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提速每天都“上新”,北交所今年實現一倍擴容
臨近歲末,北交所市場高質量擴容跑出“加速度”,單月上市企業數量達到32家,創下開市以來的新高。至全年收官,北交所存量上市公司數量將達到162家,相較年初增加83家,實現翻倍。北交所從市場建設的起步期,正逐步邁向提質增效、強化功能的新階段。
年底提速每天都“上新”
12月26日,瑞奇智造;12月27日,緯達光電;12月28日,美登科技;12月29日,浙江大農、華光源海;12月30日,佳合科技、三祥科技、太湖雪。2022年最后一個交易周,北交所企業上市的節奏并未放緩。
根據統計,進入12月以來,北交所新上市企業數量達到32家。按當月22個交易日計算,日均上市企業為1.45家。至全年最后一個交易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將達到162家(不含3家已轉板企業),相較年初的82家,上市企業數量擴容一倍。
其實,自下半年以來,北交所市場規模擴容就在加速,尤其是9月以來更加明顯。從數據看,9月、10月、11月,北交所上市企業數量分別達到8家、7家、9家。
對于12月以來北交所“上新”速度的明顯加快,資深新三板評論人、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認為,主要是為實現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的快速上規模。另一重要原因是,申請上市企業財報有效期臨近,要讓更多中小企業通過北交所盡快實現直接融資。
數量擴容只是一方面,企業的質量更為關鍵。北交所嚴把“入口關”,從近期新上市公司的質地看,整體來講與前期公司質地基本保持均衡。
新股密集上市市場還需適應
新股密集上市的同時,個股卻頻頻跌破發行價,引發市場的關注。除康普化學、凱華材料2只新股外,更多個股在上市首日普遍出現破發情形。
“今年北交所上市80多只新股,整體數量其實并不多,只是因為集中單月上市30家,所以才讓市場有點不適。”對近期新股破發率高企的原因,周運南表示,核心原因是新股密集上市,打破了市場和生態的固有平衡,讓市場和投資者們有些壓力。市場未能及時適應,投資者觀望情緒較濃,買入意愿不強,直接導致不少新股首日破發。
破發頻現,還與整體市場環境有關。東吳證券表示,年底市場避險情緒濃厚,大市值股票表現更優,以小市值股票為代表的北交所板塊表現欠佳,產生集中“破發”現象。此外,隨著元旦春節“雙節”臨近,整個資本巿場資金面明顯趨緊,導致北交所二級市場股票購買力不足。
不過市場人士認為,北交所集中規模上市只是一個暫時性現象,市場和投資者也不要過度擔憂和焦慮,在元旦后上會、發行和上市可能都會回歸正常,北交所的二級市場也會很快回到常態。
此外,首批8只北證50指數基金也在陸續完成募集,有望為北交所二級市場送來“及時雨”。市場人士認為,北證50指數基金陸續成立和進場,將為二級市場引來增量被動型長期投資資金。不過由于這些基金總募集資金僅在30億元左右,短期內尚難以實現投融兩端的平衡,北交所仍需大力發展和持續推出北證50指數基金、ETF基金、策略指數基金和行業指數基金等更加豐富的指數產品。
明年發行上市進一步常態化
推出直聯機制,優質企業可實現常態化掛牌滿一年后1至2個月內迅速在北交所上市;推出融資融券制度和混合做市制度,進一步提升市場活躍程度和流動性。今年是北交所市場運行的首個完整年度,市場推出免收受疫情影響地區上市公司相關費用、下調交易經手費等一系列優化市場生態的措施,進一步提升交易所的吸引力。
目前,北交所已初步聚集一批創新型中小企業。市場普遍認為,隨著基礎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明年北交所發行上市將進一步常態化,將有更多創新型中小企業邁入資本市場的大門。
北交所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將持續優化發行定價機制,暢通各類資金入市渠道,提升投資者信息獲取效率,引導券商加大投研覆蓋。同時,與PE/VC融合發展,引導“投早、投小、投科技”,為前移投資、長期投資的資金鏈提供有效支撐。
北交所今年還首次成功發行國債。展望未來,北交所將分階段推出適合的產品,逐步構建覆蓋股票、債券、基金等全品類的產品體系,有序豐富制度產品供給,推動市場功能發揮上臺階。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