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激勵,怎么做才有效?
那什么是股權激勵?在我的概念里,股權是一種方式,激勵才是目的。我們有非常多激勵員工的方式,股權激勵也是一種,只不過涉及到創始人是否愿意和員工分享股權,但最終的目的還是在激勵。
一、股權激勵離HR有多遠?
股權激勵這件事,到底應該由誰來做呢?
在國內,我們發現很多都是律師、法務、財務來牽頭,但在國外,其實都是人力資源來做這件事。
為什么?事實上,HR參與甚至主導股權激勵,有三大優勢。
第一,我們剛剛講過,股權激勵的最終目的是激勵,而HR對人性的深刻洞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員工。
第二,HR熟悉整個組織、文化、績效,有助于股權激勵真正發揮出系統性的作用。
第三,激勵本身,就是人力資源需要去掌握的專業優勢,只有掌握了這項核心技術,才能進一步提升HR的價值和影響力。
二、不同發展階段股權激勵的側重點
在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股權激勵的需求重點是不一樣的。
種子輪:需要考慮架構要怎么構建,聯合創始人之間的股權分配比例如何設置?股權激勵池需要預留多少?
天使輪:需要考慮要不要做股權激勵,如何讓員工相信股權激勵的價值?這個階段的重難點是,如何用全面薪酬吸引優秀人才加入?
Pre-A輪或A輪:需要考慮持股平臺如何選擇?稅務籌劃的空間在哪里?員工是否出資?如何保證公平性?股權激勵是否需要績效指標掛鉤?
A輪或A+輪:需要考慮新舊股權激勵機制如何銜接?要不要公開公司財務信息?如何才能不讓員工躺贏?如果公司準備上市,還需要特別考慮股份支付成本的問題。
B輪:需要考慮如何通過頂層架構設計實現家族傳承?如何做好股權激勵與全面薪酬、績效等方面的持續優化?
C/D/E輪/上市:需要全面綜合考慮企業的資本運作計劃,股權激勵合規管理等定制化需求。
三、這五點沒做好,股權激勵就踩進大坑
需要注意的是,股權激勵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很多企業在實施股權激勵后,經常會遇到業務毫無起色、員工徹底躺平的問題。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究其原因有三:
1. 重感覺,輕設計。很多企業在做股權激勵的時候,是靠拍腦袋決定的,導致股權激勵脫離戰略,無法衡量。在我看來,股權激勵是戰略落地的發動機,而不僅僅是一紙協議。
2. 重進入,輕調整。為什么很多企業做了股權激勵后,員工一開始很激動,后來變得“一動不動”,就是缺乏動態調整機制。
3. 重內容,輕儀式。股權激勵需要強烈的儀式感,強化心理暗示,一旦儀式感缺失,就會無法導致員工與企業無法形成共識,坐享其成徹底躺平。
那要真正做好股權激勵,企業需要做好五個方面,第一是要跟戰略相關;第二是激勵能足夠,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能拿到多少激勵;第三分配能公平;第四方案能落地,需要綜合考慮財務、稅務、法務;最后還要注意的是操作要合規。
四、股權激勵方法論:八步定乾坤
那具體的實操上要怎么做呢?我們總結了一套八步定乾坤方法論:定頂層架構設計,定激勵對象,定激勵工具,定授予額度,定授予價格,定授予頻率,定成熟方式,定退出機制。今天主要分享其中幾點。
定頂層架構設計
一般來說股東可以分為四種類型:資金型、資源型、管理型、顧問型。股東的力量,基本上決定了企業能夠走多遠走多穩,所以頂層架構的設計非常關鍵。
案例分析:企業在頂層架構設計上通常有什么坑?
以這家科技公司為例,大家可以看到股東之間股權的比例分配比較分散,最多的占比40%,最少的只占1%。但這1%依然會影響到企業的經營管理。
比如說,如果公司決定引進資本,但這位劉XX不同意,就會影響到公司重大決策的落地;股東都是直接持股,并沒有預留稅務籌劃的空間。再比如,一旦股東之間出現糾紛,適用的是公司法,如果股東離開,他所持的股權不一定可以收回。
在頂層架構設計上,很多企業采用的都是自然人持股的方式,雖然效率比較高,但沒有隔離風險,而且無法保證企業主對企業的控制權。因此,目前比較常見的方式是有限合伙的形式,普通合伙人由實控人擔任,有決策權,員工作為有限合伙人,有收益權,雙方各取所需。
定激勵對象
一般來說,建議選擇“三高”員工作為股權激勵的對象,所謂三高也就是高績效、高潛力、高認同。
高績效大家都能理解,有能力有業績。高潛力,意味著有能力、有潛力。因為股權激勵更多是牽引未來,而不是獎勵過去,所以要去挑選能夠推動未來公司戰略實現的人才。高認同,則意味著愿意努力去認同公司的價值觀,也就是“同路人”。
在選擇激勵對象時,最大的隱患就是,可能激勵了一小部分人,但打擊了一大批人。那如何保證激勵的公平性?
人力資源有很多專業工具,可以進行崗位價值評定,當一個崗位達到一定價值,我們就可以劃出一條基準線,激勵這條基準線以上的員工。而對于那些暫時沒有被激勵的員工,我們可以清楚地告訴他們,只要達到什么樣的標準,就可以被激勵。
華為的全員持股,并不是說每個人都能拿到股票,而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拿到股票,這里面最關鍵的是,要把標準和機制講清楚。這樣就可以打通企業和員工的雙通道,對于員工來說,他做出更多業績,就能夠拿到更多回報,享受公司發展帶來的紅利;對于企業來說,要拿到更多回報,就必須承擔更多責任,做出更多貢獻。
最終我們要做到的是,不讓雷鋒吃虧,給那些對公司發展真正有貢獻的“火車頭們”加滿油。
定激勵工具
每一個激勵工具,都有各自的優劣勢。
如果公司有上市計劃,對老員工來說,可以采用限制性股權。因為老員工會更認同公司的發展,更認可老板,所以往往會愿意出資認購。但如果對新招的高管,他對公司的信任還沒有建立,就不適合采用限制性股權,更適合用期權。
在工具選定這塊,建議不要輕易用實股,最好是虛實結合。
案例分析:如何用全面薪酬吸引人才?
背景:一家做高端數控機床的公司,需要從一家大廠里招一位高管,高管年薪100萬。而公司最近獲得A輪,估值8個億,員工薪酬總體偏低。
解決方案:工資(24萬/年)+獎金(12萬/年)+股票(2%股份)
我們可以來簡單計算一下這位高管未來5年的收益,在新公司,5年的工資有120萬,獎金有60萬,如果公司成功上市,2%的股份就相當于1個億的收入,未來5年的整體收益可以達到一個多億。在原公司,5年就是500萬的收入。
這個案例的啟示就是,要用未來的前景和錢去吸引人才,這并不是畫餅,更多的是取決于那些優秀的人才愿不愿意相信。如果他們愿意相信,也愿意放棄目前的高現金收入,那就有可能成功吸引到優秀人才加入。
定授予價格
定價機制,需要綜合考慮公司未來估值、股東讓利、公司承受成本和合伙人經濟能力,給出既對員工讓利,又讓員工珍惜的價格。
通常來說,如果公司有融資估值,通常采用的價格是2~3折;如果公司即將上市,就采用5~6折;如果公司暫時沒有融資但盈利穩定,一般用上一年末凈資產去考慮;如果是初創企業,就用注冊資本金進行價格考量。
定授予頻率
在股權激勵的授予頻率上,如果公司處于初創期,采用小步快跑、逐年發放的方式比較合適。如果公司到了成長期,資源比較稀缺,建議采用周期發放、分期實施的方式。
定退出機制
在定退出機制時,有兩個原則,一是先小人后君子,提前明確規則制度,第二就是讓真正為企業做出貢獻的人,去享有企業的發展成果。
在設定退出價格時,一般會根據不同的退出情形,設置不同的回購價格,避免產生股權糾紛。
案例分析:進入機制和退出機制如何設計比較合理?
背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現有員工人數56人,計劃未來5年上市(北交所)。
進入機制:在初創企業剛開始做股權激勵時,員工還沒有充分相信股權激勵的價值,所以不會把門檻設置得特別高。在這個案例中,主要從職位、能力、績效、價值觀四個層面考量,篩選的是價值觀吻合、能力和績效不能太差的高管。
退出機制:在退出機制上,劃分了過錯、非過錯、淘汰三種情形,特別是過錯退出,約束了員工不能踩紅線。
做好股權激勵,核心是構建科學分錢系統,打造卓越的組織體系,支撐公司戰略發展。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