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升級的歷程與目標是什么?
特別是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起步階段,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是實現長期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
梳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產業結構演進歷程,不僅有利于明確未來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目標與方向,而且更可以明確創新驅動背景下科技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作用路徑和影響程度。
三次產業結構演變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第三次產業增加值所占比重經歷了由低到高的顯著變化,整個國民經濟服務化水平不斷提升。
從1978-2019年我國國民經濟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的變化趨勢中可以看出,第一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持續下降趨勢,從1979年比重最高值30.7%下降到2019年的7.1%,第二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總體波動程度不大,由1979年的46.96%逐步略微降到2019年的39.0%,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則一直處于持續上升趨勢,由1979年的22.34%持續上升到2019的53.90%。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所占比重首次超過了第二產業,并且迅速在2015年突破一半,這重要變化表明,一方面我國當前已經全面進入服務經濟時代,制造業服務化將是產業發展主流,服務經濟將主導社會經濟發展方向。
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即將進入產業結構轉換的關鍵時期,傳統工業化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國際受到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技術遏制,國內受到資源與環境的瓶頸約束,未來全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將是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就業比重總體呈上升趨勢,同時第一產業就業比重持續下降,農村勞動力轉移主要被第三產業所吸收。
從變化趨勢來看,第三產業就業比重由1978年的12.2%上升至2019年的47.40%,就業上升幅度大于其增加值的上升幅度,第二產業就業比重由1978年的17.3上升至2012年的30.3%,達到最高值,隨后進入緩慢下降趨勢,2019年第二產業就業所占比重為27.5%。
而第一產業就業比重則一直處于下降趨勢,由1978年的70.5%降至2019年的25.1%,第一產業勞動力轉移主要被第三產業所吸收。可以看出,服務業的發展速度高于國民生產總值的平均增長速度,服務業對于國民經濟的貢獻,不僅僅存在于產值和就業兩個方面,更多的是促進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和產業結構的優化。
總體看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第三產業產值和就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持續上升,服務業的經濟地位愈加重要,整個國民經濟已經進入了服務經濟時代。
與此同時,我國產業結構發展歷程也完全符合標準的產業結構變遷規律,然而,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仍然面臨諸多嚴重結構性矛盾,未來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發展目標與方向何在,國際標準產業結構變遷理論似乎并未給予明確結論,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本質與目標仍然是學術理論和政策研究的重要問題。
科技服務業對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路徑
服務經濟趨勢下,科技服務業是促進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向現代產業轉型升級的銜接紐帶。科技服務業具有滲透性特點,能夠向各個部門提供不同程度的技術導入,改善產業技術經濟范式,提升各部門的勞動生產率。
發揮科技服務業的產業滲透效應,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其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體現在促進農業產業現代化、推進傳統中低制造業轉型、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和促進服務業高端化發展四條作用路徑。
促進農業產業現代化
科技服務業支撐農業現代化發展,主要表現在提升農業科技研發水平、促進業態融合創新、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三個方面。提升農業科技研發水平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要素。
以色列農業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其根本原因在于高強度的農業科研投入,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業生產函數,提高土地、勞動、水等生產要素的產出效率,進而增強以色列農業在國際貿易的競爭優勢。
科技服務業與農業產業鏈融合,提高農業、科技、文化一體化程度,形成了創意農業、研發農業、景觀農業等現代農業的新興業態。
隨著信息技術普及,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問題,農業信息服務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的氣象和市場信息,為傳統農業生產提供科學保障。
推進傳統制造業轉型
面對勞動力成本上升和環保監管嚴格的雙重制約,科技服務業通過工業設計、技術轉移、戰略咨詢三種途徑,助推中低技術制造企業進行技術革新和轉型升級。
工業設計服務業是科技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設計是傳統制造業轉型的重要支撐,服務經濟趨勢下,工業設計水平直接成為國家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通過采取直接技術并購和間接技術引進兩種方式,中低技術制造企業從企業外部獲取先進知識和技術,完成企業技術革新,從而實現產品與業態升級。
科技服務業憑借其對于技術全景圖和全球創新地圖的掌握,為中低技術制造業提供戰略性咨詢服務,明確中低技術制造企業技術革新的方向和全球價值嵌入定位,從而有效地促進中低技術制造企業向產業鏈的高端環節邁進。
加快培育新興產業
產業結構演進過程中,新興產業本質是產業鏈與創新鏈之間相互融合的結果。科技服務業與高技術制造業互動發展,不僅體現在科技服務對高技術產業的技術性支撐作用,而且更體現于滿足中高技術制造業發展所需要的業態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當前,科技服務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相互融合,培育新興產業的方式主要有演化型新興產業、融合型新興產業和孵化型新興產業三種類型。
①演化型新興產業,隨著服務經濟不斷深入和社會分工逐步細化,將研發服務、工業設計等科技服務部分,從傳統制造業生產部門或科研院所和高校等事業性社會組織中獨立出來,形成市場化獨立的科技服務機構或企業法人。
②融合型新興產業,主要是發揮科技服務業平臺服務功能,以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為依托,促進高技術與傳統制造業高效互動,通過嫁接、裂變與融合三種新興產業衍生方式,發展成為兼顧技術創新與產業融合的新興產業。
③孵化型新興產業,主要來自于科技服務業的創業孵化功能。創業孵化器(incubator)在國外已有越長的發展歷史,隨著互聯網經濟不斷深入,創業孵化功能已經成為科技服務業的重要功能之一。科技型企業的孵化規模不斷擴大,孵化模式日漸成熟,培育出來的“瞪羚”、“獨角獸”企業已經成為推進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引領性企業,科技創業孵化水平是城市創新水平和創業活力的重要標志。
促進服務業高端化發展
現代服務業發展以城市為依托,城市化過程也是服務業演進的歷程,服務業發展水平,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發達程度,是衡量城市區域作用和城市國際影響力的標志之一。
在傳統服務業集聚發展的基礎上,當前科技服務業呈現出集成化的發展特征,科技服務業有利于發揮知識溢出效應,增強生產性服務業的知識積累和服務效率,促進服務業向高端化邁進。
從國際經驗來看,高端服務業引領全球的世界性城市,如英國倫敦、美國紐約、法國巴黎和日本東京等,不僅集聚著全球最先進的科技服務機構,而且是科技服務業與其他產業之間互動影響最為活躍的地區。根據上述理論分析,如果將農業和中低技術密集制造業歸納為一般而言的“傳統產業”,與之對應,將中高技術密集度制造業和服務業歸納為“新興產業”。
結語
那么,科技服務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路徑,可以簡要概括為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升級”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技術轉移服務向農業和傳統制造業進行技術導入,實現傳統產業與現代科技、共享經濟、服務經濟的融合發展,促進傳統產業轉型發展,另一方面,通過研發服務促進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向更高端領域邁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與服務水平,突破全球性關鍵科學技術和搶占高端服務市場前沿,從而不斷促進新興產業提質升級。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
- 上一篇: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IPO條件對照表
- 下一篇:股票注冊制的好處和影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