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萊英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這一次高瓴減持錯了?
近日,凱萊英公告稱,已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這意味著凱萊英將成為繼藥明康德(156, 0.00, 0.00%)、康龍化成等之后又一家實現“A+H”布局的CRO/CDMO(醫藥合同定制研發生產)企業。
而三季報顯示,高瓴減持了凱萊英,消失在前十大股東中。有人認為,對于高瓴這個酷愛生物醫藥板塊的6000億投資巨頭來說,這一回或要錯失一個IPO了。
高瓴與凱萊英
凱萊英并不像百濟神州(220.6, 0.00, 0.00%)那樣,是高瓴一手扶持的生物醫藥企業。
融資數據顯示,凱萊英誕生于1998年,最早一筆融資發生于2010年,投資方為海達投資,為股權融資。
之后,2011年天創資本、君翼資本、華芳集團、基石資本聯合參與凱萊英A輪融資,融資金額為3500萬元。
招股書披露,當時天創富鑫、天創眾鑫、昆侖基石、君翼博星、君翼博盈、華芳創業投資等同意分別以9.2588百萬美元、4.6294百萬美元、7.7157百萬美元、3.8578百萬美元、3.8578百萬美元、6.1726百萬美元認購本公司增加的注冊資本。
2012年,凱萊英完成B輪融資,投資方為基石資本。披露顯示,昆侖基石與深圳市珠峰基石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訂立股權轉讓協議,后者同意以50百萬人民幣代價認購昆侖基石持有的凱萊英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昆侖基石為珠峰基石的有限合伙人,持有珠峰基石約38.0298%權益。至此,凱萊英完成上市前的最后一筆融資。
而作為生物醫藥業的投資巨頭,高瓴與凱萊英的“接觸”發生在上市之后。
2020年10月,凱萊英以227元每股增發1018萬股,累計實際募資凈額為22.75億元,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一口氣認購了440.53萬股,占增發新股總數的近一半。認購完成后,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價值基金(交易所)于當年持有凱萊英440.53萬股,占總股本的1.82%,成為凱萊英第六大股東。
但三季報顯示,高瓴已退出凱萊英前十大股東名單。按照持股數計算,有人認為,即便沒有全部減持,但在退出前十大股東后,高瓴手里所剩的股份也已不多。
在港股說明書中,記者看到,高瓴已不作為單獨的股東,出現在凱萊英的主要股東名單中。
CXO行業紅利之爭
作為生物醫藥行業重要的投資大佬,高瓴減持凱萊英曾一度引發熱議。
對于資本市場來說,在今年年中,CXO板塊曾有一波調整。而對于減持的原因,高瓴曾解釋稱:CXO行業公司股價普遍很高,數據顯示,凱萊英的動態市盈率高達百倍。并且,CRO指數也從2019年起,在2年時間內上漲近400%,作為板塊內的個股,凱萊英漲幅也達5倍左右。
但問題是,高瓴投資,估值并不是核心要素。要知道,在很多時候,高瓴都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鈔能力”。
因此,在減持凱萊英之后,高瓴也做了第二種解釋:新政的發布有可能打破CXO企業躺著賺錢的日子。
7月8日,CDE(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發布了一個新政——《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則》原文中具有如下表述:“新藥研發應以為患者提供更優的治療選擇為最高目標,當選擇非最優的治療作為對照時,即使臨床試驗達到預設研究目標,也無法說明試驗藥物可滿足臨床中患者的實際需要,或無法證明該藥物對患者的價值。”
這意味著真正的醫藥創新,追求的是“同類第一”,但現實中,很多同質化品種其實都出自CXO之手。
與此同時,醫保局也明確接下來“應采盡采”。數據顯示,2020年一共有7家PD-1/PD-L1參與醫保談判,恒瑞醫藥、百濟神州和君實生物(47.2, 0.00, 0.00%)的PD-1,以平均降價78%的代價全部納入醫保,涉及病種包括肺癌、肝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種惡性腫瘤。
而之前,一位券商分析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CDMO這個賽道在國內還會景氣,估計有三年到五年時間,尤其是新的療法,包括細胞療法、基因療法抗體等等。
“創新藥需要持續的去研發,就行業本身而言,全球需求都在增長。另外,國內有工程師紅利。在中國,有很多人都在讀生物醫藥,國內讀完后會再去海外,回來后就有很高的工程師紅利。通常從海外回來后,會達到7-10萬美金,與一直呆在國內的有很大差距。”該分析師說。
此外,該位分析師認為,很多國家還沒有形成一個特別好的產業鏈,它需要有足夠多的工業配套。“國內地大物博,包括產能,工程師紅利,天然就能形成工業配套。可以看到,CXO中包括藥明康德、凱凱萊,以及博騰股份等,交付水平是比較高的,能夠得到海外客戶認可。這樣的話,口碑會進一步傳播。”
至于其他地方能不能做,該位分析師則告訴記者:“ 其他地方肯定能做,包括美國,但成本會貴很多。”
最新消息顯示,凱萊英新簽大型海外訂單,或來自輝瑞新冠口服藥,而且股價已超過高瓴減持時的水平。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