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運行百天服務質效凸顯 后續改革效應仍待釋放
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重大部署,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運行百余天以來,北交所市場走勢平穩、各項制度規則經受住檢驗,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質量和效率開始顯現,北交所的“改革效應”也帶動新三板市場生態整體向好。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多位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普遍認為,以注冊制改革為牽引推進全面深改、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高質量建設北交所,都是“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抓手。
代表委員認為,設立北交所,有助于提升資本市場的整體包容性和覆蓋面,有助于大幅提升市場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企業的能力。今年全國兩會,不少代表委員針對北交所、新三板的后續改革發展提出了建議,內容涉及完善交易機制、優化融資功能、明確公眾公司法律地位等。
承載重要使命
北交所公司交出亮眼“成績單”
從宣布設立到開市運行,74天籌備期,標記了“北交所速度”。北交所開市以來,市場整體保持平穩運行,改革效應持續釋放,帶動新三板市場生態發生了積極、深刻的變化。
截至今年2月底,86家北交所公司發布了2021年業績快報。數據顯示,86家公司中,除諾思蘭德(15.000, 0.00, 0.00%)外,其他公司均實現盈利,盈利面高達99%。其中,54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增長,占比達到63%;47家公司預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增長,占比達到55%。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辦成大事。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具有多樣性、差異化的生態,是我國經濟韌性的重要保障,助力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使命。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認為,設立北交所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戰略布局,北交所的基本功能,在于推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促進產業升級、經濟轉型。北交所與滬深交易所的定位形成錯位和差異,主要是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提供幫助。
記者了解到,自北交所宣布設立以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下稱“全國股轉公司”)、北交所與十余家銀行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與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國家部委聯合開展了政策研究,與各證監局、中國結算、中國證券業協會等部門、單位聯動組織培訓及投教活動,覆蓋了近百萬投資者群體。與此同時,中介機構紛紛加大業務投入力度,研究機構則加大了對北交所公司的調研力度。
“設立北交所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重大突破,對于踐行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全國政協委員、中信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奚國華表示。他介紹,截至2021年底,在作為北交所主要服務對象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領域,中信銀行(4.600, 0.00, 0.00%)的合作覆蓋率已超過37%,中信建投(25.070, 0.00, 0.00%)證券和中信證券(21.740, 0.00, 0.00%)已合計保薦16家企業登陸北交所。
投融兩活
創新型中小企業“生態圈”逐步形成
北交所設立、新三板改革向縱深推進,使得市場法律地位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市場結構更趨完善、市場功能更好發揮,一系列重大關鍵性問題和制度性障礙得到了解決,北交所日益顯示出投融兩活的變化趨勢。以北交所、新三板為載體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生態圈”正逐步形成。
從融資端看,北交所具備充足的企業后備資源。權威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的掛牌公司超過1200家,正在進行上市輔導的企業有近300家。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占比超過四成,整體呈現發展快、盈利能力強、研發強度大特點,市場具備常態化發行上市的企業基礎。
從投資端看,北交所設立以來,投資者呈現數量大幅增加、結構持續改善、長期資金持股占比穩步提升的良好態勢。截至2月底,全市場投資者已超490萬,較北交所設立消息宣布前增長1.85倍,其中50萬門檻投資者占增量的絕大比重。同時,自然人增量資金逐步入市,具備較強專業性和較高學歷水平的投資者數量不斷增加。社保基金、QFII也已進場,機構投資者加速布局,持倉比例穩步上升。
一位新三板市場研究人士表示,北交所是目前中國現存資本市場結構的補充,同時與科創板、創業板形成差異化發展的態勢。該人士認為,北交所有望憑借其錯位發展的定位,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等協同,形成新格局,促進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良性循環,推動我國資本市場向可持續、健康的方向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漸趨完善,也將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方面貢獻更大力量。
完善制度機制
促進改革效應不斷釋放
通過改革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是我國資本市場經過30余年發展積累起來的重要“方法論”。未來一個時期,繼續深化改革,也是高質量建設北交所的題中之義。
“北交所仍存在新股發行申購環節有待優化、交易活躍度有待提高、對機構投資者的吸引力有待提升、公眾公司法律地位有待明晰等問題。”奚國華說。
就此,奚國華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建議:優化申購模式,推動將北交所全額預交款制度調整為信用申購;創新交易機制,多措并舉提高北交所的交易活躍度;引入增量資金,創造條件吸引各類機構投資者;明確公眾公司的法律地位,在公司法中引入公眾公司概念,為北交所和新三板建設發展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賽萊拉是一家新三板創新層掛牌公司。在全國政協委員、賽萊拉董事長陳海佳看來,要更好服務中小企業融資,提高企業的獲得感,北交所和新三板應當進一步豐富融資產品。包括構建新三板和北交所公司信用債發行與交易制度規則體系,允許在北交所和新三板推出公司債產品;各地方政府應加大對新三板和北交所可轉債、公司債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能力等。
陳海佳說:“北交所目前仍處于市場發展的起步期、發展期,需要持續完善相關制度功能,進一步提升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能力。”他還建議北交所契合市場需求,編制發布指數,并持續完善指數體系。
回顧來路,北交所與新三板改革發展步履堅毅、上下求索,市場“穩”的基礎更加牢靠,“進”的信心更加堅定。
展望2022年,在“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總體部署下,新三板、北交所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改革年和服務年為主線,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市場特色,增強市場功能,優化市場生態,保持市場良好發展勢頭,持續提升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能力。
記者獲悉,北交所、新三板一體發展在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包括:擴大北交所企業規模,提升市場活力與韌性;完善新三板功能制度,提升市場后備基礎質量;落實全面實施注冊制要求,夯實市場發展基礎;提高服務精準性,打響市場服務品牌;提升上市和掛牌公司質量,豐富風險防控“工具箱”。
可以預期,北交所將通過改革完善制度,不斷釋放改革紅利,傾力為各類創新型中小企業暢通融資渠道,助力其成長壯大,為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服務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