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主”企業頭雁領飛 中小企業眾雁伴飛
華為、比亞迪、中興、中集、華星等大企業“頂天立地”,訂單飽滿;德方納米、正浩創新、創世紀、吉陽智能等中小企業“開枝散葉”,走俏市場;貝特瑞4萬噸硅基負極材料擴建項目、邁瑞醫療器械標桿制造基地、華潤微電子深圳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等一批先進制造業項目相繼開工,源源活水……深圳制造業構建的良好產業生態鏈,正為這座全球先進制造業重鎮注入強勁動能。
連日來,記者深入一線采訪,看到的是一片火熱趕工生產,整個深圳制造業生機勃勃。據統計,今年1-10月,深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
作為全國工業第一城的深圳,堅持工業立市、制造業強市,穩住基本盤,經濟保持韌性、持續向好、后勁十足,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深圳工業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快推動“20+8”產業集群建設,大力發展智能終端、工業母機、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為實現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厚植新優勢、增添新動能。
新能源汽車產業脫穎而出
成現象級先進制造產業鏈
縱觀深圳經濟,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這座城市的工業經濟總能踏準節奏,無論是過去的加工貿易,還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高新技術,以及提前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現在力推的“20+8”產業集群,深圳制造走出了一條清晰的轉型升級、邁向高端的路徑。
正因如此,深圳制造業擁有眾“鏈”共舞、精彩紛呈的現代化產業格局,呈現出“鏈主”企業頭雁領飛、中小企業眾雁伴飛的良好生態,從而在波動的經濟周期中,總能亮點頻出,引領深圳制造奮勇前行。
深圳提前多年布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這兩年已然從眾“鏈”中脫穎而出,成為現象級的先進制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速增長,為深圳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走進南山智園,這里高科技小巨人企業云集。其中,作為鋰離子電池核心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深圳市德方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異軍突起,成為國家單項冠軍產品制造企業。
德方納米董事會秘書何艷艷告訴記者,德方納米堅持自主研發,成功開發出納米磷酸鐵鋰,成為目前市場上唯一一家采用“自熱蒸發液相法”工藝生產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的企業,共申請專利282項,已獲授權專利95項,其中發明專利76項,實用新型專利19項,擁有三大省級技術平臺,主導和參與制定了近30項國際、國家標準,承擔數十項國家級、省市級科研項目。
憑借領先的技術和高質量的產品,德方納米贏得比亞迪、寧德時代等產業巨頭的青睞,在新能源市場一路高歌猛進。何艷艷透露,得益于技術沉淀以及生產能力的積累,德方納米趕上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式增長的紅利,2021年訂單大增,從而進入高速增長期。今年前3季度,德方納米實現營業收入144.16億元,同比增長519.79%;凈利潤為18.28億元,同比增長628.2%。
像德方納米這樣,位居產業鏈上下游的高科技“小巨人”制造企業,宛若發達的根系和枝葉,為制造業“樹干”的深圳制造龍頭企業輸送源源不斷“養分”,從而構成蔚為壯觀的深圳制造業“林地”。
比亞迪正是這片“林地”眾多“大樹”的一棵,引領新能源汽車產業一路行進。比亞迪車間一片繁忙,一輛輛新能源汽車駛下生產線。扎根深圳,提前布局和發力新能源汽車研發,以及高端制造的比亞迪,厚積薄發,這兩年實現高速增長,并且闖入國際中高端新能源車市場,今年前10個月累計銷量139.79萬輛,同比增長233.92%,躍居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榜首。
龍頭“鏈主”企業的“水漲”,帶動上下游企業的“船高”,從而拉動深圳汽車制造業一路上揚。今年前10個月,深圳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2.1%。
大企業“頂天”中小企業“散葉”
眾產業鏈合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圳制造的優勢,顯然不是某一個產業鏈的獨舞,而是眾鏈共振的交相輝映。
深圳制造業基礎雄厚,土沃根深。華為、工業富聯、中集、華星光電等大企業頂天立地;大族激光、大疆等眾多行業領軍企業深耕細分領域,枝繁葉茂。
以華為、比亞迪、中興、華星光電、中集等龍頭企業為代表的深圳優勢產業鏈,合力推動深圳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深圳制造,鏗鏘前行,特別是先進制造的城市名片正在打響。受益于制造業轉型升級以及市場需求升溫,深圳工業母機龍頭企業產能充足,整個行業穩中求進。
“我們搶抓市場風口,不斷加大自主研發,提升產品技術和質量,從而吸引更多客戶。”深圳市創世紀機械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作為高端數控機床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創世紀鉆銑攻牙機在技術、銷量方面一直領跑,并積極布局高端數控機床,對關鍵產品進行研發升級,業績實現大幅增長。
位于光明科學城的“鏈主”企業,tcl華星引領大尺寸面板產業風向,每年研發投入占比都在7%以上,去年以1954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位全球企業第8位、中國企業第4位。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TCL華星累計全球專利申請數55007件,累計全球專利授權數18819件,其中發明專利超95%,自主專利已廣泛覆蓋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
TCL華星COO趙軍表示,該公司不斷推進自主研發,目前訂單飽滿,產能充沛,銷售看好。特別是深圳t7工廠二期按照計劃順利推進,預計今年能達到滿產狀態。
目前,以TCL華星為龍頭,一個超千億的平板顯示產業鏈在深圳及大灣區形成,拉動上下游企業加速在周邊集聚。TCL華星與上下游產業鏈企業抱團合作,不斷拓展國內國際市場,份額穩步提升。而且,TCL華星加大投資,繼續做產能的改造和擴充,為后續市場發力做好儲備。
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開枝散葉、星光璀璨。深圳暢通“個轉企”“小升規”“規做精”“優上市”的企業成長鏈條,實施企業上市發展“星耀鵬城”計劃。今年以來,深圳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40家。
深圳眾多“小巨人”企業,在各自細分行業嶄露頭角,為工業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專精特新”企業表現亮眼。全市規上工業“專精特新”企業今年以來增速持續保持高位,且顯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前三季合計增加值同比增長11.4%,對基本盤的穩固和宏觀經濟穩增長起到了較強支撐作用。
深圳吉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新能源行業的鋰電裝備制造技術引領者,該公司上半年激光、疊片、卷繞等產品產量230臺左右,銷售逾6億元,實現大幅增長。開立生物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保持國內甚至國際領先水平,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得益于自主創新,越來越多的經銷商從外資品牌轉向開立品牌。”開立生物有關負責人說。
深圳工業經濟結構日趨優化,高質量發展特征顯著,細分領域展現出更高的成長性。統計顯示,1-10月深圳主要高技術產品產量持續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智能手機、民用無人機產量分別增長212.7%、124.4%、35.4%、31.4%。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劉國宏認為,深圳制造業持續回暖,特別是高技術產品持續快速增長,展現出“深圳制造”向“深圳創造”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和良好勢頭,表明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韌性足、潛力大、新動能強、路徑明確。
前瞻布局夯實先進制造業根基
培育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產業集群
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一期廠區A地塊,16棟工廠和宿舍樓已迎來13條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線和首批技術工人,生產設備正有序運作。旁邊的B地塊工地項目熱潮涌動,機械運轉、車輛穿梭,上千名工人忙碌不停,一批新廠房正相繼拔地而起。
新投資,新項目,新活力。同樣,10月底開工建設的華潤微電子深圳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一片火熱景象。該項目一期總投資220億元,建成后將形成年產48萬片12英寸功率芯片的生產能力。
瞄準以制造業為根基的現代產業,深圳加大投資。今年,深圳計劃安排重大項目883個,其中現代產業類項目250個,總投資10373.3億元;特別是加大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的工業投資力度,建成投產中芯國際12英寸線、華星光電T7二期等項目,開工建設5個百億級、10個三十億以上重大工業項目等,筑牢實體經濟“基本盤”。
深圳一批重點工業項目相繼開工或投產,為深圳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光明燃機電廠、深圳東部電廠二期等重大能源項目,貝特瑞4萬噸硅基負極材料擴建項目、邁瑞醫療器械標桿制造基地等一批先進制造業項目相繼開工;聯想南方基地智能制造基地等項目相繼投產。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平穩增長,不僅為實現今年的經濟發展目標提供保障,也為更長遠的持續健康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1-10月,深圳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1%。工業投資增勢強勁,增長31.3%,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23.2%;高技術產業投資活躍,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24.0%。
深圳工業經濟穩中求進,離不開有為政府之手。今年以來,深圳相繼出臺5個“30條”,減輕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提振市場信心。
創維集團有關負責人說,深圳今年以來針對不同行業特性出臺了系列支持企業發展的產業政策,而且都有非常詳實的細節指引。“房租減免、研發加計扣除、首臺套支持、稅收返還、重大研發項目支持、產品注冊支持等方面的政策,為企業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支持。”
超前布局,后勁十足。今年6月,深圳發布“20+8”產業集群政策,培育壯大20個戰略性性新興產業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來產業,推動20個先進制造業園區建設,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后勁,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深圳堅持制造業立市之本,把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實體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培育若干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將超過1.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
產業規劃目光高遠,配套措施腳踏實地。《深圳市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空間布局規劃》提出,按照集中連片、產住分離的原則,在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鹽田、大鵬新區、深汕特別合作區合理劃定先進制造業園區,總規劃用地面積約300平方公里,按照啟動區、拓展區、儲備區有計劃釋放工業用地面積約60平方公里。近日,深圳提出推動“工業上樓”,連續5年每年建設不少于2000萬平方米高品質、低成本、定制化產業空間,切實降低企業用房成本,提振企業投資信心。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表示,全球新冠疫情蔓延以及復雜多變的世界格局,引發產業鏈、供應鏈發生深刻變化,深圳布局“20+8”產業集群,基本涵蓋目前世界上最具有潛力的新興產業,彰顯深圳科學預判未來產業發展的能力,特別在全球產業發展中,有助于深圳牢牢掌握主動權,從而建立自有技術系統、工業系統以及制造業系統,實現產業全面升級,在一些領域實現領跑。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