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夾擊 高管動蕩:荊棘叢生的醫聯IPO
經過一波又一波疫情,醫療健康持續火爆,互聯網醫療更是火上加火。
去年年底上市的京東健康(113.5, -0.20, -0.18%),上市當天的市值便達3400億港元,最高的時候超過6000億港元。賽道內的阿里健康(23, 0.20, 0.88%)、平安好醫生(87.15, -1.05, -1.19%)也一直是被狂熱資本追捧的“寵兒”。
2021年伊始,互聯網醫療賽道上的公司紛紛加快上市步伐,1月份,醫渡科技(42, 0.00, 0.00%)港股市場正式掛牌上市。隨后,醫脈通、微醫相繼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在此背景下,聚焦于慢病管理的互聯網醫療公司醫聯被傳計劃于6月遞交招股書申請IPO,這也意味著資本市場或再添互聯網醫療“新兵”。
醫聯成立至今,先后獲得“兩馬”旗下基金、紅杉資本等明星資本加持,足以證明醫聯的賽道是被認可的。但即便賽道前景光明,互聯網醫療競爭加劇是不爭的事實,而醫聯自身因新一輪的組織架構大調整引發“內訌”等問題亟需解決,未來這家公司將指向何處?
1
B端向C端大躍進
2014年,踩中互聯網醫療風口的王仕銳擇機創立了醫聯公司。
短短一年間,醫聯便拿到了3輪投資,包括聯創策源、紅杉資本、PreAngel等頭部機構,其中B輪由騰訊領投、云鋒基金跟投。云鋒基金,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是由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和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共同創立的私募股權基金。
同時能夠獲得馬化騰、馬云資本支持的,醫聯有其獨特之處。在那個每家互聯網平臺都想貼近醫療核心資源的年份,醫聯搭建百人規模的地推團隊,通過“陌拜”等多種方式敲開醫生的門,2016年平臺實名認證的醫生用戶達到40萬。
通過服務醫生進而去整合醫療資源,再把醫療資源標準化,然后提供給各個渠道,最終觸達患者,這也就是醫聯搭建醫生池平臺的出發點。
因此,公司旗下醫聯APP、醫聯通APP等產品均是圍繞醫生社交、出診轉診、個人品牌塑造等開展服務。在那時,與其他互聯網醫療平臺不同的是,醫聯是一個專注于服務醫生的B端品牌。其最早收入來源便是幫助平臺上的醫生對接出診服務、進行多點執業。
此后,由于運營線下診所對人力物力和時間要求較高,而醫聯嘗試尋找連鎖診所合作未果,隨大勢之下,醫聯開始逐漸從一個服務醫生的專業平臺變成了與大多數互聯網醫療企業相似的無差異平臺。
2016年,醫聯的主營業務便轉向慢病管理,開啟在線掛號、在線問診、開方等看似比較輕盈的服務,與線上醫療平臺一樣,公司現金流及盈利狀況更取決于“藥”,“藥”決定收入與利潤,“診”則決定了業務邊界與用戶黏性,醫聯“藥大于診”弊病開始顯露。
從專業領域來看,醫聯平臺側重于慢特病藥品,目前,該平臺上匯聚了全國超過80萬實名認證醫生和5萬余名簽約醫生,覆蓋了肝病、糖尿病、HIV、腫瘤、腎病、心腦血管、兒科、精神心理、唿吸哮喘等多個慢病領域。
從服務B端到涉足C端,對于醫聯來說可謂是一步驚險的大躍進。在此過程中,醫聯不僅需要轉變戰略,在產品與服務體系建設上作出改變,同時躋身進入競爭激烈的C端市場,與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等巨頭相互競爭,尚需時間考驗。
2
賽道空間可觀,巨頭扎堆布局
不可否認,互聯網醫療行業想象空間巨大。Analysys數據顯示,2019年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為1336.9億元,同比增長35.6%。2020年疫情之下,市場規模接近2000億元,增速達46.7%,創下2015年以來最高增速。
作為互聯網醫療的一個分支,慢病管理的市場規模也十分可觀?!?020年中國互聯網慢病管理白皮書》預計,2020年底中國互聯網慢病管理市場規模將達到268億元,滲透率為11%;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357億元,滲透率將增長至37%。
盡管互聯網慢病管理行業火爆,但仍處在起步發展階段。
目前,互聯網慢病管理平臺主要以醫聯、智云健康為代表的,其他平臺雖定位于醫藥電商,或者在線問診平臺,但在政策支持下亦不斷往慢病管理方面進行擴展。
2019年,國家醫保局發布文件,明確了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支付的原則。2020年,線上醫保支付開始落地: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多家互聯網醫院開通線上醫保支付功能。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互聯網慢病復診納入醫保、醫保報銷互聯網購藥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慢性病患者將使用慢病管理平臺進行慢病復診、慢病管理,而網購的習慣性與便利性也將帶動患者網上購藥的欲望。
在此背景下,百度、京東等巨頭先后入局慢病管理。2020年,百度健康推出在線問診服務平臺、糖尿病中心、百度健康醫典等產品;京東健康則發布了“新慢病防治計劃”,針對以心腦血管、糖尿病以及精神疾病等為代表的慢性病,開展專病??频穆」芾?。同時,搭建互聯網醫院,成立中醫學中心、唿吸中心、全科中心,推出家庭醫生服務,深入互聯網醫療服務。
醫療作為非標商品,用戶對于平臺的信任度很大程度影響其黏度,擁有金融巨頭平安集團“背書”的平安好醫生,以及電商巨頭站臺的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有著更大優勢。隨著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百度、阿里健康等強勁對手介入慢病管理,無論在活躍用戶人數增長、流量獲取、融資擴張等方面,醫聯未來的挑戰無疑是巨大。
去年9月,阿里健康依托阿里龐大用戶群,年度活躍用戶已超過2.5億。平安好醫生亦不遜色,截至2020年底,平臺注冊用戶數達到3.73億人,12月活躍用戶達7262萬人。2020年,京東健康平臺活躍用戶人數8980萬,相比2019年增加3370萬。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互聯網醫療是一片藍海,但并不代表能獲得豐厚的利潤,在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就連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等巨頭還處于虧損或盈虧平衡邊緣。平安好醫生成立多年依然虧損,2020年凈虧損9.5億元。由此可見,包括在線醫療、慢病管理在內的互聯網醫療,都需要有“坐冷板凳”的心理準備。
3
“內訌”尚未平息
就在外部競爭處于尷尬地位的同時,醫聯公司內部也不太平。
2020年8月,醫聯內部進行架構調整,將原有的醫生經紀業務升級為“合伙人制度”,在業務方面,有內部人士表示,新推出的“大區負責制”改變了原有部門的層及關系。“改為東西南北中五個大區后,負責人被COO帶來的人接管,原有負責人被不同程度地被降級。”
猝不及防的架構調整以及“不合理”的業績要求,引起了醫聯公司現有管理層和員工的不滿。今年1月18日,有激進者在醫聯的上海與廣州辦公地點門前聚集,甚至拉起抗議橫幅。
而本輪醫生經紀人體系架構調整的背后,亦暗示著醫聯高層的“內訌”已到頂峰。醫聯新任命了一位COO正推動此次調整,而作為醫生經紀人體系搭建者之一的醫聯執行總裁李悅于去年底離職。隨后,“醫生經紀人”四個部門的負責人也先后出走了三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今年4月,醫聯再度開始了高層人員調整。此次變革后,公司原慢病管理中心升級為學科部制,分設科室一部、科室二部和科室三部,三位部門負責人均直接向CEO王仕銳匯報;此外,醫聯還任命了新任首席財務官和首席戰略官,同時發布了從公司副總裁到總監的17項高層任命。
在這場尚未平息的業務調整和人事變動,已然造成內部動蕩不安。據悉,其內部對調整不滿的員工正在組織維權。這場風波最終將如何收場,我們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的是,對于公司經營發展將造成不利影響。
4
小結
總體來看,醫聯身處互聯網醫療這一巨大市場,隨著行業快速發展,其順應時代從B端向C端轉型發展面臨著新的更大的機遇與挑戰。一方面,來自巨頭介入,市場競爭日益加?。涣硪环矫?,其內部尚未平息的業務調整和人事變動,擾動公司經營發展。
未來,醫聯如何快速跟上巨頭腳步,內部組織架構調整能否平穩落地,需要打一個問號。而在此期間,醫聯的IPO之路恐怕布滿荊棘。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