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將探索構建跨北交所與新三板指數體系
北交所首只指數正式上線進入倒計時!北證50將于明天發布實時行情,這意味著北交所正式跨進指數時代。業界預計這將為北交所帶來新增資金,廣發證券(15.360, -0.23, -1.48%)認為北交所公司未來有望納入陸股通投資范圍。
與此同時,北交所在成立一周年前后頻頻派發政策“紅包”,包括融資融券規則落地、混合做市即將實施、調降交易經手費等。在業界看來,北交所正在逐步A股化,不過,渤海證券做市業務負責人張可亮提醒,新三板市場的改革目標不是要建一個A股化的北交所,在新三板建一個北交所只是深化發展新三板的一個手段,最終目標是要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
北交所正式跨進指數時代
11月18日,北交所發布了北證50自4月29日基準日起至11月18日的全部歷史點位數據;11月21日,作為北交所首只指數,北證50將亮麗登場,宣告北交所正式跨入指數時代。
根據指數編制方案,北證50由北交所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市場代表性的50只個股編制組成,兼具代表性與成長性。前五只權重股分別為吉林碳谷(50.960, 1.72, 3.49%)、連城數控(66.700, 1.02, 1.55%)、貝特瑞(49.000, 1.05, 2.19%)、穎泰生物(5.600, 0.09, 1.63%)、諾思蘭德(12.410, 0.19, 1.55%)。統計顯示,截至11月18日收盤,北交所126只個股總市值為2016.58億元,北證50成份股合計總市值為1328.04億元,占比達65.86%,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醫藥生物、電力設備等戰略新興行業。
北證50前五大權重股中,吉林碳谷、連城數控、貝特瑞、穎泰生物的市值分別居于北交所上市公司前四位,分別為156.9億元、152.71億元、349.11億元和67.54億元,諾思蘭德的市值為31.49億元,在北交所公司中居于第10位。總體上看,北證50前五大權重股總市值約占北交所總體市值的37.58%。
值得一提的是,北證50樣本股的業績情況也頗為亮眼。今年前三季度,中航泰達(5.350, 0.10, 1.90%)現歸母凈利潤3584.36萬元,同比增長221.46%,是凈利增幅最大的股票;穎泰生物、吉林碳谷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2億元和4.84億元,分別增長208.76%和170.1%;而貝特瑞實現歸母凈利潤13.58億元,同比增長24.52%,是北交所的“盈利王”。
有消息稱,自9月指數編制方案發布后,多家基金公司已在密切關注指數發布進展,積極準備北證50指數產品。
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諸海濱團隊認為,北證50推出后,將能夠及時反映北交所股票整體行情,提升北交所上市公司品牌效應和影響力;另外投資創新型中小企業和部分投資者風險偏好不匹配,反而指數投資分散化組合是較為可行的投資方式,讓投資者既能降低參與北交所的風險,也能享受到創新型企業創新成果的紅利。
在諸海濱團隊看來,北交所指數問世使得市場首次有了可以衡量和觀察北交所整體走勢的重要寬基指數,對于投資北交所的資金而言有了更為明確的參考基準。多家公募基金也積極開發和布局北交所相關指數基金,并將于近期遞交指數授權申請。隨著相關指數產品的開發,也會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投資北交所的工具。
張可亮認為,目前北交所場內依然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希望監管層能夠根據擴容規模和二級市場的解禁規模,有節奏有步驟地匹配相應的資金規模,充分重視和利用被動型指數基金,為市場提供資金支持。在北證50推出的基礎上,盡快開發其他類型的指數,完善指數品種,為指數基金的發行入市打好基礎。
廣發證券表示,目前北交所基金持倉占比較低,2022年二季度北交所基金持倉占比為0.17%,僅有236只基金披露持倉了北交所股票,未來北交所資金增量因素還包括未來北交所上市公司納入陸股通投資范圍。其認為,被標記為陸股通標的需滿足兩點條件的任一個,條件一是屬于指定的交易所的部分指數成份股,條件二是在A+H股兩地上市,對于北交所上市公司來說,北證50指數即將上線,條件一有望滿足。
北交所將越來越A股化?
北交所在成立一周年前后,政策“紅包”頻頻派發:融資融券規則落地、股票交易經手費減半收取、混合做市也迎來實質性進展,此外,11月18日,中證指數、國證指數分別公告,決定將北交所股票納入中證、國證跨市場指數體系。諸海濱團隊認為,隨著北交所一周年后市場進入快車道,可以預見北交所一系列政策的針對性、實效性增強,或將不斷優化北交所市場生態。
梳理時間線可看到,北交所的政策“組合拳”將接連推出:11月21日北證50上線后,12月1日北交所將交易降低經手費,12月3日做市商制度征求意見結束,12月31日北交所股票納入中證指數系成份股,2023年一季度融資融券交易有望正式啟動,2023年6月個股納入國證指數系成份股。
在諸海濱團隊看來,北交所降低交易費率,直接效果可以進一步降低市場參與成本,提升市場流動性,激發市場活力進而促進參與投資人增長。降費率的更長遠的意義在于,使投資者在北交所交易習慣與滬深市場逐漸接軌。隨著北交所改革的全面推進,各個類型的投資者(股票基金、指數基金、私募基金、個人投資者、QFII、保險)都逐漸開始加大北交所參與力度,降低交易經手費可以激活各類投資機構更好投資北交所,導入更多長期資金。費率比率下降,也更容易促進長尾客戶參與北交所市場。
對于備受業界期盼的混合做市制度,資深新三板評論人、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認為,北交所引進做市交易更具四個先發優勢:一是做市商,新三板眾多券商都有多年的做市經驗;二是企業,部分北交所公司在新三板掛牌時就是采取做市交易;三是庫存股,不少做市商手上的做市庫存股票跟隨企業從新三板直接平移到了北交所;四是投資者,北交所很多投資者已經在新三板交易過做市股票,有市場基礎。
不過,對于一些業內人士歡呼的“北交所越來越像A股”這一現象,張可亮則持不同意見。張可亮指出,新三板市場的改革目標不是要建一個A股化的北交所,在新三板建一個北交所只是深化發展新三板的一個手段,“北交所就是新三板的二級市場,目前市場規模小,流動性的問題只需要多引入指數基金就可以解決,我毫不擔心,我更關心的是北交所如何與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保持血肉聯系,一體化發展。”
在張可亮看來,可喜的是,監管層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北交所來帶動新三板的發展。11月18日,北交所總經理隋強在第十六屆指數與指數化投資論壇上表示,下一步北交所將不斷豐富指數體系,推動指數化投資穩步發展,三大舉措中的其中一項是“立足北交所與新三板一體發展,探索構建跨北交所與新三板的指數體系,進一步發揮北交所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具有市場特色的跨層次投資。”
張可亮認為,以北交所為主體,構建跨北交所和新三板的指數體系確是有可行性的,也是很必要的,這會帶動基礎層和創新層優質企業的估值,促進股轉市場的整體發展,“北交所自己好不是真的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