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是發期權的最佳時機?
創業公司實行股權激勵,是為了對員工進行持續的長期激勵。
企業應該在什么時候進行股權激勵呢?
企業都有一定的發展周期,從創業初期,到經歷成長期、成熟期,然后逐步進入衰退期。這個周期也許是五年、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不同性質、不同規模的企業,或者,同一企業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實施股權激勵的目的大不相同,效果也會截然不同。
一般來說,股權激勵應該在企業的成長期開始實施。因為,處于成長期的企業規模不大,但是有足夠的發展潛力,管理人員和員工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企業發展的希望和潛力,因此,股權激勵很容易產生巨大的推動力和向心力。
在創業初期,企業還很弱小,很多人會看不到企業的價值所在。同時,因為企業規模較小,必須拿出更多的股份才可以滿足相關人員的需求,這對于企業所有者來說,是一個缺乏吸引力的計劃。
而在企業發展的成熟期,規模龐大,發展穩定,同時增長率也在逐漸放緩,即使進行股權激勵,由于客觀條件所起的限制,激勵效果不會很明顯。
同樣,如果企業處于衰退期,不管對什么人、用什么樣的方式來進行激勵,都無法改變其衰退的事實,企業的員工也是“樹倒猢順散“。
上市前(新三板掛牌前)做股權激勵,涉及的法律、政策較多,不過,一旦公司掛牌或上市, 股價大幅升值,對于員工來說,未來的潛在收益更“亮眼”,讓人心動,激勵效果更加明顯;
上市后做股權激勵比較方便,高管或員工也容易在合適的時間點賣出手中的股票套現。但被激勵的對象會面臨股價波動的風險。
從公司的角度而言:有5個較好的激勵時機
1.新一輪融資進來時
當企業的資本戰略中有明確的股權融資要求時,無論是引入戰略投資者、財務投資者還是謀求企業掛牌,這時候需要配合實施股權激勵,以讓員工們在切身感受到公司“前景光明“的同時,分享公司收益。事實上,股權激勵已成為外部投資者對企業進行投資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
2.在并購重組階段
在并購重組階段,企業在資本市場進行并購,如果是自己的公司并購了其他公司之后,股權激勵是消除新進股東和創業元老之間,伴隨著重組過程的矛盾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3.公司商業模式出現重大調整時
當公司的商業模式出現重大調整的時候,股權激勵是留住已有的人才的重要方法,并且,激勵員工配合公司的戰略調整,吸引業內優質人才。
4.新的發展計劃推出時
當公司新的3-5年的中長期戰略計劃推出之后,為了激勵人才,以公司的未來戰略目標的實現為目的而努力工作,將公司的利益和激勵對象的利益長期綁定在一起。
5.公司業績有重大提升或利好時
如果沒有以上情況發生,但是公司還想實施股權激勵計劃,那么最好在公司業績有重大提升或公司有其他重大利好消息時。
當公司即將要完成一輪比較像樣的融資之時或之后,或者雖然還沒有完成融資,但是產品做得非常厲害,已經有很好的現金流,業績大幅提升,公司上下歡欣鼓舞的時候,在這樣錦上添花的時刻,員工會自然聯想:
“公司越做越好了,但這和我到底有幾毛錢的關系呢?”
在公司沒有重大利好消息之前,公司也可以發期權,但相對來說,對員工的實際激勵效果沒有那么大。而且,如果公司近期沒有融資,會由于缺乏一個市場估值作為基準,創始人在給員工“講故事“的時候,講可期待的收益也沒法講的太清楚(也沒有可以看到的足夠的”吸引力“)。
控制發期權的節奏
公司發放給員工的薪酬,有三個作用:提高員工的實際績效;第二,提高員工的工作意愿;第三,放大員工的未來價值。股權激勵是放大員工價值最有效的做法。股權激勵有利于企業與員工結成利益共同體,讓員工相信對企業有利的一定對自己有利。
有的創業者,在公司的初創階段,就開始大量發放期權,甚至進行全員持股。對于公司團隊里的核心的合伙人,碰到合適的人,經過磨合期,就可以開始發放股權。但是,對于非核心團隊的員工,過早發放股權,一方面,股權激勵成本很高,給單個員工三五個點股權,員工可能并沒有什么感覺;另一方面,激勵效果很差,甚至會被認為是“畫大餅“,起到負面效果。
此外,要控制發放期權的節奏與進度,為后續加入的團隊預留期權發放的空間(如,按照上市前給4批人員發期權的節奏);全員持股可以成為企業的選擇方向,但最好是先解決高管和合伙人的利益訴求,然后是核心員工,中層管理人員,最后是出色的普通員工,形成示范效應。這樣既可以達到激勵效果,又控制好激勵成本。期權激勵是中長期激勵。
從員工的角度看
當員工剛入職,或是升職,工作效果卓著時,或者,當企業技術研發,設計骨干等取得成果,該成果預計會極大提升企業效益時,即可實施股權激勵。
總之,創業公司或早或晚都要發期權的,但也沒有必要太早,合適的時間點是關鍵考量。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
- 上一篇:找到天使投資的15條途徑
- 下一篇:新三板上市與主板上市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