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交易內幕:暴利背后,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大量SPAC公司認股權證交易量的飆升,發生在這些司公告尋找到“合適并購標的”前。這是否意味著有人掌握了“內幕消息”?
SPAC,本質是一個現金殼公司,其設立的唯一目的就是使用IPO所募集的資金收購一級市場優質標的,實現私人企業的快速上市并從中攫取豐厚回報,壽命通常為兩年。
一般情況下,若SPAC在上市后的12-24個月內尋找到合適的標的并完成SPAC并購交易,則發起人與投資人有望獲利頗豐。否則,SPAC或者需要獲得股東批準延長該期限,或者面臨清算并將托管賬戶內的資金全部返還至SPAC股東。
自1993年問世以來,SPAC的發展較為波折,而在2020年各國央行“大放水”造成資本市場流動性充裕、二級市場較一級市場溢價抬升等現象后,SPAC迅速從金融世界的“一潭死水”變得炙手可熱。2021年,SPAC籌集的資金首次超過了傳統IPO。
不過,暴利背后,事情可能沒有那么簡單——問題出在認股權證交易量的“非正常時點”。
據彭博社統計,2018年底以來的近300宗SPAC成功并購案例中,近四分之一起案例中認股權證交易量的飆升,發生在SPAC公司公告尋找到“合適標的”前。進一步統計,在其中十幾起案例中,只要在交易量飆升時購入認股權證的投資者拿住幾周甚至是幾天,其投資收益便可超過100%。
其中,最為夸張的是SPAC公司 Opes Acquisition 與連鎖快餐 BurgerFi 的成功合并案例。該案例中,認股權證交易量在2020年6月5日周五飆升至225萬份,收盤價約42美分,交易量達到正常數量的60多倍(正常數量為合并公告發布前90至30天的平均交易量)。6月8日周一,Opes Acquisition 宣布已簽署合并意向書,認股權證價格大漲;6月30日,合并計劃正式公布,該工具價格進一步走高。不足一個月,投資者的投資收益高達888%。
對此,德克薩斯大學金融學教授 John Griffin 表示:
這一現象也引起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注意。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目前正在審查交易前發生的認股權證交易,以確定這些交易是否基于內幕消息達成。對此,SEC 和美國金融監管局(Finra )的發言人拒絕置評。
此外,近期SEC對于SPAC的監管審查也日趨嚴格。華爾街見聞提及,3月30日周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出一項針對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的立法草案,旨在強化此類實體的信息披露水平,將從信息不對稱、證券欺詐和利益沖突等角度,幫助SPAC的投資者得到與傳統IPO一樣的保護。
SPAC 利益相關方
對于發起人來說,其本質上市發起人的“資源變現”:若發起人通過其專業投資技能、人脈資源等取得成功,那么其往往能取得巨額收益;若失敗,損失時間、運營成本不說,還會失去投資者的信任。
對于公眾投資者來說,因SPAC的收購標的具有高度不確定性且成功與否幾乎完全取決于發起人,且這些發起人沒有義務將他們的目標公司限制在其IPO材料中所列的規模、估值、行業或地理標準之內,故對公眾投資者而言是有巨大風險的“盲盒式”投資。此外,部分 SPAC 還會隨普通股一并發行認股權證,通常情況下賦予投資者以原始股股價或定增價中孰高者的1.15倍價格購買普通股的權利。
對于目標公司而言,通過SPAC上市門檻低,快捷高效且確定性更高。同時,相比傳統IPO,因“時間緊迫”,SPAC為目標公司開出的條件往往更加優渥。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