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上交所首季度融資額問鼎全球 全年或有20家SPAC完成香港上市
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4月1日發布了2022年首季中國內地和香港新股市場表現的分析及前景展望報告。其中顯示,以2022年第一季度的融資額計算,在完成3宗重大新股上市后,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全球最大的上市地。深圳證券交易所在1只大型新股得以躋身成為全球十大新股之一后,取得第三位。韓國證券交易所、沙特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分別居于第二位、第四位和第五位。
德勤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前三個月,北京、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總共有85只新股上市融資1,799億元人民幣,而在2021年第一季度,有100只新股于上海和深圳兩地上市募集761億元人民幣。對比來看,雖然新股數量下跌15%,但是整體新股市場的融資金額大幅增加達136%。大部份融資金額是來自上海市場,而深圳市場則錄得最多新股數量,即41只(融資621億元人民幣)。北京證券交易所只有7只新股融資12億元人民幣。
德勤認為,在2022年第一季,面對包括美國縮表、加息和俄烏沖突在內的主要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事件,內地新股市場并沒有如同儕香港市場那么直接受到巨大影響。若這些不確定因素,尤其是疫情及烏克蘭的事件可于第二季內得以平息結束,內地市場的表現將會更出色,特別是當新股發行注冊制能夠于年內擴充至上海和深圳主板。
德勤認為,如果俄烏沖突平息,以目前于聯交所有超過130宗申請上市個案來看,此強大的計劃上市公司名單意味著投資者的消納有能力會有反彈,而上市的窗口期可變得更寛大。來自科技、傳媒和電訊、醫療及醫藥公司,以及以環境、社會及管治業(ESG)為主題的上市項目勢將成為亮點。
數據顯示,在2022年第一季度,香港新股市場有15只新股上市融資136億港元,較2021年同期的1,328億港元融資額大跌90%,新股數量則由32只減少53%。今年期內只有1只來自制造業的大型新股上市。
美國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令到2022年第一季度中資企業上市的市場受到打擊,只有1家來自醫療器械的中資公司能夠上市,融資3,940萬美元。2021年第一季度則有20只中資企業的股票開始進行交易,總共融資43.7億美元。
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美國上市業務主管合伙人李思嘉指出:“在兩國監管機構進行磋商一直獲得正面發展的前提下,期望雙方能就相關的審計監管事宜達成共識,有助增強投資者對中概股的信心,繼而有助恢復中資企業在美國的上市活動。然而,我們也相信許多中概股會繼續尋找其他的上市平臺,尤其是香港以便能分散投資風險,帶來更長遠的利益。”
以新股數量計,上海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京證券交易所在2022年將繼續成為國家新股市場發展的增長動力。在2022年,上海科創板或有170至200只新股融資2,100至2,500億元人民幣;同年或另會有210至240只新股于創業板上市融資1,600至1,800億元人民幣。上海及深圳主板預計有120至150只新股融資2,000至2,300億元人民幣。中小型的制造、科技和醫療及醫藥企業將會主導新股上市的數量。
德勤童傳江對記者分析說,“全面實施注冊制至所有內地的市場將有助整體市場進一步擴容,預計更多大型融資規模的新股(即每只融資10至50億元人民幣)會于2022年內上市。而來自TMT和醫療及醫藥公司的新股數量亦將會增長,今年第一季度內地資本市場來自這兩個行業的企業數量同比增加。”
德勤資本市場服務部仍預測2022年香港將有大約120只新股上市融資約3,300億港元。中概股回流上市將會為主題,而來自TMT、醫療及醫藥業和ESG主題的新股將會成為焦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將會有更多不同的行業和更多不同類型的企業上市。
德勤相關負責人任紹文表示:“香港作為培育新經濟公司的生態圈繼續漸趨成熟,將有助推動科創企業尤其是中概股繼續紛紛來港上市,這不管中美兩國持續的地緣政治張力將會如何演變,以及跨境審計監管的磋談結果如何。此生態圈會為香港的新經濟新股、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以及SPAC的并購交易帶來強大的支持。”
香港于2022年首季迎來首只SPAC上市,融資10億港元。德勤預計或有20家SPAC于2022年完成上市,每宗上市項目融資最少10億港元。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