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酒折戟IPO說明了什么?
證監會網站日前披露信息,四川郎酒的IPO進程被終止,此事旋即引發市場關注。
撇開股權沿革等問題不談,市場的核心關注點有二。一是從近幾年的IPO案例來看,郎酒并非第一家終止IPO的白酒企業,此前比郎酒早15天遞交招股書的國臺酒業,已經于去年6月終止IPO。此外習酒、金沙酒等酒企都公開表示過謀求上市的消息,但最終要么被叫停,要么沒有了下文。二是從統計來看,目前A股約有19家白酒企業,但最近一次IPO成功的酒企還是2016年3月上市的金徽酒。如果以此計算,則意味著A股6年來未有新的白酒品牌闖關成功。
市場有不少觀點認為,這意味著監管部門對白酒企業上市融資仍然不鼓勵。近年來,為防止資本無序炒作,引導白酒回歸理性,監管層確實在不斷出招為行業“降溫”。不過筆者認為,即便是從行業的角度去看,白酒企業近年來無緣A股也有其內在原因,這已經不單純是監管尺度的問題了。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到2020年,中國白酒銷售總量持續下降,從1357萬千升降至729.6萬千升,接近腰斬。產量方面幾乎也是同步,2016年白酒產量達到峰值,約為1358萬千升,2020年該數據下降為741萬千升。這些數據意味著,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加強,白酒行業的市場空間其實已經趨于萎縮。盡管茅臺、五糧液等龍頭企業近年來的營收和利潤在穩步增長,但這基本都是依靠提高價格來實現的。龍頭企業的強勢,實質上是靠擠壓二三線品牌的市場空間得來的。
然而這樣一個不斷萎縮的市場里,近年來白酒企業卻還在不斷擴充產能。今年1月,茅臺發布公告稱,決定投資41.1億元,在貴州省習水縣展開擴產項目建設。預計項目建成后合計設計產能將超過10萬噸。幾乎是在同一時期,五糧液也宣布擬分兩期實施制曲車間進行擴能改造,投資規模約為27.5億元。郎酒本次的招股書也顯示,其募集資金主要用途也是擴充產能,用于優質醬香型白酒產能建設項目、優質濃香型、兼香白酒產能建設項目。
顯然,這種格局最終只能導致產能過剩,并引發資金、資源的巨大浪費。繼續放任白酒企業繼續登陸資本市場,借助資本的力量不斷內卷,從全行業的角度恐怕未必是有益的。
國家統計局數據還顯示,2021年度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為965家,較上年減少了75家,顯示行業的洗牌還在加劇。昨日有消息稱,此番撤回A股上市計劃后,郎酒可能會考慮赴港股上市。很顯然,如果沒有資本市場這個加速器助陣,在茅臺、五糧液等強勢品牌的擠壓下,郎酒這樣的二三線品牌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不容易的。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