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就深化新三板改革發文 定增保底協議將被認定無效
北交所開市已逾7個月,在北交所上市的公司數量也達到百家。近日,為充分發揮法院審判職能作用,保障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順利推進,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于為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保障意見》)。《保障意見》指出,法院要主動作為,以優質司法服務支持中小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此前,一些上市公司在定向增發時,投資方為了降低風險,往往會要求與上市公司大股東或實控人簽訂“定增保底協議”,該協議的有效性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爭議。在此次發布的《保障意見》中,最高法明確表示,在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等再融資過程中訂立的“定增保底”性質條款,違反了證券法公平原則和相關監管規定,法院應依法認定該條款無效。
北交所公司已達百家
2021年11月15日,備受矚目的北交所正式開市。目前,北交所開市已逾7個月,上市公司數量也達到百家。《保障意見》提到,在此次深化新三板改革中,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和北交所聚焦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形成“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北交所在新三板精選層基礎上變更設立,新三板仍保留基礎層和創新層掛牌公司;北交所上市公司從新三板創新層掛牌公司產生,同步試點股票發行注冊制;與滬深市場相比,北交所擁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和市場功能,其上市公司符合轉板條件的,可轉到創業板和科創板上市。
相較于滬深上市公司,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掛牌公司和北交所上市公司處于發展早期,規模體量相對較小。對此,《保障意見》提出,要依法支持證券中介機構服務中小企業掛牌上市融資,各級法院在審理涉中小企業及其證券中介機構虛假陳述案件時,要立足被訴中小企業尚屬創業成長階段這一實際,力戒“一刀切”。
對于虛假陳述的民事責任,《保障意見》指出,要按照“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對虛假陳述民事責任予以區別對待:因北交所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部分可能追溯至其在新三板掛牌期間,對于該類案件,法院要結合其跨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和北交所期間的信息披露等行為,綜合認定其違法違規行為及其實施日等要素,不得隨意延展其虛假陳述實施日的時間范圍,防止上市中小企業民事賠償責任不當擴大。
定增保底協議有礙公平
此前,一些上市公司在定向增發時,投資方為了降低風險,往往會要求與上市公司大股東或實控人簽訂“定增保底協議”,該協議的有效性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爭議。6月28日上午,上海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律師婁霄云通過微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定增保底協議”就是讓投資方實現無風險,對于普通投資者和定增參與方是不同等的待遇,實際上讓投資方免除了市場風險,對中小投資者是極度不公平的。
此次發布的《保障意見》明確指出,在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等再融資過程中,對于投資方利用優勢地位與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或者主要股東訂立的“定增保底”性質條款,因其賦予了投資方優越于其他同種類股東的保證收益特殊權利,變相推高了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違反了證券法公平原則和相關監管規定,法院應依法認定該條款無效。
值得注意的是,《保障意見》針對的是新三板和北交所上市公司。那么,針對“定增保底協議”的意見,是否也同樣適用于滬深上市公司?婁霄云表示:“最高法下發的文件是針對新三板,但具體下面法院執行層面的適用性肯定是不會統一的,因為我們的法院裁決沒法做到各省統一,除非最高法出臺一個指導性案例,估計能夠做到全國統一。”
婁霄云認為,后續針對滬深上市公司“定增保底協議無效”的相關規定,其出臺只是時間問題,以后法院判定“定增保底協議無效”將是一種趨勢。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