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殼上市的“殼”資源的價格影響因素
注冊制推遲了、戰略新興板刪除了,想上市而又不愿意置身于漫長的IPO上市隊伍的企業,就只能選擇借殼上市了,那么問題來了!
花錢買“殼”!
如果資源稀缺呢?
花大錢買“殼”!
如果如果買的人又多到你想哭呢?(國內企業/中概股回歸)
花大大錢買“殼”!
如果如果如果再有人炒作呢?
坐地起價、一殼難求……
根據統計,僅2015年以來,A股市場就發生了以借殼為目的的重大資產重組93起,涉及交易總金額高達6908億元(含失敗),其中已經完成的就高達48起,涉及交易總金額3309億元。在近幾年,多家國企公開賣殼,多家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因“十三五”規劃的推出(注冊制的推遲以及戰略新興板的刪除),使得一批急需上市卻又不能滿足上市條件的企業只能通過殼資源來實現曲線上市那,究竟什么樣的“殼”才是“高顏值”的好“殼”?這些好的“殼”又是怎樣定價的呢?
殼資源定價主動權
A股市場向來有炒作并購重組的傳統,隨著借殼上市案例的頻頻出現和中概股回歸浪潮的興起,殼資源的要價自然也就隨著漲高了。由于殼資源的稀缺性,被借殼方對于借殼方的要價會比較高。如果殼資源少,而市場上借殼的需求量又多,那么,由于殼資源的稀缺性,借殼談判中,被借殼的上市公司往往會處于主動地位。
“殼”定價標準
1、小市值
一般來說,排除概念炒作效應,小市值的“殼”資源價格不高,總市值小于50億元,小市值標的,重組方獲殼成本會比較低,而且殼公司市值比較小的,它的一個再融資空間會越大,所獲得財富值也越多。
2、業績差
“殼”資源公司的業績差,時間拖得越久虧的越多,,那么它也會急著出手,價格自然也會低,如果三年平均加權ROE小于6%,這個公司就喪失了再融資能力;連續兩年ROE小于5%,他的主業營務績就處于低迷狀態。
3、負債率
建議借殼方花多點錢選擇負債率低的殼資源,經常說的干凈的“殼”就是看他的負債率,資產和負債規模比較大的殼就便宜,資產和負債接近為0的凈殼最就會比較貴,近些年借殼案例中,76.5%的殼資源資產負債率低于70%。
4、股本結構與股本規模
股本規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買殼成本的大小,過大的股本規模有可能使收購公司因收購成本過大而難以完成最終收購目標。因此,股本規模越小的上市公司越容易被收購,收購成本低。
5、股票市場價格
股票市場價格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買殼收購成本的大小。對于通過二級市場買入殼公司一定比例流通股,從而達成對殼公司收購的操作,股票價格越低其收入成本就越小。
以上是幾個影響借殼成本的因素,顯而易見,關于殼資源定價因素分為兩種情況,分別為外部因素跟內部因素,外部因素:殼資源的數量,市場上的殼資源的需求量(國內企業/中概股回歸),市場上的炒作;內部因素:殼資源的市值、盈利能力、負債、股本結構與股本規模、以及它股票市場價格。當然,除了這兩種情況也有會存在一些其他因素,總而言之,希望每位一心求的好“殼”的小主能夠找到自己篤愛的“殼”。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
- 上一篇:為什么要借殼上市而不直接上市?
- 下一篇:借殼上市方式會不會影響公司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