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招股書,256次提到“元宇宙”!飛天云動沖刺港交所
近日,國內元宇宙場景應用層供應商飛天云動正式遞表港交所,擬在香港上市,申萬宏源(5.100, -0.01, -0.20%)香港為其獨家保薦人。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曾名北京掌中飛天科技,于2017年7月14日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兩年后從新三板摘牌退市,今年12月初剛改名“飛天云動”,并宣布進軍元宇宙領域。
國內AR/VR服務市場中排名第一
根據招股書介紹,飛天云動是中國元宇宙場景應用層(或AR/VR內容及服務市場)的領先供應商,并已開始建立自己的元宇宙平臺。
根據艾瑞咨詢的資料,按收入計,公司在中國的AR/VR內容及服務市場排名第一,于2020年占市場份額的2.3%。同時,公司在中國的AR/ VR服務市場中排名第一,于2020年占市場份額的12.6%。
目前,公司主要通過提供AR/VR內容及服務和AR/VR技術,活躍于場景應用及底層技術層。業務主要包括AR/VR服務、AR/VR內容、AR/VR SaaS及IP業務。其中AR/VR服務業務是公司目前的主要收入來源。
天眼查顯示,北京飛天云動成立于2021年11月,飛天云動(香港)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持股。其對應的境內實體公司為北京掌中飛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掌中飛天科技成立于2008年3月,初期主要是一個游戲發行平臺,2017年公司在新三板掛牌,并于2019年8月份摘牌。今年12月初,北京掌中飛天科技宣布進入“元宇宙”領域,并更名為“飛天云動”(Flowing Cloud)。此外還宣布與慧辰股份(37.580, 0.04, 0.11%)、中國外文局海豚出版社簽署了戰略合作。
在募資凈額用途方面,飛天云動表示計劃用于增強其研發能力及改進服務及產品;提升銷售及營銷職能;選定合并、收購和戰略投資;用于開發該公司的飛天元宇宙平臺等以及用作運營資金和一般公司用途等。
AR/VR服務內容為主要收入來源
從營收來看,公司的主要收入來自于AR/VR服務、AR/VR內容以及其AR/VR SaaS 業務等。
近三年來,公司的營收增長明顯,上述主營業務的占比也逐年擴大。其中2018年至2020年,收入分別為1.64億元、2.51億元、3.39億元;而AR/VR服務、AR/VR內容以及其AR/VR SaaS 業務收入為7510萬元、1.89億元、2.66億元,占比分為為45.9%、75.3%、78.5%。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為2.78億元,同比增長約129.8%。上述主營業務收入則為2.6億元,占比超93%。
毛利率方面,公司的AR/VR SaaS業務的毛利率最高,其次為AV/VR內容和AV/VR服務,IP及其他業務所占毛利率較低。
其中,AR/VR SaaS業務于2019年至2020年毛利率分別 為50.5%、52.9%,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為53.1%。AR/VR內容于2018年至2020年毛利率分別為46.1%、47.9%、47.2%,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為51.0%。AR/VR服務于2018年至2020年毛利率分別為12.3%、21.2%、19.4%,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為21.5%。
根據艾瑞咨詢的資料,2020年中國AR/VR 內容及服務按收入計的市場規模為人民幣115億元,并預期將由2021年的人民幣211億元增加至2025年的102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48.6%。
因此飛天云動對于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并在招股書中直言,預期AR/VR業務的高增長在未來將持續下去。
研發投入方面,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758萬、1142.5萬、1504.6萬元,2021年上半年研發投入為901.2萬元,分別占的當期收入的4.6%、4.6%、4.4%及3.2%。
從公司員工構成也能看出,公司的研發人數最多,有46人,占總數比例為36.8%;其次為銷售人員,占總數比例為26.4%。
256次提及元宇宙
今年以來隨著元宇宙概念的持續火爆,國內外企業也開始紛紛布局。在此風口下,北京掌中飛天科技在12月初火速改名“飛天云動”之后,月底便開始沖刺港股IPO。
和羅永浩官宣入局AR /VR /MR領域前多次提及“元宇宙”概念相似的是,主營業務在AR/VR服務領域的飛天云動,沖刺港股IPO時也不忘帶上元宇宙概念,不僅直言要搭建自己的元宇宙平臺,更是在招股書中256次提及了“元宇宙”。
在“我們的使命”介紹中,公司表示要憑借AR/VR技術打破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之間的次元壁壘,并賦能客戶實現數字化升級及業務補充,“我們立志幫助每名客戶進入元宇宙,連接彼此,并實現元宇宙時代的數字價值商業化,從而打造我們自身的元宇宙平臺”。
不過,飛天云動在風險因素中也坦言,由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及前景取決于AR/VR內容及服務行業(即元宇宙場景應用層)的持續發展及增長,而該行業目前屬于較新且正在發展中,公司未來經營業績及前景,以及預測該等業績及前景的能力,均受到多種不確定因素影響,可能對公司的盈利能力及前景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也面臨著依賴主要客戶及供應商的集中風險及對手方風險。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的五大客戶分別占公司收入約47.4%、46.1%、38.5%及42.1%。公司的五大供應商分別占公司總收入成本約50.8%、49.9%、41.1%及49.5%。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