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設立將助力中小企業“共同富裕”
2021年9月2日,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宣布設立,標志著我國開啟了滬深北三個市場共同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科技創新的新格局。近日,廣發證券分析師倪賡、戴康在策略展望報告中表示,北交所的設立具有三重戰略意義,一是直融寬信用再拓寬,助力中小企業“共同富裕”;二是培育“專精特新”,匹配地方產業規劃與資本布局;三是能夠承上啟下,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廣發證券策略展望報告指出,北交所堅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將打通融資難枷鎖,助力更多優質中小企業資本化做大做強,甚至打破龍頭壟斷產生的低效格局;其次,中小企業長足發展將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改變“兩頭大、中間小”的產業與收入不平衡結構;此外,二級市場作為普惠金融利器,除了推動企業創造價值,還能提高居民財富回報,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目標。
目前,工信部已公布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4,922家,其中上市公司666家,證券化率僅13.53%。廣發證券認為,北交所培育“專精特新”,匹配地方產業規劃與資本布局,將進一步打開區域股權投資市場,承接各地新興產業集群優質企業,匹配地方“十四五”產業轉型規劃、國有資本化、政府引導基金去杠桿等戰略部署。北交所還具有“承上啟下,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戰略意義。據分析,北交所未來致力于“專精特新”小巨人,將撬動企業生命周期更前段的中小市場,有利于PE/VC更好地形成“募-投-管-退”的良性循環。
報告認為,關于北交所的特征,主要體現于制度和代表性企業的差異化屬性。按照證監會表述,北交所與滬深交易所制度最大的差異性體現在采用公司制(滬深交易所為會員制),與國際接軌。公司制交易所具備上市融資功能,達到一定規模后可以上市。而且,公司制交易所符合全球交易所的發展趨勢,有利于北交所逐步與全球資本市場接軌。此外,北交所具有財務指標要求更低、上市審核時間短、交易制度更為寬松、擁有轉板機制、投資者門檻放低與科創板齊平、多元化定向發行機制等一系列配套機制創新優勢,預計北交所相比精選層的市場交易活躍度和流動性將明顯加強。在代表企業方面,據Wind統計,新三板“專精特新”企業整體相對業績呈優,近兩年“專精特新”企業在凈利潤和營收增速指標比較中均占據優勢,體現一定相對高成長屬性。
廣發證券認為,中長期看,北交所提升資本市場中小市值、新興產業結構占比,有利于提升成長股風險偏好。相對于滬深兩市,中小券商在新三板的業務量整體上相對占優,北交所設立將提供差異化競爭契機。最后,新三板轉北交所的預期收益率分析。廣發證券統計了241家新三板上市企業(轉創業板、科創板、主板)樣本,新三板市值日期取摘牌前最新市值,總體上,轉板收益率分布在0-5倍和大于10倍的區間概率最高,且一個月后整體轉板收益率明顯提升,上市后一個月轉板收益率可達6-7倍之間。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