎖藥房計劃在港股尋求上市,再次受到市場關注。
1月30日,德生堂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計劃在港股主板掛牌上市,獨家承銷人為華泰國際。
德生堂成立于1999年,立足于甘肅省金昌市,從事藥品醫療服務,業務涵蓋醫、藥、險、養等多個領域,截至去年9月末擁有1,047家藥店、1家互聯網醫院、50家線下醫療診所和24家線下康養中心。
該公司的營收高度依賴藥品線下零售,去年前9個月線下零售營收12.64億元,占整體收入76%:另外,其線上線下整合(O2O)零售收入也持續增加,去年前9個錄得1.5億元,同比大升115.3%,占公司收入9%,遠高于上一年同期的4.8%,這些業務集中于甘肅省及西北地區,也就是德生堂的“發源地”。
據初步招股文件援引研究機構灼識咨詢的報告,由于連鎖藥店更容易吸引來自當地小區的客戶,區域市場集中度往往比全國市場高,2021年,德生堂在甘肅省運營的藥品零售商中,線下營收排名第一,占甘肅省線下藥品零售市場的25.3%,在西北地區的線下藥品零售營收排名中位列第三。
德生堂披露,本次融資將主要用于線下藥店、開設和收購診所等醫療機構、提升互聯網醫院運營、O2O及B2C模式的服務能力,以及擴充產品和服務種類等。
阿里健康入股
在德生堂上市前,阿里健康曾兩度注資,每次代價9,444.4萬元。截至招股書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公司創始人龍巖持有70.56%股份,阿里健康及江蘇紫金弘云各持股5%,但后者的合伙人之一,也是阿里健康控制的實體,意味阿里健康實際控制該公司10%股權。同時,阿里健康的首席財務官及執行董事屠燕武,亦同時擔任德生堂的非執行董事。
不過,阿里健康投資的藥店并不止德生堂一家,還有漱玉平民、華人健康、貴州一樹等公司。由于中國藥店市場格局分散,德生堂的未來發展也可以預見激烈競爭。
從招股文件披露的數據來看,德生堂的營收近年持續增長,從2020年的17.53億元上升14.8%至2021年的20.14億元;去年前9個月,其營收為17.07億元,較上一年繼續增長16.4%。
公司近年營收上升,主要歸因于全渠道藥品零售業務增長,以及綜合健康管理服務項目的持續完善。其中,藥品零售是公司營收的絕對“主力”,近年來,該公司全渠道藥品零售業務的營收,均占總營收接近98%。
但德生堂的業務長期虧損,直到去年前9個月才勉強扭虧為盈,期內利潤為77.2萬元,而2021年同期的虧損達到4,086萬元。但在去年四季度新冠疫情升溫期間,多地實施的封控措施限制人員流動,德生堂的線下藥品零售業務也受到打擊,最終或影響全年盈利表現。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德生堂扭虧的背后原因,可能反而是因為大量關店。招股書顯示,自2020年以來,由于全國爆發新冠疫情,德生堂調整經營和銷售策略,已經關閉上千家分店,其中僅2022年前三季度,就關閉了574家,期內營收成本及銷售開支占總收入的比重,也從前一年同期的66.4%和26.1%,分別降至65%和24.7%。
行業競爭激烈
在醫療行業的不同賽道中,藥店的專業門坎相對較低,德生堂面臨眾多競爭對手,拓展之路恐怕不容易。
根據灼識報告,中國藥品零售市場相對分散,以2021年營收計算,前10名連鎖藥房營收占比不到市場的20%,而即使在主力業務線下藥品零售方面,德生堂的營收在全國藥品零售商僅排在第16位,占整個中國藥品零售市場的0.3%。
不過,這一行業已經涌現多家上市公司,2014年,一心堂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交易,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交易的連鎖藥店;此后,益豐藥房、老百姓、大參林等同業紛紛在上海掛牌,這些公司2021年營收均破百億元,是德生堂的5倍以上。
由于市場分散,這些已上市企業仍持續擴展以提高市占率,例如一心堂和益豐藥房在2021年新增自建門店數量逾千家,老百姓和大參林也分別新增超過800家和900家門店,與大減門店的德生堂背道而馳。
除此之外,近兩年還有泉源堂大藥房、華人健康、達嘉維康以及養天和大藥房等多家藥店籌備上市。在越來越擁擠的賽道上,德生堂想脫穎而出,或許需要更具差異化的競爭策略。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