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證券交易所(SGX)
新加坡證券交易所(英文:Singapore Exchange Limited 縮寫:SGX 簡稱:新交所),成立于1973年5月24日,同年6月4日,開張營業。經過十幾年發展,成為亞洲僅次于東京、香港、首爾和上海的第五大交易所。有2個主要的交易板,即第一股市(Mainboard)及自動報價股市 (The Stock Exchange of Singapore Dealling and Automated Quotation System or SESDAQ)。是一家會員制公司。
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作為亞洲的金融中心之一,新加坡證券交易市場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中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證券市場。近年來新加坡證交所發展迅速,這除了有新加坡強大的銀行體系的支持以外,新加坡在自然時區上的優勢、發達的通訊基礎設施以及政府對外資運用的較少限制,也都是重要原因。
1975 年,新加坡證券交易所開始實施二部類上市掛牌制度。1978年至1983年間,新加坡證券交易所設立證券金融公司、證券結算與電腦服務公司和保證金交易機制,此舉提高了市場資金周轉率,加速了交易進程并降低了管理成本。1986年,根據新加坡法律,調整理事會構成,增加非經紀理事,賦予理事會在完成新證交所經營目標、執行決策方面的廣泛權力,促進了交易所自我調節機制建設。1990年,新證交所為國際性或地方性證券的上市交易開設克勞白國際市場(CLUB International,自動撮合國際市場)。經過十幾年發展,到1996年,新證交所上市公司數達226家,總市值2559億新加坡元,成為亞洲僅次于東京、香港和上海的第四大交易所。
外媒報道,新交所正自顧不暇,因為其正面臨兩大問題,包括大量企業退市和公司治理丑聞纏繞。研究顯示,過去15年中,有許多低估值、低流動性的公司在新交所退市,且即使有新公司上市,也無從彌補退市公司數量。
新加坡上市的公司量已從2013年末的776家,下降約7%5月底的715家。在同一時間,在香港上市的公司量從約1,643家,增長到5月底的2,482家,而東京交易所的上市公司量,則從低于1,800家增至2,100家。
在公司治理問題上,其上市企業也屢爆丑聞,包括新加坡大宗商品交易商「來寶集團(Noble Group)」被爆料財務造假、石油交易商「興隆集團」隱瞞的債務則達8億美元。
甚至連創新交所兩年來最大規模的IPO的美鷹酒店信托,也因3.41億美元銀團貸款違約而停牌。而在停牌之前,美鷹酒店信托的股價已暴跌超過80%,上市以來從未有1個交易日的收市價高于IPO價格。
事實上,新交所「禍不雙行」,最近更失去了和MSCI的重要衍生品授權,使該所利潤恐大減,該協議恰恰最后則被香港拿下。對于新交所面臨的問題,Iceberg Research分析師Arnaud Vagner表示,該所正遭遇可能導致「死亡」的生存危機。
根據Dealogic數據顯示,已有14家公司已經或正在從新交所退市,多于期內6家企業上市,退市企業數目較上市為多的局面。
數據顯示,新交所是在六月一日起,取消主板上市公司須維持最低股價的要求。該要求原本規定主板上市公司必須保持6個月的成交量加權平均股價為20美仙,而6個月的平均每日市值至少為4,000萬坡元(約2.2億港元),若不符合上述要求,公司將被列入觀察名單,給予三年時間提高股價和市值,否則面臨退市。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