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旺律師述評:最高法全面為科創板投資者保駕護航
在科創板開板之際,6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于為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并舉行發布會。在發布會上最高院負責人介紹了《意見》的起草背景、指導思想和主要內容,引起社會和廣大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證券市場資深維權律師,北京德恒(寧波)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志旺律師認為,該《意見》全面為科創板投資者保駕護航。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發布會上也指出:該《意見》明確將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作為證券審判的根本性任務。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 分為上交所審核和證監會注冊兩個環節,同時建立和健全了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股票發行上市制度?!兑庖姟访鞔_提出:“確保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股票發行民事責任制度安排落到實處。民事責任的追究是促使信息披露義務人盡責歸位的重要一環,也是法律能否‘長出牙齒’的關鍵。”與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出臺的《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相比,本《意見》作出了許多新的規定,擴大了證券市場參與者的法律責任,對投資者合法權益作了全面保障,張志旺律師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十個方面。
第一, 發行人及其保薦人、證券服務機構的信息披露需承擔責任的范圍從發行上市的申請文件,擴大到審核注冊環節回答問題所披露的信息。也就是說,包括信息披露義務人對審核問詢的每一項答復和公開承諾,如果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也需要承擔虛假陳述法律責任;
第二,加大了證券服務機構等“看門人”的責任。《證券法》和《若干規定》等要求會計、法律等證券服務機構應盡“勤勉盡責”的義務,但對本專業之外事務是否需要盡注意義務及是否承擔責任,原來尚有爭議,但《意見》這次明確規定證券服務機構在“各自專業相關的業務事項未履行特別注意義務,對其他業務事項未履行普通注意義務的,應當判令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意見》對保薦人則進一步壓實了對發行人信息的核查、驗證義務,“準確把握保薦人對發行人上市申請文件等信息披露資料進行全面核查驗證的注意義務標準,在證券服務機構履行特別注意義務的基礎上,保薦人仍應對發行人的經營情況和風險進行客觀中立的實質驗證,否則不能滿足免責的舉證標準。”
第三,在信息披露上,針對科創板的特點,《意見》也增加了要求:“在科創板上市公司虛假陳述糾紛案件的審理中,人民法院不僅要審查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和公平性,還要結合科創板上市公司高度專業性、技術性特點,重點關注披露的內容是否簡明易懂,是否便于一般投資者閱讀和理解,在此基礎上判斷是否存在誤導投資者的可能性。”顯然增加了信息披露的要求。
第四,《意見》確立了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直接責任。在原來的證券欺詐責任糾紛案件的司法實踐中,一般是發行人或上市公司承擔法律責任,而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承擔的是連帶賠償責任,這次《意見》明確規定“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指使發行人從事欺詐發行、虛假陳述的,依法判令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直接向投資者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第五,證券欺詐責任糾紛案件中,投資者因他人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導致經濟損失的,司法實踐中索賠異常艱難,其中原因是承擔責任的構成要件不明確,及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的行為與損失的因果關系缺乏認定標準。但本次意見提出“加強對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民事賠償案件的調研和指導,積極探索違法違規主體對投資者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和賠償范圍。”
第六,關聯交易是一種正常的市場行為,但同時又存在大量的利用關聯交易嚴重損害一方尤其是上市公司利益的現象。與剛出臺的《公司法》司法解釋(五)相對應,最高人民法院在本《意見》也規定“對于通過關聯交易損害公司利益的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責任主體,即使履行了法定公司決議程序也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關聯交易合同存在無效或者可撤銷情形,符合條件的股東通過股東代表訴訟向關聯交易合同相對方主張權利的,應當依法予以支持。”
第七,《意見》明確了證券公司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民事責任。科創板的市場風險可能比主板和創業板大,所以投資者應具有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為此規定,證券公司“對于因未履行投資者適當性審查、信息披露及風險揭示義務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人民法院應當判令證券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意見》規定,包括涉及科創板證券欺詐責任糾紛等第一審民商事案件,由上海金融法院試點集中管轄。在證券欺詐責任糾紛案件中,在虛假陳述揭露日的認定、損失的計算等方面各法院認識不一,本次《意見》規定有關科創板的案件集中管轄,有利于統一裁判標準,避免地方保護主義,更有利于投資者的維權訴訟。
第九,《意見》還提出“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建立健全與注冊制改革相適應的證券民事訴訟制度”,其中探索建立律師民事訴訟調查令制度。這對證券維權律師辦理涉及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的證券欺詐案件,無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另外確立的訴訟代表人制度,也能減低維權成本和大大減少維權精力。
第十,《意見》還有兩個引入注目的規定,一是發行人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員工通過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參與發行配售的,因發行人虛假陳述而受損的,其賠償損失的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二是對于未取得特許經營許可的互聯網配資平臺、民間配資公司等法人機構與投資者簽訂的股票配資合同,應當認定合同無效。之所以如此規定,是為了防止利用資金優勢過渡炒作股票,放大市場風險。
最高人民法院負責人在發布會上介紹,投資者保護是證券法治建設的根本?!兑庖姟肥亲罡呷嗣穹ㄔ簹v史上首次為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安排而專門制定的系統性、綜合性司法文件。從落實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股票發行制度改革的角度對發行人、保薦人、證券中介機構的信息披露民事責任認定進行了體系化的規定。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