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A股復盤:IPO融資額創新高,成長股欲唱主角?
2022年迎來收官。這一年,俄烏沖突、美聯儲持續加息、疫情反復以及房地產風險釋放等多重因素一輪又一輪沖擊,令市場經歷了一輪漫長筑底;這一年,A股市場走勢不確定性明顯增強,經歷了先跌后漲、再跌再漲的“W”型行情,不少行業上市公司基本面與二級市場股價遭到“雙殺”。
這一年,市場也出現了不少微妙變化,值得投資者復盤。
雖然A股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仍是貴州茅臺,但這家兩萬億巨頭市值出現幅度不小的縮水,與第二名差距縮小;去年風頭正勁的寧德時代也風光不再,高鋰價吞噬電池廠商了利潤,也令市場對這家鋰電巨頭的預期下滑,市值出現縮水;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龍頭比亞迪在銷量上已經實現了對特斯拉的超越,市值一度超萬億。
另外,在IPO市場上,盡管在新上市公司數量上較去年有所降低,但總體融資金額則創下新高。注冊制持續推進為A股不斷注入優質新鮮“血液”。
時值歲末,最大的利好來自于流動性,美國通脹頂點基本確立,美聯儲的加息進程接近尾聲;國內防疫政策優化,經濟有望迎來觸底反彈;經濟發展改革的中長期政策進一步明朗,更多產業政策有望步入新常態;上市公司盈利有望弱復蘇,消費板塊具備彈性,新興產業向上趨勢更明朗。
這一切均為2023年資本市場帶了新預期。
上證終結三連陽成交額榜首易主
整體上看,上證指數從年初的3649.15點,年內回落至3073.77點(截至12月20日收盤),回落幅度為15.77%。2019年-2021年三年中,上證指數年線已經三連陽。上一個三連陽還要追溯到1990年-1993年。2022年沒能讓A股破紀錄的出現“四連陽”。另外,從指數上看,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年內也分別回落26.68%、22.37%。
從成交額來看,截至12月20日收盤,A股2022年以來成交額近218.91萬億元。而在去年全年,成交額達到256億元。其中,寧德時代以1.7萬億的成交額超越貴州茅臺,成為市場交易最為活躍的上市公司,而貴州茅臺成交額從去年全年的1.98萬億元縮水至1.41萬億元。此外,天齊鋰業、比亞迪、東方財富以及隆基綠能成交額站在萬億元之上,分別位居3-6位。
數量上看,去年年底A股上市公司數量為4685只,總體市值為91.83萬億。而截至2022年12月20日,A股上市公司總體數量增至5042只,市值總量為84.32萬億,較年初減少約7.51萬億,年內整體縮水8.18%。
從各板塊分布來看,滬市主板仍占絕對優勢。目前滬市主板上市公司有1667家,市值45.26萬億,分別占A股的33.06%和53.68%。相比之下,深市主板、創業板、科創板上市公司雖然比重較低,但在逐年上升,北交所年內公司數量也已達到148家。
根據申萬行業分類,截至12月20日,A股年內僅有7個行業實現上漲。相比之下,去年全年有20個行業實現上漲,而且今年沒有一個板塊漲幅超20%板塊。其中漲幅最高的是家用電器行業,累計漲幅19.83%,其中小家電板塊貢獻最大,漲幅達到121.93%。另外,煤炭行業年內也實現12.54%漲幅,社會服務行業也實現9.48%漲幅。
此外,24個行業整體呈下跌趨勢,其中18個行業下跌幅度超10%。跌幅最大的是國防軍工行業,年內累計跌幅達19.81%。包括電力設備、傳媒、環保、計算機、電子行業跌幅也在15%以上。
從個股表現來看,截至12月20日,A股年內實現上漲的股票共有1253只,占整個A股總量的24.85%。在這1253只個股中,市值低于500億元的個股有551只,占所有上漲股票的43.97%;市值超千億的股票僅有33只,占所有上漲股票的2.63%。
不難看出,具有成長風格的公司股價表現更為出色。2022年A股十大牛股中,北交所上市的倍益康排名第一,年內漲幅超2718.69%;其次是弘業期貨漲幅445.15%;綠康生化則漲幅為330.64%,位列漲幅榜第三。
截至12月20日,A股市值最高的公司依然是貴州茅臺(2.15萬億元),不過其市值年內已經跌去15.44%,與第二名工商銀行(1.44萬億元)差距進一步縮小。同時,貴州茅臺仍舊是A股最貴的股票,12月20日收盤價為1715元/股,第二名則是科創板大牛股禾邁股份858.91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在A股市值最高前十位的公司中,有4家公司實現了市值增長,分別是中國移動(9974億元)、農業銀行(9816.09億元)、中國石油(8757.29億元)和中國銀行(8661.83億元),上述四家公司市值較去年分別增長26.78%、4.37%、7.79%和10.12%。
IPO數量縮減 融資額創新高
經過2021年IPO高峰后,2022年IPO數量上有些回落,但在總體融資額度上,A股IPO再創新高。
今年截至12月20日,共有403家公司IPO,相比于去年全年的524家,減少23%。年內IPO融資總額為5674.3億元,而去年全年為5437.73億元。可以看到,雖然IPO公司數量有所下降,但金額去高于去年全年,增長約4.35%,這也創造了IPO融資金額新高。其中今年A股最大單IPO為中國移動回A,單筆募資額度達到519.81億元。
普華永道一份報告顯示,2022年A股IPO融資額位居全球股市之首,得益于中國經濟的韌性、眾多科技企業的脫穎而出以及鼓勵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紅籌公司回歸A股。
此外,注冊制改革是不容忽視的主要原因之一。“2022年A股市場接近七成的融資金額來自于實施注冊制的科創板和創業板,充分體現了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及新興產業的支持。”普華永道中國綜合事業服務部合伙人孫進表示,未來注冊制改革的穩步推進以及更多改革優化措施的推出,將會進一步增強A股資本市場的吸引力。
從各大板塊來看,科創板和創業板成為A股IPO市場的主力。從數量上看,創業板IPO公司最多,為144家,其次是科創板118家。另外,深交所主板與上交所主板IPO公司數量分別達到38家和30家,北交所IPO數量則達到70家。
按融資額計算,科創板和創業板將分別以超過2300億元和超過1700億元排名第一和第二位,占A股總融資額將近七成。2022年A股前十大IPO融資額中,7家來自科創板,1家來自創業板。A股IPO企業主要來自工業及材料、信息技術及電信服務、醫療和醫藥、消費行業。
普華永道預計2023全年A股市場IPO數量將達400-460家,全年融資額有望再創新高達到5900-6520億元人民幣。”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是“史上最嚴退市新規”落地第二年,A股上市企業股票被終止上市的數量快速增加,并呈現出明顯的提速之勢。A股截至2022年12月20日,共有46家A股公司被實施摘牌退市,這一數據較去年足足翻了一番。
從A股過往退市數據來看,2019年以來A股加快退市步伐,2019到2021年退市數量分別為10、16、23家,財務指標類退市案例增多。2022年多數企業退市是因為經營惡化,2021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也有部分企業因年報難產及年報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非標意見有關。
退市的企業中,*ST數知、*ST當代等退市原因均提到公司2021年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ST濟堂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最近一年年度報告;*ST金泰最近一個年度營收低于1億元,凈利潤為虧損。
為了規避退市,2021年不少瀕臨退市企業開始通過“突擊銷售”的方式提升業績,通過資產重組方式提升公司質量,但實際結果并不理想。2021年年底,滬深交易所發布了營業收入扣除業務辦理指南,明確了非正常交易合并取得的收入進行扣除規定,精準打擊空殼公司,推動A股“應退盡退”。
成長風格料成主角?
明年市場怎么看?近期,各大券商拋出了對2023年的策略研判,向市場透露出謹慎樂觀態度。多家機構預計未來一年國內將會保持寬松的流動性,A股整體偏低的估值疊加較強的經濟修復動力在這種環境下,將會產生“化學反應”。
光大證券年度策略報告認為,即使當前市場已經有所反彈,但A股資產價格仍然相對偏低,盈利修復會是支撐市場最核心的動力,疊加信用修復與微觀資金的流入,市場上行將會有較高確定性。
市場有較高共識的一點是,2023年第一季度將會是震蕩蓄勢階段。銀河證券在2023年策略報告中提到,基于當前A股估值低位,經濟修復動力較強,市場存上行動能。但是行情亦或一波三折,受上市公司業績修復影響,二季度A 股上行動能或更為明顯。
光大證券也認為,從2023年二季度開始,經濟與企業盈利或許都將出現實質性改善,屆時市場會有更大投資機會。
在市場看來,2023年既是轉換之年,又是布局之年。長期以來,我國的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但隨著2022年創業板、科創板與北交所IPO熱度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獲得更多融資機會,未來有望將誕生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機構預計,2023年,中小企業有望逐漸成為A股市場的主角,這也符合國家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目標。
回顧2000以來的A股市場,在股市下行周期中,價值股具有較強的防御性,總體風格占優;而在經濟復蘇、股市上行周期中,成長風格占優的可能性更大。銀河證券認為,2022年政策方面對產業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國產替代科技創新將迎來長期發展趨勢,高景氣度的成長股或是2023年的主線。
華安證券也預計,隨著經濟弱復蘇,流動性短期難以收緊,2023年成長風格業績仍具備相對優勢。該機構表示,從盈利增速橫向比較來看,2023年成長風格盈利水平有望達到48.4%,位列四大風格之首。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