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更早、更小、更新” 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起航
2021年11月15日,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日子,我國專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證券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9月2日,領導人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的致辭中宣布“我們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這是對資本市場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從宣布新設到開市,短短74天,“北交所速度”令人矚目。相關各方全力以赴把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大事辦穩、好事辦好,扎實做好企業、制度、技術、投資者等各項準備工作。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來了!市場各方寄予厚望。
彌補資本市場短板
“相信北交所會真正成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起飛跑道。”上海創遠儀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躍軍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成立于2005年,北交所的開市,讓公司離成為全球無線通信測試儀器知名品牌的愿景更近一步。馮躍軍表示:“從2016年掛牌創新層,到2020年進精選層,再到今年成為北交所上市公司,伴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改革和完善,創遠儀器這樣的高科技中小企業充分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作為首批北交所上市企業之一,我們非常榮幸在公司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從一開始就參與并見證這一偉大歷史變革,資本市場的賦能必將為企業帶來更澎湃的發展動力?!?/p>
創遠儀器的感想,代表著我國一大批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企盼。北京證券交易所的開市,對于我國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意義。
創新,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提起中國創新,人們常說來自成熟的生產制造能力、規模龐大的本土市場和迅速崛起的科研水平。而從國際視野看,現代產業的創新要突圍,還有一個重要因子必不可少,那就是一個發育成熟、支持創新的資本市場。為了彌補資本市場對中小企業的覆蓋面不夠,包容性不強的短板,讓資本市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2013年,以《國務院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發布為標志,新三板正式成為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
經過8年的發展,新三板成為全球掛牌企業數量最多的證券交易場所。服務對象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截至11月初,存量掛牌公司7241家,民營、中小企業占比多年來保持在92%、94%,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75%,有783家公司被評為專精特新“小巨人”。38家成長為“單項冠軍”企業,48家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
2019年10月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啟動,2020年引入公開發行并推出精選層、增加連續競價等。新三板分層為精選層、創新層、基礎層,為持續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奠定了堅實基礎。
9月3日,中國證監會宣布,以現有的新三板精選層為基礎組建北京證券交易所,并同步試點證券發行注冊制。9月17日,監管明確個人投資者準入的資金門檻為證券資產50萬元,機構投資者準入不設置資金門檻。開市前,北交所投資者戶數超400萬。開市首日81只股票交易,其中71家是精選層掛牌企業平移到北交所上市,10家為開市時直接上市的新股。
更好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
行穩致遠,未來可期。開市前,全國股轉公司董事長、北京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徐明在2021金融街論壇上曾表示,北交所堅守服務中小企業的定位,把握支持創新發展的關鍵,其市場品牌效應引導各類中介機構、投資者積極參與,凝聚地方政府合力,促進形成科技、創新和資本的聚集效應。
北京三元基因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即將成為北交所上市企業,這家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主要產品是人干擾素α1b,一種我國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工程一類藥物。三元基因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程永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交所的開市,將大大促進科技與資本融合,對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超4000萬戶企業主體,其中高新技術企業超22.5萬家,企業發展階段和需求特征各不相同,投融資需求旺盛且多元。北交所開市運行后,將進一步增強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打造長周期全鏈條服務體系,更好滿足中小企業差異化融資需求。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商法室主任、研究員陳潔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交所揚帆起航,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邁出關鍵步伐,普惠性、包容性進一步增強。
北交所以原有的新三板精選層為基礎組建,堅持北交所上市公司由創新層公司產生。在新三板創新層、基礎層培育壯大的企業,鼓勵繼續在北交所上市;同時,北交所退市公司符合條件的可以退至創新層和基礎層繼續交易,存在重大違法違規的,直接退出市場。
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與北交所既分工明確又相互銜接,將形成制度合力,延長資本市場服務鏈條,企業可根據不同發展階段實際需要,靈活選擇資本市場發展路徑。
此外,新三板加強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互聯互通,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可升可降”的雙向通道全面開啟,推動形成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的錯位發展格局,同時在功能上層層遞進,互聯互通,不同板塊之間各自發揮其特有的功能,并形成良性互動,最終有利于推動資本市場有效發揮資源配置功能,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北交所“淘金”潛力大
北交所的投資前景如何?開源證券總裁助理、研究所所長孫金鉅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交所是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專業化平臺,市場預期好。新三板創新層、基礎層豐富的企業儲備資源,助力北交所快速成長。第三批入選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有213家是新三板企業。從新三板層次角度看,不少“專精特新”企業主要來自基礎層與創新層,從市值角度看,市值一般不超過5億元。
北交所主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突出“更早、更小、更新”。具體怎么理解?陳潔解釋,以服務創新企業為例,盡管上交所的科創板、深交所的創業板以及北交所都服務于創新型企業,但創業板的行業定位要求“三創四新”,即企業符合“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或者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深度融合??苿摪?,定位“硬科技”,上市門檻相對較高,其上市企業主要定位于已跨越創業階段、具有一定規模的“硬科技”類戰略新興產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北交所在企業創新性上有很強包容性,滿足“中小企業+創新企業”即可,更重前端。截至11月12日,精選層存量71家企業剔除極值影響后,平均市值、去年平均營收分別為28.32億元、5.13億元,明顯低于滬深上市公司水平。科創板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去年平均營收分別為156億元、15.32億元,創業板注冊制下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去年平均營收分別為93億元、20.79億元,滬深主板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去年平均營收分別為234.79億元、164.73億元。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師王漢鋒認為,北交所上市公司將會有不少“專精特新”企業,同時也會包含不少現代服務、消費行業、科技等領域的企業。隨著北交所規模的擴大,后續有望形成“專精特新”產業集群,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精密制造、新材料、新產業等“小巨人”集群。各方可以長期關注在產業鏈、細分領域具備一定優勢的企業。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