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扎堆終止IPO,他們在怵什么……
據統計,截至10月14日,今年以來已有205家擬上市企業終止IPO,數量遠遠多于去年全年的81家。其中,183家為主動撤回申請材料,占比近九成。今年擬上市企業出現終止IPO與主動撤回申請材料數量齊飛的一幕,這在此前是非常罕見的。個人以為,這與IPO監管從嚴密切相關。
分開來看,205家終止IPO企業中,創業板申報企業98家,科創板申報企業75家,滬深主板申報企業32家。數量上,已開啟注冊制試點的科創板與創業板占據著絕對的比例,而滬深主板由于仍然實行核準制,數量要少得多。這樣的一組數據,其實也應該引起市場的重視。
截至目前終止IPO企業是去年全年的兩倍多,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比如今年頻頻開展的IPO現場檢查,導致多家企業打起退堂鼓。今年以來,證監會已先后開展4次IPO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抽簽工作。與原來只抽取5家企業相比,如今的數量已大幅提高至20家。更多企業被抽中,對擬IPO企業產生了威懾力。像今年2月份抽中的20家企業中,就有16家主動撤回IPO申請材料。
再如,某些不符合板塊定位的企業,也不得不終止IPO之旅。除了滬深主板外,科創板與創業板都有各自的板塊定位,科創板定位于高新技術產業與戰略性新興技術產業,創業板重點支持“三創(創新、創造、創意)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企業上市融資。如果不符合這兩個板塊的定位,其上市進程無疑會受阻。
過會率下滑引發某些企業主動撤回材料。今年1~8月份,未通過IPO審核的企業數量累計14家,平均每個月不足2家,而9月份一個月就達到了6家。數量的上升,從側面說明過會率下滑,也說明IPO審核更加嚴格。這對于那些抱有僥幸心理,意圖“闖關”的排隊企業而言,無疑是有一定殺傷力的,而主動撤回則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此外,某些擬上市企業之所以終止IPO進程,與企業被舉報等原因有關。或由于專利技術糾紛,或由于企業本身存在財務上的問題被舉報,或由于訴訟事項未解決,或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總之,這類企業主動撤回申請材料,說明其目前不符合上市條件。
一家企業成功上市,背后往往意味著巨大的利益。既可以通過IPO首發融資,也擁有了資本市場這個融資平臺。企業或能借助資本市場實現做大做優做強,而且,發起人股東今后還擁有了高估值套現的機會。客觀上,這也是眾多企業對于上市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
但一家企業上市,需要符合上市的條件。而在科創板與創業板先后開啟注冊制試點后,由于注冊制重在發行人的信息披露工作,只要符合兩大板塊的定位,滿足其上市條件,相對于滬深主板而言,企業在這兩個板塊上市變得更加容易些。這也是為什么兩板塊排隊企業數量較多,且今年以來終止IPO企業也較多的根本原因。
盡管如此,即使是在注冊制背景下,IPO監管從嚴的原則也不能丟。今年以來有205家企業終止IPO,正是IPO從嚴審核、從嚴監管的結果。
對于企業上市,市場曾經付出過一定的代價。A股市場上,就有多家或財務造假,或欺詐發行而上市的企業,個中的根本原因,既與發行人蓄謀造假上市有關,與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有關,也與IPO把關不嚴有關。
個人以為,防范不符合條件的企業蒙混上市,一方面,需要將擬IPO企業現場檢查常態化。今年只有4次檢查,次數明顯偏少。比如可一月開展一次IPO企業現場檢查,讓更多企業通過檢查經受考驗。另一方面,無論是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核,還是滬深交易所審核,都應進一步從嚴把關,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不忽視任何一點紕漏。在IPO從嚴監管背景下,終止IPO與主動撤回申請材料企業或將進一步擴容,如此也能打消某些擬上市企業不切實際的幻想。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